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对PG9351FA燃气轮机的进气加热系统扩大DLN 2.0 燃烧室预混燃烧工作范围和限制压比超限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进气预热降低汽油机冷起动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进气温度、加热方式和蓄热箱容积对发动机冷起动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进气温度有利于减少冷起动阶段的HC、CO排放。最初参与缸内燃烧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对冷起动HC排放有重要影响,对发动机进气歧管内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可以大幅度降低HC排放。蓄热箱容积一定时(30L),存在一个进气温度(70℃)可以使HC、CO排放改善得到最佳效果(分别降低36%和13%)。较强的蓄热能力,可以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简单循环最高效率为 40 %的第一台 LM60 0 0燃气轮机正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健康科学中心作为烧天然气的联合循环热电站的主机进行商业化运行。该电站的最大输出为 68MW,其中燃气轮机发电42 MW,蒸汽轮机为 2 6MW,该燃气轮机的效率如此之高 ,其重要原因是它配备了进气冷却装置。燃气轮机的效率一般随进气温度的下降而得到改善。LM60 0 0燃气轮机基本上在进气温度为 1 0℃左右的最佳条件下运行。为保持这个温度稳定 ,乙二醇 /水混合物在热回收锅炉 ( HRB)和一个可调控的热交换器之间循环 ,以加热 9~ 1 0℃以下的进气 (加拿大比较冷 )…  相似文献   

4.
废气再循环和进气加热是实现汽油机HCCI燃烧的两种不同方式,其对HCCI燃烧性能的影响也不同,为此,在同一台汽油机上分别采用废气再循环和进气加热实现HCCI燃烧,并分析了其在HCCI燃烧性能上存在差异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进气加热,废气再循环的工质比热容高,但由于稀释比较小,使得其工质总热容反而低,从而缸内燃烧温度高.废气再循环HCCI燃烧的未燃HC排放比进气加热的排放值低41%~59%;NOx排放是后者的2~20倍;而CO排放与负荷有关;其燃烧效率比进气加热HCCI的值高0.8%~14%.然而,由于进气加热的PMEP低,缸内工质比热比大,传热损失小,最终使得进气加热HCCI燃烧的ISFC比废气再循环HCCI燃烧的值低6.6%~16.4%.  相似文献   

5.
汤翔  姜周曙  王剑 《汽轮机技术》2008,50(2):113-116
燃气轮机的性能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高温时其出力随进入燃机的空气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问题可通过进气冷却来解决.提出了一种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一种双工况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以及使用西门子工控软件WinCC与STEP7对监控系统的设计.运行结果表明,该进气冷却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型燃气轮机试车站进气管道结冰原因分析,论述进气加热系统的进气量控制和主要计算方法,以求得合理的进气加热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7.
燃气轮机进气制冷装置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燃气轮机的循环比功和有用功系数的理论分析可知,降低燃气轮机进气温度,对提高燃气轮机出力和热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深圳金岗电厂PG6531B型5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利用余热锅炉烟气的余热采用溴化锂制冷机组,降低燃气轮机进气温度,使联合循环机组实际出力提高3500kW,热效率提高2%,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无氮进气(O2/CO2)代替常规空气进行燃烧是一条能够实现柴油机高效、超低排放的技术途径,试验过程中发现进气温度对无氮燃烧过程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运用AVL fire的Diesel的模块对不同进气温度条件下的无氮燃烧过程进行模拟。以进气O2浓度为65%、进气压力为0.095MPa为基础,设置进气温度分别为315K、325K、335K、345K、350K、360K、370K、380K、385K共9组,模拟分析了燃烧开始阶段燃烧产物的生成、不同进气温度对燃烧特性、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温度对柴油机无氮燃烧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燃烧开始阶段,当进气温度为360K时,柴油机无氮燃烧特性曲线与常规燃烧曲线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针对燃气轮机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火焰筒之间的空气流量畸变问题,以回流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开展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进气流量改变对燃烧室多物理场分布特征和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流量偏离理想设计对燃烧室回流区结构、温度场、总压恢复系数和燃烧效率等参数产生不利影响,而对燃烧室空气流量分配比例、主燃孔和掺混孔射流深度等参数的影响不明显;随着进气流量的减小,燃烧火焰拉长,燃烧室出口温度均匀性变差,燃烧效率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我国燃气发电行业的机组运行现状,分析燃气轮机进气加热提效技术应用的背景。采用仿真计算研究方式,针对不同F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建立仿真分析模型,研究我国不同型号F级燃机部分负荷加热性能提升情况。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进气加热技术能够显著提高M701F4和PG9351FA燃气联合循环机组部分负荷下的发电效率。最后国内典型进气系统结构形式的进气加热技术改造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1.
烟气加热器(常称GGH)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脱硫系统的效率。本文主要介绍烟气加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影响泄漏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煤气资源短缺问题,使用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热轧加热炉现用燃气为高焦混合煤气,拟采用高天焦转作为置换气置换基准气高焦混合煤气,对置换气华白数、燃烧势及离焰互换指数、回火互换指数及黄焰互换指数进行了计算,从而判断高天焦转混合气对高焦混合煤气的可互换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天然气配比条件下,不具备可互换性,故对置换气中各气体重新进行配比计算,得出在满足互换性条件下,天然气用量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13.
气体燃料与气体发动机工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霞君 《柴油机》2003,(6):27-30
气体燃料组分的变化,不但改变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气热值,影响气体发动机输出功率和燃料经济性,而且可能会引起气体发动机爆震、空燃比改变等一系列液体燃料发动机所遭遇不到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煤层气在气体燃料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庆阳 《内燃机》2006,(4):45-47
介绍当前我国煤层气分布、采收、利用的现状,阐明了煤层气的组成及其燃烧特性,论述瓦斯发电机组的结构原理及多项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杨书乔  平涛  李翔 《柴油机》2015,37(1):13-16,30
针对稀薄燃烧大缸径天然气发动机提高燃气混合均匀性开展研究,利用三维CFD软件比较分析了不同结构的燃气喷嘴其下游混合气的均匀性。研究表明:喷嘴结构对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有明显影响;并优选出了适合研究机型的喷嘴结构。同时分析了喷嘴结构对燃气流通特性和气道流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廷勇 《内燃机》2003,(1):32-33
通过一个实例,简要介绍了对燃气发动机尾气进行综合利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尾气热能的综合利用可以使燃料的热能利用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17.
18.
谢华  韩石明  张文昌 《热力透平》2007,36(3):199-201
介绍了V94.3A燃气轮机中排气扩散器的结构特点、技术准备及制造过程,对技术准备及制造过程中的各个要点,如不锈钢的水切割、装配工装的设计等作了详细的说明。通过装配、焊接、工装设计等各方面的工艺探索,找到了适合于此类不锈钢产品的合理的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燃气轮机在国内的应用。本文全面总结了用于管道压缩机驱动的燃气轮机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燃气轮机在我国管道行业中的应用特点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燃气轮机在管道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