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李晓光  李晓华  沈兰荪 《电子学报》2005,33(12):2170-2173
压缩域人脸检测在图像/视频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梯度能量特征的DCT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压缩域人脸检测算法.依据DCT压缩图像色差信号的直流系数进行肤色分割,减小检测范围.在分割为肤色的区域提取多级梯度能量特征,即利用不同大小的检测窗口提取归一化的特征向量,表示不同大小的人脸.特征向量输入到级联分类器中分类,确定是否表示人脸.级联分类器由若干简单分类器和一个神经网络分类器构成.简单分类器利用一些先验知识排除大部分明显不是人脸的特征向量,通过简单分类器的特征由神经网络最终确定是否表示人脸.多级梯度能量特征与DCT域图像缩放相结合实现了对不同大小人脸的快速检测.对多级梯度能量特征的定义,减少了检测算法中压缩域图像缩放的次数,从而大幅度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级梯度能量特征可有效描述DCT域人脸模式,同时也证明了该算法的快速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彩色图像特征空间变换的新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守觉  孙华  莫华毅 《电子学报》2007,35(2):193-196
本文提出了一种彩色图像特征空间变换算法.该算法基于高维形象几何与仿生信息学理论,根据人眼特性,利用彩色图像中彩色信息的变化进行特征空间变换,能够提取出不受光源影响的图像特征.在彩色图像人脸检测应用中,与常见的肤色分割方法不同,该算法不需对肤色建模,不对彩色图像进行非线性彩色空间变换,而是直接将彩色原图变换到特征空间,在特征空间中定位平均脸特征数据的最佳匹配点.本文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复杂光源彩色图像的人脸检测中,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脸定位检测中存在的速度慢、精度低及噪声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肤色检测和二值形态学的人脸定位检测算法.该算法将YCrCb(明亮度-色调-饱和度)模型与HSV(色相-饱和度-色调)模型用于人脸综合肤色检测,在YCrCb与HSV空间中根据待检测图像每点的颜色值进行人体区域或背景区域的判断;然后,将检测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对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最后,选用人脸几何特征对筛选后连通区域进行判别,实现人脸的准确定位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简单、中等、复杂三种情况下人脸图像的检测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9%、92%和85%.另外,由于二值形态学消噪算法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人脸检测的准确率,而且加快了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4.
在实时系统中视频人脸的检测与跟踪技术已成为人脸识别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人脸检测的应用,对提高检测和跟踪的鲁棒性和精确性问题的理论研究算法进行了总结。分别讨论并评价了人脸检测的几种基本方法,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者们研究的新方法并对人脸检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杨琳  管业鹏   《电子器件》2007,30(5):1716-1719
人脸检测广泛应用到人脸识别、数字视频处理、安全访问控制、视觉监测、基于内容的检索等领域.比较众多人脸检测算法,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是肤色分割结合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首先,对彩色图像进行肤色分割,通过肤色区域的大小和长宽比等规则去除部分类肤色区域,得到可疑的人脸区域.其次,基于Adaboost算法的灰度特征得到最终的人脸.通过大量彩色图像的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杜宇 《电子科技》2006,(7):67-70
将基于Boosted Cascade的人脸检测算法运用到视频图像当中,并结合图像序列中的运动信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实时的人脸检测跟踪系统.首先根据图像的运动信息提取出可能存在人脸的候选区域,然后在候选区域中用Boosted Cascade算法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地对于人脸进行检测跟踪,可以被应用在智能视频监控方面.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板匹配与人工神经网确认的人脸检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匹配与人工神经网确认的人脸检测算法.算法使用一组双眼-人脸模板对搜索侯选人脸,并在搜索过程中使用多层感知器进行确认,以减少错误报警.大量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人脸检测是指检测并定位输入图像中所有的人脸,并返回精确的人脸位置和大小,是目标检测的重要方向。为了解决人脸尺度多样性给人脸检测造成的困难,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单一神经网络的特征图融合多尺度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在不同大小的卷积层上预测人脸,实现实时多尺度人脸检测,并通过将浅层的特征图融合引入上下文信息提高小尺寸人脸检测精度。在数据集FDDB和WIDERFACE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达到了先进人脸检测的水平,并且该方法去掉了框推荐过程,因此检测速度更快。在WIDERFACE难、适中、简单3个子数据集上测试结果分别为87.9%, 93.2%, 93.4% MAP,检测速度为35 fps。所提算法与目前效果较好的极小人脸检测方法相比,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高了人脸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9.
在人脸检测系统中,人脸图像预处理是提高检测率的重要环节。为了改善基于光照经验模型的仿射变换AT算法在侧光条件下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人脸图像增强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能较好地改善侧光现象,而且对大部分不同方向的光照情况都可以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严超  王元庆 《激光与红外》2009,39(11):1246-1250
自由立体显示技术中,人脸位置的探测与跟踪是关键之一.由于光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对多人的脸部位置的探测很难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型Adaboost算法和Cascade结构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红外主动照明模式,通过隔离可见光照,基本消除了光照变化对人脸检测造成的影响.新检测算法中Adaboost检测速度很快,Cascade结构可以检测那些难以识别的人脸,大大地提高了人脸检测的速度和鲁棒性.对视频流图像进行的检测实验中,没有出现人脸"漏检",极少出现非人脸的"误检".检测速度在Windows XP,Pentium IV,图片分辨率为640×480的条件下,可达25 f/s,完全达到了实时性的要求.另外,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人脸表情变化和人脸小角度倾斜也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The theory of adaptive sequence detection incorporating estimation of channel and related parameters is studied in the context of maximum-likelihood (ML) principles in a gener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expectation and maximization (EM) algorithm. A generalized ML sequence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GMLSDE) criterion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EM approach, and it is shown how the per-survivor processing and per-branch processing methods emerge naturally from GMLSDE. GMLSDE is developed into a real time detection/estimation algorithm using the online EM algorithm with coupling between estimation and detection. By utilizing Titterington's (1984)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approach, different adaptive ML sequence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MLSDE) algorithms are formulated in a unified manner for different channel models and for different amounts of channel knowledge available at the receiver.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differentially encoded 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 in frequency flat and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and comparisons are made among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various adaptive MLSDE algorithms derived earlier  相似文献   

12.
对视频图像探测算法进行了研究.运用基本视频帧分析原理并采用Matlab语言设计了算法程序,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分析.通过对视频移动的探测以及火焰的探测经过一系列视频片断检测,该算法具有明显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遗留物检测算法存在算法过于复杂和环境适应性差的局限。本文将改进的混合高斯建模方法应用于遗留物检测,利用背景匹配失败时生成的前景模型进行前景匹配并引入短时稳定度指标,在深入挖掘前景模型中包含的遗留物信息和像素点级目标状态信息的基础上对遗留物进行综合判断。文中详细分析了传统方法的性能局限并阐述了新方法中前景模型和短时稳定度的作用原理同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流程。多场景下的实验分析表明,增加对前景模型的考察使算法在保留传统方法优点的同时具备了良好的遗留物检测能力,而短时稳定度的引入则能够进一步降低传统方法中前景模型向背景模型转换的风险。对比实验结果中本文方法在表现出良好环境适应性的同时误检团块数明显低于其他方法,算法在复杂背景条件下达到了良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4.
微弱目标的检测对雷达系统和检测方法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采用速度检索和相位检索的方式,优化了基于相参积累的检测前跟踪算法;其次建立了简单的回波信号模型,分析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该算法在当前条件下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实验仿真了目标幅度在帧间非起伏情况下目标的航迹规划,并且对其作了性能分析。实验表明,建立在距离-多普勒坐标系下的相参积累的算法,减少了搜索量和计算量,增加了信噪比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航迹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基础,首先提出人脸检测系统的构成,分析Adaboost算法对图像进行人脸检测的基本原理。根据Adaboost算法形成了简单的矩形特征作为人脸特征,即Haar-like特征,然后由多个Haar-like特征相当于一个弱分类器,由多个弱分类器级联成为一个强的分类器,并将级联分类器用于动态人脸检测中,从截取的每一帧图像中进行检测。经过实验验证,采用这种方法和步骤进行人脸检测达到了比较好的精度和速度,N-I~T来的人脸识别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李小文  黄菲  易润 《电视技术》2016,40(11):54-58
针对大规模MIMO系统,信号检测算法的复杂度往往呈指数级增长的问题,通过对传统的QRD-M检测算法和树搜索的深度研究,对其进行改进,得出一种具有反馈的低复杂度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运用分支的权重和分支间的反馈对树进行修剪,然后运用树搜索的原理进行搜索输出.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以降低较少系统性能的代价,能够极大地降低计算复杂度,是一种折衷的高效检测算法,完全能运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用于立体图像编码的视差估计和遮挡点检测混合算法.其中的视差估计方法利用极线约束条件,在缩小搜索范围的同时提高了视差估计的准确性.遮挡点检测方法仅使用了匹配点唯一性约束和视差梯度限制这两个基本条件,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整个算法利用DT(Dalaunay triangulation)网格这一数学工具把散乱的点结合起来进行处理,使算法在实现方面更加简单化.本文算法首先对立体图像对中的左图像进行DT网格剖分,把各三角形的顶点作为"特征点"在右图像中寻找它们的匹配点.然后利用匹配点唯一性条件提取出其中一些顶点进行遮挡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特征点"的视差估计比较准确,也能较为准确地检测出其中的遮挡点.借助DT 网格在图像编码方面的优势,本文算法可以方便地用于立体图像编码.  相似文献   

18.
代少升  姜伟 《半导体光电》2011,32(1):109-113
针对传统红外电力检测中存在的缺点,采用TI公司的Davinci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DM6446的改进型测温算法。首先对达芬奇技术和红外电力检测系统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测温算法的原理,重点对改进的测温算法及其实现进行了详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测量电力设备温度,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成对日盲紫外电晕信号的定量分析,本文设计了基于时间域的弥散圆斑光子计数算法来对成像系统所采集的图像进行量化分析.首先阐述了单光子探测的原理以及光子计数原理;然后设计了基于日盲紫外ICMOS的成像探测系统,为了满足荧光屏的余晖响应,优化了CMOS驱动,使得帧频可达390 fps;然后通过分析传统的连通域光子计数算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检测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标检测在基于传统手工特征及深度学习算法上已经取得较大发展,然而针对小目标检测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研究成果较少,且大都是在已有目标检测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提高小目标检测的检测精度.小目标像素点少,本身携带的特征少,多次下采样后就更难进行特征提取,因而小目标检测面临极大挑战.小目标检测在自动驾驶、遥感图像检测、刑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需求,对于小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对小目标检测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综述.首先,将现有算法按照检测需要的阶段数分为一阶段、二阶段、多阶段,描述了RetinaNet、CornerNet-Lite、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等算法的原理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本文描述了小目标检测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汇总了MS COCO、PASCAL VOC、DOTA、KITTI等数据集及算法性能评价指标.最后,总结了小目标检测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