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建筑科学   8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凝土配合比对其干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分析了双掺混凝土中砂含泥量、水胶比、单位用水量、砂率、矿粉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为指导配制低干缩的混凝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In the paper,the effects of powder particleshapes on the kinetics of solid reaction (K. S. R) and errorscaused by the current methods based on spherical particlemodels have been studi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articleshaep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kinetics of the solid reaction(K. S. R). However it has now not been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kinetic equations as a factor. The ball models used by thepresent kinetic equation have led to great errors not only in de-termination of the reaction constants but also in judgement ofreaction types. This is a problem that has not been much recog-nized and needs to be solved immediaitly.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试验方案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得出粉煤灰没有明显的减缩作用,但存在一个对混凝土收缩影响最小的最佳掺量,且矿粉和粉煤灰双掺有利于减小粉煤灰单掺对收缩影响的结论。此外,着重从水化相的孔隙结构变化对收缩的影响分析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高效外加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充分利用高效外加剂的性能,结合预拌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各组分之间比例的合理调整,以达到混凝土性能和经济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7.
8.
采用FJM680气流度对粉煤灰进行超细粉磨,磨细至重量中位径分别为2.27、1.30、0.96和0.59m。用SEM对原状灰、普通粉磨、超细粉磨的颗粒形次进行观察,用分数维Df对颗粒形貌进行定量描述。另外研究了超细灰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粉磨细度越细,Df值越大,可溶硅量越多,28d抗压强度比起大,其中重量中位径为0.59m的超细粉煤灰具有很高的火山灰活性,可望用来配制高强砼。另外Df与磨细灰的需水量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FJM680气流磨对粉煤灰进行超细粉磨,磨细至重量中位径分别为1.30,0.96和0.96和0.59μm。将0.59μm超细粉煤灰按20%的比例掺入硅酸盐水泥、同时掺入1.0%FDN-1高效减水剂,成型W/C比为0.20.试块尺寸2x2x2cm3,可配制出28d抗压强度达208.7MPa的DSP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苦味酸-甲醇溶液法观察和定量分析超细粉煤灰在水泥浆体中的水化及水化速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掺有超细粉煤灰的水泥样品在水化过程中的Ca(OH)2含量变化;用水银压汞法分析了超细粉煤灰配制的DSP材料的孔隙率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用超细磨粉煤灰替代硅灰配制DSP材料是完全可行的,该硬化体结构密实,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0.
CSH相脱水过程中β—C2S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化学纯试剂H2SiO3,CaO为原料,在常压100℃的条件下,分别合成了钙硅比(C/S)等于1.0,1.5和2.0的CSH相,探讨了β-C2S在CSH相脱水过程中的温度和形成速度,同时对于C/S=1.0和1.5的两个体系,我们在样品中补充部分CaCO3进一步探讨了由β-CS+CaO→β-C2S转化的速度,β-C2S的形成数量使用定量X衍射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