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塘坊铁矿主井破碎硐室掘进体积较大且距主井筒较近,顶板高度超过马头门顶板11.075 m,施工难度较大.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情况,采用反井法施工破碎硐室.马头门底板与破碎硐室底板为同一水平,在反井施工前,先在破碎硐室底板沿中心方向进行导硐施工,然后在导硐内布置5个小反井,它们分别单独施工又相互协调配合,确保了在安全、高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破碎硐室的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2.
松软破碎井筒综合加固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潞安屯留矿副井井筒由于所处岩层地质条件差,同时受到附近硐室、大巷施工及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导致井筒破坏严重.采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井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松软破碎井筒变形破坏机理与加固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井筒+400 m水平附近厚层软岩基本处于破碎状态,裂隙非常发育,属于典型的松软破碎节理化软岩;井底车场及硐室群开挖后,在副井井筒附近、马头门顶板以上50 m范围内产生了应力集中现象,是副井变形严重的主要原因;井筒下部马头门及硐室围岩变形与破坏,导致井筒出现较大范围的剪切破坏区;注浆与强力锚杆、锚索联合加固是比较适合松软破碎井筒的加固方式.综合加固技术在现场得到成功应用,保证了井筒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3.
庙沟铁矿地质条件复杂,主井井筒穿过的地层含多层富水含水层。井筒施工至-150m水平时,爆破施工后,出现突水,涌水量约120m3/h。由于排水能力不足,井筒水位迅速升至-15m标高,井内水深135m。为此,增大了井筒排水能力,降盘排水,并进行清淤作业;然后在工作面浇筑止浆垫,进行工作面预注浆,成功地治理了井筒突水。注浆后,井筒涌水量小于5m3/h,确保了井筒剩余工程、后续马头门和各硐室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济宁何岗煤矿副井井筒和马头门以及安全出口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环节较多,经过分析研究决定采用先井筒后硐室,整体掘进,整体浇注的施工方法,并且制定和使用了各种有效安全技术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影响马头门稳定性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开挖使围岩应力重分布并引起围岩的力学软化是首要因素;围岩的吸水软化性是重要因素;其他仅影响马头门局部稳定性的为次要因素。文中通过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开挖后围岩的力学软化进行了研究,马头门右侧硐室底部、左侧硐室两帮、马头门与井筒相贯线位置以及井筒上下一定高度范围内的围岩破坏严重,最大竖向位移值的为相贯线位置,其次为马头门右侧硐室底部;通过现场观测分析可知,开挖之初围岩主要发生力学软化,塑性位移增长速率大,同时伴随着岩体完整性的降低,锚索支护能对抑制围岩内应力软化的扩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鲁新煤矿主井箕斗装载硐室采用下行分层法施工的情况.整个硐室分成4层,层间设3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3层底板待井筒落底后,利用临时工作盘施工,实现了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7.
弱胶结软岩地层相邻大断面巷道合理间距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相邻巷道开挖扰动和爆破振动对已有巷道影响的理论分析, 推导了相邻大断面巷道合理间距的确定公式。以麦垛山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间距设计为依托, 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变间距多个模型的开挖扰动影响, 以确定其巷道间距。研究结果表明, 麦垛山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间距的理论计算值应不低于36.6 m;数值分析发现当巷道间距为40 m时, 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中间围岩的应力场已接近原岩应力, 巷道围岩位移场与塑性区基本趋于对称稳定, 马头门硐室支护荷载与未受影响前基本一致。利用上述研究成果, 综合现场施工状况, 最终确定其间距为40 m。工程施工后硐室与巷道稳定, 验证了在软岩地层中该巷道间距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l 硐室施工的特点硐室施工与普通巷道相比,一般具有断面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即:硐室的断面尺寸大,断面积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硐室服务年限长,结构复杂,形态各异.有些硐室为了安装机电设备,需掘筑设备基础、管缆沟槽、安设扶梯和起重梁等,预留孔和预埋件不仅数量多、规格杂,位置也要准确,有些硐室还有防潮、抗渗的要求.所以硐室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有些硐室如马头门、箕斗装载硐室等直接与井筒相连,有些硐室如井底煤仓、中央变电所和中央水泵房硐室等大多位于井筒附近,井巷密集交错,硐室围岩受力状况较复杂,地压应力集中,硐室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经受多次爆破震动,致使围岩松动,稳定性差,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苏联《矿井建设》1990年11期报道,苏联全苏矿井建设施工组织与机械化科研所最新研制出МПТУ-4型装运机,专门用于井筒马头门、短巷道和硐室等处施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朱集西煤矿风井井筒-860m水平马头门施工实例,分析了锚网索喷钢筋混凝土复合支护技术在马头门施工中的应用,复合支护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及稳定性,保证了井筒与马头门的整体性,施工快速安全,工程质量优良,对矿井建设具有显著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孜矿井为年产煤1.5Mt的大型矿井,主井装载硐室施工是与主井永久锁口和主井井塔施工同时进行的。此时副井的永久系统已形成并已交付使用,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大巷已施工完,主井与上一采区、中一采区和中二采区贯通并转入采区工程开拓。主井箕斗装载硐室的施工方案就是在上述具体条件下选择的。 一、工程概况 海孜主井箕斗装载硐室位于主井西侧,在马头门底板水平以下约24m处,硐室的上室与三个圆筒式煤仓下部皮带机巷机头硐室相连,整个硐室均与主井井筒紧密相邻(图1)。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20,(2):146-151
榆横北区2号煤为含水层,具有水压高、富水性强等特点,给榆横北区多个煤矿的井筒施工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了解决巴拉素煤矿副立井2号煤马头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煤层强富水问题,以"引流注浆、帷幕封堵"为堵水思路,分为"井筒环形空间封堵、打孔疏水截流、煤层注浆改造及止水效果检测"4个注浆过程,并采用具有超细、速凝性能的水泥基注浆料,成功实现了动水条件下强富水、高水压煤层的注浆封堵,满足了2号煤马头门硐室开凿要求。本次巴拉素煤矿强富水煤层注浆改造设计解决了该矿在井筒马头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煤层水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立井井筒冻结施工后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出现个别孔解冻后孔壁和冻结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因封闭不彻底成为上下各含水层间的联系通道。当钻孔穿越装载硐室、马头门等井筒相关硐室时,这个环形空间也就成为矿井的导水通道。大海则煤矿对二号回风立井冻结孔进行割孔注浆,取得了良好的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头门是矿井的咽喉部位,因其位置的特殊性,在马头门硐室开挖过程中,其受力状态十分复杂。尤其是对于千米深的立井,处于高应力下的围岩受多次施工扰动,应力集中严重,围岩应力往往会超过岩石强度,可能会引起马头门硐室围岩失稳,造成支护结构破坏,甚至危及马头门硐室处上下段井壁结构的安全。为此,开展了副井马头门围岩收敛变形监测工作,并基于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对马头门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补强设计。  相似文献   

15.
归纳总结了目前煤矿井下超大硐室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及施工特点,介绍了三种超大硐室施工技术、马头门施工技术及工程实例,对类似条件硐室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梵王寺煤矿主井设计深度650m,净直径8.5m,采用全深冻结法凿井。井筒特大型箕斗装载硐室底板垂深566m,掘进总体积7 079m3,掘进宽度15.356m,采用锚网索喷+钢筋混凝土碹联合支护,混凝土支护量3 533m3,强度等级C80。通过对硐室支护参数进一步优化,优选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在对穿过硐室的冻结管合理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先拱后墙、分部分段、自上而下施工方法刷掘,再自下而上与井筒一道立模浇筑永久支护,实现了安全、优质、快速、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17.
济三煤矿大断面副井马头门过断层施工时,采用分层导硐、预留岩柱及砌碹的施工方案,顺利地通过了断层破碎带,达到了优质、安全、快速的目标,为不稳定地层中大断面硐室施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门克庆主立井采用全深冻结法施工;其箕斗装载硐室规格目前为国内最大,与井筒同时施工。硐室施工中,对冻结管进行了割断后焊死处理,联合使用井筒液压金属整体模板与硐室木模板浇筑混凝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安全、优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9.
以新上海一号煤矿副井井底马头门实际工程背景,分析马头门硐室围岩受力情况及破坏原理,对硐室断面形式及支护方式进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新上海一号煤矿副井马头门硐室采用二次复合支护,断面形状采用拱形断面、曲墙及反底拱抵抗围岩压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苗艳虾 《煤炭工程》2011,(12):65-67
辛置煤矿上跑蹄进风立井马头门由于所处岩层主要为泥岩和煤线,井筒淋水严重,同时受到附近巷道、硐室施工的扰动影响,发生大面积变形破坏.为了对其进行修复治理,结合马头门围岩破坏形式和国内外治理技术现状,提出了锚杆索环形一体化控制技术.采用数值模拟、工程类比等方法确定了注浆加固、高预应力锚杆索支护、U型钢架设、混凝土砌碹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