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介绍了桂西北的地理概况,在统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从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论述了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分析其年内、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桂西北水文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统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桂西北的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等水文特征,分析其年内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人工神经网络受到越来越多从事水资源研究学者的关注,成 为该领域的新理论。文中的目的是想对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一个总结 。这些应用包括特征辨识、预测与预报、函数逼近、优化计算等多个方面。文中首先对研究 情况进行了一般性的回顾,然后分别对各类应用重点进行了评述,最后通过总结给出了进一 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反演水文动力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尝试利用水文观测资料反演水文动力模型。反演模型用于水文预测,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反演水文动力模型是一条可行的建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于抽水蓄能电站较常规水、火电站有不同的特性,其技术设计也有区别;在现有的设计规范上,对抽水蓄能电站某些专业的设计规定,缺少详尽的要求。本文就其有关水文专业设计内容中的径流、蒸发和泥沙的计算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渭河水量减少原因及其南岸秦岭山区降水、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芬莉 《西北水力发电》2004,20(A01):146-149
本文通过选取陕西省渭河南岸秦岭山区(含林家村以上渭河北区),从有控制站支流区、水资源利用区、代表区典型年三个方面,分析了90年代降水、径流、径流系数的变化及其与多年平均值的比较,弄清了90年代渭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揭示了降水与径流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邹科 《电力系统通信》1997,(6):30-31,34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为保证各个水文测站(雨量站、雨量/水位站、水位站等)与系统中心站进行可靠、准确的数据传输,必须在各个水文测站与中心站之间建立可靠、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由于在流域内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目前绝大部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数据传输都是通过建立专用无线电通信网来实现的。用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流域内的专用无线电通信网有:短波组网,超短波组网,卫星通信组网和超短波、卫星混合组网。组网时,须根据流域的地理特点、系统的工作体制、系统要求和价格因素等诸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合理的通信组网方式。1短波通…  相似文献   

8.
许沟泉群是电厂备用地下水源地,属北方岩溶地区地下溢出泉群。经水文地质、水文气象等有关专业进行了详尽的勘探和测验工作,最终论证该水源地为全然型泉域,在频率为97%的年份,排泄量为0.95m3/s,并以此来评价泉域的主要水资源量。该工程通过了国家储委的审批,并被评为国家储委质量良好一等奖。本文根据该工程实例阐述了用水文分析法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公伯峡水电站水情自动化,根据李家峡至公伯峡区间流域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公伯峡水电站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遥测站和中心站的布设方案,设计了李家峡至公伯峡区间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编制相应的区间流域实时水文预报方案,为公伯峡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的水文分析评价方法,是电力工程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新途径,提高了流域大量的水文、气象资料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阐述了水源地“三水”转化机理;提出了区间、区外基流对可开来资源量具有不同补给作用的理论;提出了以区间流域降雨入渗计算水源地倒向补给的方法;提出采用设计年径流过程线的逐级流量时程分配计算河水诱导补给;用补给、排泄均衡的原理论证各项量计算的正确性;将水源地含水层作为线性水库,采用水文设计频率过程进行水库多年调节演算,从而得到水源地可开采水量。  相似文献   

11.
对三峡水电站投产以来的水文预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水文预报的特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三峡水库水位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不同控制目标下的水位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设计了水文遥测系统中心站和分中心站多媒体主机方式的系统物理模型和多媒体工作站方式的系统模型,并对其软硬件配置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对中小流域作径流预报时收集预报因子的困难,在中长期径流模糊聚类预报模型基础上,结合径流的周期变化规律,提出了雨季段中长期模糊聚类预报模型。该模型从雨季段径流的周期性规律中提取预报因子,把模糊聚类预报模型从年径流预报推广至雨季段径流预报。在对丰潭水电站雨季段径流的预报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列维公式、扎鸟林公式和有限差分等方法,对百色河段(涉及百色市区和百色港的发展建设)进行河道一场5%洪水全过程的泥沙冲淤计算分析。提出百色河各断面对某一块洪水来说,有冲也有淤,最大冲液变化在2.00m左右,这场洪水淤下来的,一般在下一场洪水被冲去,对多年来说冲淤是平衡的,河道一般洪水情况下基本是稳定的,但对某一场洪水泥沙的液积影响航道等总是,也需要采取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任军海 《西北水力发电》2004,20(A01):173-174
千河为渭河的主要支流,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在西北地区河流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文分析了该流域降水、径流、泥沙等水文特性,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汾河上游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研究区的水文、气象特点,本文以坡度、坡向为下垫面主要因素,按照集水区自然分水线划分子流域的流域离散方法,将SCS产、汇流模型与马斯京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流域尺度的次降雨一径流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对研究区典型流域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径流量合格率及汇流合格率分别达到70%和80%,且计算流量过程与实测流量过程吻合较好,可适用于该研究区。  相似文献   

17.
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我省水利防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情信息化是水文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水文进行技术改造,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逐步实现水情现代化。水文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洪决策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的减少洪水灾害损失,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林辉吉 《湖北电力》2005,29(4):9-10
水电站群的优化调度,是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枢纽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从水文补偿和水库蓄能补偿两个方面,研究了华中网水电站群的优化补偿调度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对华中网水电站群的科学调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供了综合考虑水文与气象因素预报径流的方法及其在黄河上游地区应用的结果,重点讨论的是中,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水利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迎接这一机遇和挑战,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水利专业人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以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以"宽口径、厚基础"为目标,探索一套新的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大水文"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