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首先提出研究大中型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其次总结了针对大中型体育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的包括大中型体育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的前瞻性、比赛场地及座席转换的多功能利用的可行性、赛时需求与赛后使用功能相互置换的可操作性、赛时流线在赛后使用中的可调整性,专项技术的适应性等五个方面的设计要点,然后以北京大学体育馆为例,对大中型体育场馆赛后综合利用予以分析,最后对场馆的未来适应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北京奥运场馆和各地体育中心的大规模兴建,关于体育场馆运营设计问题的讨论日渐升温.本文通过回顾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赛时、赛后设计和改建的工作实践,对其运营设计的出发点及思路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为建筑师进行相关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吕强 《城市建筑》2014,(28):25-27
随着北京奥运场馆和各地体育中心的大规模兴建,关于体育场馆运营设计问题的讨论日渐升温.本文通过回顾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赛时、赛后设计和改建的工作实践,对其运营设计的出发点及思路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为建筑师进行相关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21,(3)
考虑赛时、赛后的多种使用模式,不同场景的转换是体育场馆运营面临的普遍问题。体育建筑策划设定场馆的可持续运营和环境目标,由此推动新建、改扩建场馆的结构构造、材料设备、建造工艺等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新建国家速滑馆的策划针对副厅和临时看台两个辅助空间在赛时/赛后不同场景的转换进行。国家游泳中心冬奥会改造通过冬季/夏季多种运营场景的策划,设定实现冬奥会功能和长远运营功能的研究方向、设计标准,以及支持这些场景转换的技术体系。建筑策划和设计相互交融,不断推动设计概念的发展和体育建筑技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冬奥村赛后利用特点和难点的分析,以北京2022年延庆赛区冬奥村为例,归纳总结兼顾赛时赛后的冬奥村适应性设计策略.在赛区协同的基础上,对冬奥村的规模、功能、设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并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以期为冬奥村的赛后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4,(11)
在进行大型体育场馆空间布局时需要注意居民多样化、城市空间结构等满足体育需求,大型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要注重场馆赛时与赛后的综合利用,还要注重体育场馆的经济性与公益性,实现大型体育场馆的综合效益,同时政府要运用教育、行政、法律等管理工具,充分发挥管理主体作用,实现大型体育场馆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凯  赵晨 《城市建筑》2012,(11):38-40
本文从奥运会比赛场馆赛后运营这一国内外备受关注的课题切入,基于对近年中国大中型体育场馆空间利用设计的初步研究,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场馆赛后运营的建筑设计手法,尝试以对一些关键技术的解构和研究为未来的体育建筑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凯  赵晨 《城市建筑》2012,(14):38-40
本文从奥运会比赛场馆赛后运营这一国内外备受关注的课题切入,基于对近年中国大中型体育场馆空间利用设计的初步研究,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场馆赛后运营的建筑设计手法,尝试以对一些关键技术的解构和研究为未来的体育建筑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卫东  管学文 《世界建筑》2013,(8):74-77,129
为破解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难题,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运用科学系统的设计理念,使场馆建设既满足了赛时需要,又保证赛后可持续利用。同时,区委区政府积极探讨赛后利用使用策略,不断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独具特色的赛后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10.
胡斌  高立 《城市建筑》2011,(11):35-37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赛后利用状况的调研,归纳其规划与建筑特点,总结国内大型赛事中体育场馆建设的成功理念,分析体育场馆大量建设与后续使用之间的矛盾,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来审视和构建解决这一矛盾的设计理念,期望为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型场馆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大型场馆雨水利用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种典型的雨水利用系统.详细介绍了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列举了东京穹顶体育馆、北京国家体育馆等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大学综合体育馆屋面结构为双曲抛物面结构,该体育馆为第十一届全运会女篮决赛的比赛场馆,是青岛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研究运用条形支撑悬臂扩展拼装技术,减少了网架支撑数量、降低了成本、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整个钢网架屋面的施工质量,本工程的圆满成功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洪宙飞  刘钊  陈兆麟 《工业建筑》2007,37(10):17-20,100
高校体育馆既要适应社会体育馆的竞技需求,同时还应满足高校学生日常交流活动及文艺演出的需求,为高校提供一个良好的集竞技、锻炼、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场所。在对北京理工大学体育文化综合馆的设计、施工过程进行回顾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与分析适应师生需求的高校体育馆设计。  相似文献   

14.
谢艺欣 《城市建筑》2013,(10):29-29
本文主要从生态建筑技术的特征及其所要遵循的原则出发,分析当前影响我国高校中小型体育馆生态建筑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为生态建筑技术在高校中小型体育馆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尹斌 《城市建筑》2013,(16):17-18
本文介绍了永福县体育馆的工程概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体育馆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功能要求和规模要求,进一步分析了体育馆看台设计、看台下空间利用及体量与尺度控制等设计要点。本文对于中型体育馆建筑设计的分析,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震频发,2010年国家颁布了新的抗震规范,根据《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要求需对新规范颁布之前修建的既有体育馆进行抗震分析与鉴定加固。同时,体育馆由于空间大、可容纳人数多等优点已渐渐成为重要的避难场所。为此,开展对既有大跨度体育馆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与抗震加固的研究,对其能否作为抗震区域紧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有着重要意义。汶川地震之后的鉴定过程中,一些既有大跨度钢结构体育馆建筑在设计上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抗震性能差、钢柱倾斜过大、结构锈蚀严重等问题。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彭山体育馆抗震加固前后的动力时程分析,探讨柱间侧向支撑对柱端位移和柱底剪力的影响,指出侧向支撑在大跨度体育馆钢结构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胡斌 《新建筑》2001,(5):43-46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举行的几项大型体育场馆设计竞赛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外事务所作品分析,力求探索大型体育场馆设计的国际发展趋势,而复合化、生态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颖的建筑形象是这些作品映射出的共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大型体育场馆设计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提出了进行大型体育场馆设计所应把握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8.
城市定位理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6  
仇保兴 《城市规划》2002,26(7):11-13,53
城市定位理论在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之后 ,已呈现出某些不足之处。这种建立在以外部环境长期不变 ,而且城市政府无所不能的假设上的城市规划学说 ,显然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修改补充。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 ,从城市定位理论存在的三方面基本缺陷分析入手 ,介绍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概念 ,尤其是通过引进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与城市定位理论的比较 ,从而得出必须以基于增强城市自身适应性的城市竞争力理论来补充完善传统的定位理论的结论。综合竞争力概念只适应于产业和功能多元化的大城市 ,而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城市而言 ,城市核心竞争力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9.
琦玉超级体育馆是一座综合性建筑,竣工于2000年3月,拥有观众席、商店和休息室的可动式看台,高41.5m、重约15000t,水平移动最大可达70m。本文介绍了该体育馆的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大跨度屋面、可动式看台以及该体育馆的维修保养和运行操作等设计细节,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