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接触可靠性是电连接器的一项关键指标,为了提高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针对电连接器冠簧接触件,进行结构力学分析与接触电阻、单脚分离力的计算。接触电阻和插拔力是影响接触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测试插拔过程中的接触电阻、插入力和分离力随插拔次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冠簧接触件的接触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特性与接触电阻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BAQUS的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力与接触电阻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完成了摩擦系数、过盈量和线簧数对插拔特性的影响分析,进而应用热电耦合仿真技术实现了接触电阻的仿真。所得的结论可为电连接器接触件的设计提供依据,并为接触件的磨损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接触电阻和插拔力等特性参数是电连接器接触件稳定与可靠的重要指标。设计了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接触件在不同插拔速度、插拔位移和同轴度条件下的接触电阻、插拔力和插孔形变。最后,以某接触件为例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插拔速度对插拔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插拔磨损会引起电连接器接触件接触表面的微观形貌变化,降低其接触性能与可靠性。针对接触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试验电路并进行了插拔试验。试验结果证明:①在单次插拔过程中,插入力、分离力呈现类似“阶跃方波”变化特点;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加,插拔力值缓慢增大;300次插拔后,插拔力值基本稳定,但其波动明显增加;②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加,接触电阻值缓慢增加,但波动范围逐渐增大,呈现出不稳定趋势;③连接器插孔和插针的主要磨损形式不同,插孔为犁削磨损,插针为粘着磨损。结果表明:插拔磨损过程对电连接器的接触性能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接触电阻的提高,其所造成的各接触件接触电阻值在较大范围波动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在其他接触件可靠接触的同时,其中某一对接触件的接触电阻过高,为电连接器的可靠接触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5.
陈京生 《机电元件》1992,12(2):9-17
为了便于双曲线插孔的设计,本文对双曲线插孔作了些假设,并推导出一套双曲线插孔接触对插拔力及强度校核的计算公式,通过双曲线插孔接触对插拔力的实际测量,并用该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是吻合的。在目前看来,该公式是比较合理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需要针对电连接器的接触件进行结构力学分析。本文提出了片簧接触件分离力的一种简单计算方法,建立了接触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接触件的插拔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接触件插拔过程中的接触压力、分离力和应力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强度校核。通过对电连接器接触件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化仿真、数值计算和优化设计,得到提高接触件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荣星  朱宁 《机电元件》2022,42(2):10-13
针对连接器中广泛使用的开槽接触件尺寸及公差的设计难点问题,推导出2、4、6、8开槽插孔的分离力计算公式,和仿真、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基于"田口方法"推导出连接器尺寸的优化方法并应用PHP语言编程,应用该软件可以分析接触件分离力的分布形态及对应的CPK值,并给出给定尺寸范围内的最优尺寸组合,给开槽接触件尺...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接触件分离力计算公式由于考虑的因素较少,因而精度较低。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响应面法,建立接触件分离力与接触件结构参数的关系函数,从而可以快速计算接触件分离力,并通过实验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电连接器是通过压力接触的连接方式,达到顺利的电气接通.为研究电连接器在插拔应力下接触电阻特性,基于接触电阻理论,采用ANSYS软件对电连接器进行模拟插拔研究,并采用COMSOL软件对接触电阻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实验对比得到电连接器接插件插拔时接触压力与接触电阻呈反比关系,插拔次数与接触电阻基本呈正比关系,但不会在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10.
《机电元件》2012,(4):11
正《机电元件》2012-3期,《试验与检测》栏目《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特性与接触电阻的仿真分析》此文章基金资助: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NO.2009AA04Z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相似文献   

11.
矩形自浮动电连接器是一款空间环境特殊用途连接器,其需要实现的特殊性能指标包括长寿命(至少6000次)、轻插拔力、真空冷焊、极限高低温插拔(-110℃~125℃)等。本文论述了开展矩形自浮动电连接器研制过程中针对接触件的选型、计算、仿真及试验验证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种新型鹰爪(EAGLE GRIP)接触件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锡青铜为基材的镀金接插件作为插拔对象,为了探究此类接插件多次插拔对镀金层、插拔力、接触电阻以及粗糙度的影响,设计了两组实验进行研究:第一组为非连续性插拔实验,探究其接触电阻和镀层厚度的变化趋势;第二组为连续性插拔实验,通过拉力测试仪监控不同插拔次数的插拔力曲线,探究插拔力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插拔次数未达到疲劳次数时,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加,接触电阻逐步增大,并呈现扩大趋势;镀层厚度逐渐减小,减小趋势逐步放缓;平均插拔力逐步增加,插拔曲线呈对称状;接插件整体粗糙度增加,局部粗糙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许兵 《机电元件》2002,22(2):9-11
文章对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和插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影响插拔力的因素进行了定性的研究,对提高连接器的电气性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肖颖 《机电元件》1996,16(2):5-8
套筒式六爪接触簧片接触可靠,分离力小,采用这种接触簧片的PGA集成电路插座具有插拔力小,接触可靠,机械寿命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铍青铜接触件分离力一致性不足,提出了基于仿真分析、材料分析、工艺处理、零件后处理相结合的加工方式,提升接触件分离力的稳定性。首先,通过建立接触件的物理模型,对物理模型进行静力学结构仿真分析;其次,对接触件原材料进行金相分析、机械性能分析,对接触件进行热处理以及对接触件自然时效处理;最后,对改进前后接触件的分离力进行数学统计。结果表明,改进后接触件分离力分布更加集中,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伍国泰 《机电元件》1991,11(4):10-15
电接触特性可由接触电阻进行满意的预测,因此,接触电阻的测量对于各种条件和不同应用中的接触材料的试验来说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在汽车连接器中,要求极低的接触电阻和使用低廉的材料,例如工作于1μA~50A电流和一至几十N力的铜合金。在本文中,我们对材料在其初始状态的接触电阻与负荷的关系(插入状态和微振期间)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种专用试验设备,它能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包括接触件基体材料、接触件形状和负荷)进行满意的测量。主要的结果是接触电阻公式R_c=k_cF_c~-n和插入力公式F_i=k_iF_c~m,其中常数k_c、k_i、n和m与材料电阻率和接触件形状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洪泽 《电力建设》2004,25(12):33-0
基于等值土壤电阻率的概念 ,讨论等值土壤电阻率 ρd 的计算方法。导出了双层土壤地网最大接触与跨步电位差的解析计算公式。验证计算结果表明 ,推荐公式与文献通用公式计算的结果比较 ,计算误差不大。计算简易 ,便于推广 ,可供工程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一种模块化易插拔矩形电连接器的设计进行说明,并对产品的插拔结构设计、接触件结构和固定方式、基座结构及排列进行详细分析,结合产品验证,证明产品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地网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地网接地参数通用计算程序(CGP3)的检验说明了现有国内外地网最大接触电势计算公式的误差,并将其计算的大量结果进行数学拟合,提出改进的新公式。此外,在均匀土壤计算公式和等值双层土壤电阻率的研究基础上,推导出了双层土壤地网接触系数和跨步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它们的精度及使用范围都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赵桂平 《机电元件》2013,(1):31-34,44
本文介绍了某型号电连接器经过一定次数的机械插拔试验后,其接触特性参数如接触电阻、插入力、分离力等发生的变化。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积累、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成为制定该类产品试验标准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