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以自贡南湖生态城邻里中心项目设计为例,通过详述创作中的思路历程,阐述城市社区综合体建筑的设计特点.方案先从城市区位及基地环境入手,分析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接着研究如何引入有效的外部开放空间链接城市并激活建筑,然后梳理多样化的功能并将其合理配置到建筑中,最后探讨建筑的外界面处理及使用怎样的材料来烘托氛围.通过一步步逻辑分析,力求最终的设计方案在顺应环境的前提下营造积极的公共空间,服务社区.  相似文献   

2.
李萌  李鹏涛  耿智颖 《城市住宅》2022,29(1):65-67,71
历史文化街区展示着城市某一历史阶段的历史风貌以及民族传统文化,随着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文化环境衰败、活性丧失等问题.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分析现存案例,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现存问题,总结与历史文化街区相适应的更新策略,明确博物馆的植入可为街区带来新动力.以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博物馆概念设计为例,从建筑形态、承载功能、共...  相似文献   

3.
宗轩 《时代建筑》2011,(6):68-75
唐山博物馆作为唐山市经历了大地震考验的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组大型公共建筑,其改扩建项目在建设之初就被赋予了传承城市历史、记忆城市的使命。文章从对既存环境的延续、建筑与功能的更新及空间与生活体验几方面解读新唐山博物馆设计,寻求作为城市中的建筑记忆城市、融入城市生活的本源。  相似文献   

4.
场地、场所和场景三个层次性要素是现代城市设计中一组相关概念。本文以青岛海军博物馆地区规划设计为例,郑重探讨了如何以城市设计为基本构思平台,在场地、场所和场景三个层面上,构建场地秩序,处理好规划中人工与自然的对话,建筑与特定环境的契合,塑造城市环境层面上的建筑形态和形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解飞 《华中建筑》2015,(3):28-32
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与比较,该文意在对观演建筑的城市性进行深入剖析。观演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环境对其设计及布局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观演建筑作为文化、娱乐、生活中心,也给城市增加活力,丰富市民生活。从城市出发,该文通过体量、控制线、视线等方法,从城市环境的物质形态到人的心理需求,使剧场与城市充分融合;从观演建筑出发,该文从建筑形态和功能的角度入手,探讨剧场自身成为城市舞台、剧场舞台面向城市打开等方法,着重发掘剧场活力城市的可能性。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全面探讨了华农三角地次功能区改造的设计方案,从现状调研与分析、设计理念、场地与建筑功能布局、建筑形态演绎四个方面对华农三角地次功能区改造设计进行全面的解读。从城市环境与建筑场所入手,设计力求创造一个以生活体验为目的,将传统专业孵化器办公楼、商业综合酒店、住宅与城市标志、生态自然有机结合起来的城市综合体。  相似文献   

7.
《华中建筑》2021,39(8)
博物馆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和历史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场所。该文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博物馆外部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策略,旨在改善和提高博物馆外部空间品质,提升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转化性设计策略;二是与建筑要素结合的衍生性设计策略;三是与场所精神结合的空间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方案设计从城市设计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妥善处理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注重城市环境和历史文脉。该文通过赤壁市会展中心方案设计,阐述了建筑形式的生成不仅取决于功能,而是对于人—建筑—环境所构成的场所关系的特有反应,同时强调形式对于文化展览类建筑表达深层内涵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展示设计的角度分析南通城市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景 《城市建筑》2014,(11):16-17
本文拟从展示设计的视角出发,分析南通城市博物馆在室内展示环境、概念手法与空间基本功能以及各种基本功能所需的空间特性。通过个案了解现今博物馆建筑本身特有的空间形态构成的内在组构逻辑,探讨配合实地参观者参观行为加以验证博物馆建筑空间配置形态的合理性,尝试于展示各项要素的间建立起一个分析的架构,供室内/展示专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一次建筑实践的记录和总结,在历史和现代、城市和自然两大对立概念中探索了建筑、场所和人的关系,以及在特定建筑中同时协调这些关系的可能性。以临海博物馆设计为例,提供了在滨水建筑中实现双城概念的途径,并从城市、建筑内外和符号因借等方面阐述了设计对象在时间轴和空间轴上的定位和具体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胡丽娜  王晓波 《山西建筑》2007,33(13):26-27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居住区规划中的整体定位、环境融合、场所设计、建筑形体及其组合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基于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居住小区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中基本理论的解读,通过对典型的历史性城市的城市建筑形态动态的分析,阐明运动和感知中城市建筑形态的建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虚怀若谷:政府办公空间的塑造--德清县行政中心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清县行政中心建筑设计的分析,该文讨论了尊重城市肌理与城市文脉,注重群体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解读建筑功能,理解建筑个性,从而体现政府办公建筑的开放与民主性以及塑造标志性建筑的场所氛围。  相似文献   

14.
邓佳平 《建筑创作》2010,(10):176-181
<正>博物馆建筑是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说它特殊,是因其建筑的功能具有特殊的行业要求,对博物馆建筑的外观形态,特别是博物馆建筑所处的周遭环境都有相应的客观要求。本文拟从博物馆建筑及其陈列空间的基本属性出发,并以湖北地区的博物馆为例,作以下简要分析。博物馆建筑1.博物馆建筑的环境博物馆典藏的文物,聚集了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博物  相似文献   

15.
沈开康 《建筑师》2008,(5):60-76
通过对勒&#183;柯布西耶的晚期作品威尼斯医院的重新解读,剖析了医院从三位艺术家的作品研究中得出了医院病人单元,并使之成为元素,发展成了最终的颠覆传统的功能组织和结构形态,阐释了由早期对现代实体城市的推崇转变成以尊重文脉肌理来处理建筑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
博物馆是珍藏历史的匣子,保留了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供人们研究、欣赏,是一个具有保留、展示、教育的功能性场所。对于博物馆空间的光环境设计将直接影响整个空间的氛围以及观者的视觉、心理体验。该文通过对博物馆照明方式、博物馆光环境设计原则、光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三方面的分析,强调了博物馆光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绩溪博物馆     
《城市环境设计》2014,(1):49-73
正安徽绩溪2009-2013绩溪博物馆位于安徽绩溪县旧城北部,基址曾为县衙,后建为县政府大院,现因古城整体纳入保护修整规划,改变原有功能,改建为博物馆。包括展示空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行政管理、库藏等功能,是一座中小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建筑设计基于对绩溪的地形环境、名称由来的考察和对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调查研究。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山形水  相似文献   

18.
《华中建筑》2021,39(7)
城市综合体中介空间作为连接城市与综合体建筑的重要纽带与关键节点,为内部功能空间服务的同时,连接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融合。在城市·建筑一体化思想的影响下,城市综合体中介空间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城市性特征。该文对城市综合体中介空间在功能、交通、空间、运营四个方面的城市性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对中介空间的城市性与具体城市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最终从功能协同化、交通枢纽化、空间开放化、运营管理动态化四方面提出城市综合体中介空间城市性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城市形象的具象化内容,在地域文化展示方面优势显著。基于此,论文从城市博物馆设计方法入手,结合承德博物馆实际工程,总结城市博物馆在设计时应在环境、空间和抽象符号等方面的设计手法,为城市博物馆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建筑现象学是研究场所及场所精神的重要理论与方法,是对脱离环境与文化根源的形式主义与"舶来品"做法的有力否定。该文以兴义市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设计为例,通过对当地喀斯特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的感知,从空间布局、建筑形式、材料、光的利用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在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显性、补充与象征的积极关系,从而实现具有"场所精神"的场所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