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助剂对Ni/Co双金属催化剂上沼气重整制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传统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助剂掺杂的NiCo/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用V(CH4)/V(CO2)=1的混合气体模拟沼气,考察了助剂对沼气重整制氢催化剂NiCo/γ-Al2O3的催化性能与结构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BET比表面积与孔结构分析(BET)、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程序升温加氢(TPH)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Co/γ-Al2O3催化剂掺杂La2O3、CeO2或CaO后活性较好。CeO2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晶型转变,ZrO2反应后仍以晶体形式存在,其它助剂以无定形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除ZrO2外的助剂增强了载体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难以被还原。助剂的添加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都有所减少,却明显改善了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其中La2O3与CeO2是较好的助剂。  相似文献   

2.
以浸渍法制备得到的CeO2-Al2O3复合氧化物载体于500℃或700℃焙烧处理,浸渍Co和Mo物种后得到Co-Mo/(CeO2-Al2O3)催化剂前驱体,再于500℃或700℃进行焙烧处理得到催化剂。采用N2物理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上于550℃,3MPa,5000h-1,n(H2)/n(CO)为1.0且含有H2S的合成气中对催化剂的甲烷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eO2-Al2O3载体的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比表面积有较大影响,而催化剂表面Co与Mo物种的分散度主要受催化剂前驱体焙烧温度的影响。当CeO2-Al2O3载体于500℃焙烧催化剂前驱体于700℃焙烧后,Co与Mo物种的分散度最好,催化剂甲烷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氨水(w=28%)作为沉淀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采用沉淀沉积法(蒸氨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采用BET、XRD、H2-TPR等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影响催化剂晶体结构、孔结构和活性组分的还原性能,从而影响了Cu/SiO2催化剂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的催化性能。当焙烧温度为400℃时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当反应温度为200℃,反应压力为2.1MPa,n(H2)/n(DMO)为90,LHSV为0.8h-1,草酸二甲酯的转化率达到100%,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7.3%。  相似文献   

4.
何金海  罗锡辉 《石油化工》2004,33(Z1):1491-1493
采用PASCA、NH3-TPD、XRD、BET和压汞法等技术,探索载体SiO2-Al2O3在制备过程中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变化,并研究焙烧温度对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MoNi/SiO2-Al2O3表面上活性金属(Mo、Ni)的分散状态及还原性能的影响.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载体的孔结构、表面性质变化与活性金属组分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分散状态之间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因此,可以采用简单、方便的方法,一步制备出孔结构及表面性能均优良的MoNi/SiO2-Al2O3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氢气高温热处理TiO2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运用H2-TPR、BET、XRD、XPS、EPR和SO2-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催化剂克劳斯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热还原温度的升高,TiO2催化剂的氧缺陷逐渐增多,且氧缺陷对克劳斯反应有促进作用。500℃条件下热还原制得的TiO2催化活性最高,氢气热处理超过500℃后催化剂活性降低,克劳斯反应的活性是氧缺陷与比表面积、孔体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物性结构及加氢降残炭活性的影响。采用BET,H2-TPR,HRTEM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高压釜对催化剂的加氢降残炭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载体焙烧温度的增加,载体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平均孔径增大,表面羟基数量减少。将通过不同焙烧温度得到的氧化铝载体制成催化剂后,发现随着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载体表面羟基数量减少,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从而使硫化后的催化剂MoS2片晶结构发生改变,即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MoS2片晶逐渐变大,积聚程度增加。催化剂的实际油品降残炭与脱硫性能评价结果发现600℃焙烧的载体所制成的催化剂降残炭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浸渍复合工艺制备H2SO4改性的V2O5/TiO2双功能催化剂V@HTi,在连续流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考察其催化甲醇选择氧化制甲缩醛的稳定性,利用XRD、BET、H2-TPR、NH3-TPD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初步讨论催化剂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在1025.5h的考察中,V@HTi催化剂稳定性优良,催化性能无下降趋势,反应温度、甲醇转化率、甲缩醛选择性和收率分别维持在约174℃、50%、90%和45%。在考察后,活性组分V2O5晶粒略有长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积、孔直径有不同程度下降,氧化还原能力略有下降,"弱"酸量减少,但催化剂晶相、孔结构及类型、钒氧物种的量和存在形式及酸种类均未发生变化,催化剂相对稳定的结构可能是导致其具有优良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步共浸渍法制备Co-Mo-Ni-W/γ-Al2O3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利用BET、XRD、T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半成品和成品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微晶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影响。以直馏柴油作为原料,对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催化剂进行加氢精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一次焙烧温度的升高,半成品催化剂的侧压强度、孔容、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略有增加;硫化态半成品催化剂中的MoS2(WS2)微晶平均堆垛层数先增加后减少,晶粒平均长度先减小后增加,400℃焙烧的样品中3~5层微晶结构数量达到最大值,占72.5%,晶粒平均长度达到最低值,1.7nm。随着二次焙烧温度的升高,成品催化剂的侧压强度、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略有增加,孔容基本不变;二次焙烧温度为480℃硫化态成品催化剂中3~5层MoS2(WS2)微晶数量最多。经400℃一次焙烧和480℃二次焙烧制备的Co-Mo-Ni-W/γ-Al2O3催化剂的孔径分布最为集中,其孔径在2.5~8nm范围内的孔体积占了总孔体积的78.2%,其HDS和HDN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2016,45(4):40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含锆铜系催化剂(CuO/ZrO_2/Al_2O_3),利用正交实验法和综合平衡法考察了铜含量、锆含量、沉淀pH、沉淀温度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采用BET,XRD,H2-TPR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ZrO_2/Al_2O_3催化剂,沉淀pH对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影响最显著,焙烧温度对其有一定影响,锆含量对其影响较小,铜含量和沉淀温度对其影响最小;在铜含量为65%(x)、锆含量为6%(x)、沉淀p H为7.0、沉淀温度为60℃、焙烧温度为45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99 m2/g和0.31cm3/g,催化剂CuO分散性较好、催化活性高、易还原。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物性结构及加氢降残炭活性的影响。采用BET,H2-TPR,HRTEM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载体焙烧温度的增加,载体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平均孔径增大,表面羟基数量减少。将通过不同焙烧温度得到的氧化铝载体制成催化剂后,发现随着载体焙烧温度的增加,载体表面羟基数量减少,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从而使硫化后的催化剂活性相结构发生改变,即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活性相逐渐变“大”,积聚程度逐渐增加。使用高压釜进行催化剂的实际油品降残炭与脱硫性能评价,发现600 ℃焙烧的载体所制成的催化剂降残炭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干燥及焙烧温度对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在不同干燥和焙烧温度下制备一系列WNi型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N2-物理吸附、NH3-TPD、XRD、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用十二烷为模型化合物考察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略有降低,孔径变大,孔体积变化不大;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催化剂的酸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400 ℃时达到最大值,当焙烧温度提高到600 ℃时,金属组分在载体表面发生聚集;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焙烧温度为500 ℃处。说明适宜的焙烧温度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当催化剂经过高温焙烧时,会对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干燥温度由200 ℃降到120 ℃时,催化剂的孔体积和孔径提高,比表面积略有降低,酸量基本不变,催化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以TiO2成型载体制备了Pd/TiO2催化剂。采用BET、XRD、XPS、H2-TP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不同温度下焙烧的TiO2为载体制备的Pd/TiO2催化剂用于粗对苯二甲酸(CTA)中的主要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的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对其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O2成型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 Pd/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降低,平均孔径增大。Pd/TiO2催化剂样品XRD谱中未检测到金属Pd的特征衍射峰,同时催化剂中TiO2的晶相始终保持锐钛型结构。Pd/TiO2催化剂表面Pd的比表面积随着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载体焙烧温度的高低可改变PdHx物种在其所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的数量及其结合状态。当TiO2载体焙烧温度为500℃时,所制备的Pd/TiO2催化剂表面Pd的比表面积最大,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280℃、H2分压0.6 MPa、反应时间0.3 h的条件下,4-CBA转化率可达到9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正己烷为反应探针分子,考察了Pt/KL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如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及还原时间对催化剂烷烃芳构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催化剂经350℃焙烧、500℃下还原2小时后具有较高芳构化活性和选择性;通过分析表征失活催化剂的表面积、孔体积、积炭和Pt晶粒粒度,并与新鲜催化剂相比较,表明积炭堵塞L分子筛微孔和Pt晶粒聚集长大可能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捏法制备纳米介孔TiO2-Al2O3复合载体,考察载体焙烧温度对负载型Co-Mo双金属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和吸附吡啶红外光谱技术对复合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焙烧的复合载体都具有介孔结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催化剂中TiO2的平均晶粒尺寸属纳米级且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合载体中Al2O3的存在提高了TiO2的晶型转变温度;不同温度焙烧的复合载体表面均主要为L酸中心而几乎没有B酸中心。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制备的Co-Mo/ TiO2-Al2O3催化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载体经适宜温度焙烧后所得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焙烧温度下制备了Fe-Mn沉淀型催化剂,以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为模型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借助X射线物相分析、N2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α-Fe2O3晶粒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在CO加氢反应中,焙烧温度的升高明显地提高了催化剂的运行稳定性,降低了CH4的选择性,促进了链增长。450℃条件下焙烧的催化剂烯烃选择性最高,有较高的低碳烯烃收率。  相似文献   

16.
乙醇水蒸气重整中Co/Al_2O_3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浸渍法制备Co/Al2O3催化剂。考察钴负载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o3O4)为10%的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其乙醇转化率达到86.4%,氢气选择性为44.9%。焙烧温度为500℃条件下和焙烧时间为4h条件下,催化剂均在其系列实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同时运用XRD、BET、TGA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NaZSM-5分子筛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HZSM-5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FT-IR、低温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考察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甲醇制汽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HZSM-5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显著,在焙烧温度为550 ℃时制备HZSM-5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高达351.1 m2/g,孔体积和孔径分别为0.311 cm3/g和3.20 nm,甲醇转化率、汽油收率和芳烃含量最优;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HZSM-5催化剂内微孔结构坍塌和部分孔道堵塞,表面总酸量急剧减少,造成催化甲醇反应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金属有机骨架为牺牲模板制备了一系列MnOx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多种手段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Mn3O4的结晶度变好,但不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MnOx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变小,孔径增大;MnOx催化剂具有的弱酸性位点减少,氧化还原性能变差,进而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变差。活性评价结果表明,300 ℃焙烧的MnOx催化剂具有最佳的低温活性,在体积空速为20 000 h-1的条件下,反应温度为120~200 ℃时,NO转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四种载体、银含量及焙烧温度等参数对银基催化剂催化丙烯选择还原NO的反应性能,并采用NO-TP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γ-Al2O3作为载体以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道结构和适宜的酸性,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活性组分Ag最佳担载质量分数为2%;最适宜的焙烧温度为600℃。在此条件下,Ag/Al2O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丙烯还原NO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