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Nb-V微合金钢在1200 ℃固溶0.5 h后淬火, 然后在450 ℃回火4 h,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渗碳体内部和渗碳体/基体界面处的元素分布和成分变化. 结果显示, 淬火样品中C原子由于自回火而出现轻微偏聚, 其它合金原子V,Nb, Si, Mn, Mo和Al等分布均匀. 450 ℃回火4 h样品中出现C原子偏聚区, 在该区域内, Mn含量较高, Mo和V轻微偏聚, Si和Al很少, 对应渗碳体析出, Si富集在渗碳体/基体界面处; 另外, 观察到C和V明显偏聚的单原子面, 周围富集Si和Mn, 对应合金碳化物析出初期形成的G.P.区, 成分主要为V4C3.  相似文献   

2.
P.C钢丝和P.C钢绞线用盘条质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P.C钢丝和钢绞线用盘条直接生产,已为欧美生产厂所接受。文章就国内外盘条质量及使用情况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国产化金条质量改进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
Nb-V微合金钢中渗碳体周围元素分布的三维原子探针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Nb-V微合金钢在1200℃同溶0.5 h后淬火,然后在450℃回火4 h,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渗碳体内部和渗碳体/基体界面处的元素分布和成分变化.结果显示,淬火样品中C原子由于自回火而出现轻微偏聚,其它合金原子V,Nb,Si,Mn,Mo和Al等分布均匀.450℃回火4 h样品中出现C原子偏聚区,在该区域内,Mn含量较高,Mo和V轻微偏聚,Si和Al很少,对应渗碳体析出,Si富集在渗碳体/基体界面处;另外,观察到C和V明显偏聚的单原子面,周围富集Si和Mn,对应合金碳化物析出初期形成的G.P.区,成分主要为V4C3.  相似文献   

4.
研究铜在钢中的时效强化和沉淀规律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应用JEM-2010高分辨电镜研究了Fe-1.18Cu、Fe-1.55Cu高纯钢在时效时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发现,含铜高纯钢固溶处理后,在550℃、650℃时效过程中,首先在铁素体晶粒中析出含铜偏聚区,铜原子偏聚在(001)α晶面上。在时效峰处为富铜的G、P区颗粒,其直径为4—20nm,呈层状的圆饼状,一般5—9层,富铜层和贫铜层相间分布,每一层厚度约为1—2nm。G、P区与铁素体基体半共格。G.P区的富铜区内及周边存在高密度位错和层错。在过时效初期,含铜偏聚区颗粒长大,偏聚区内富铜层和贫铜层的数量增多,富铜层厚度减小,位错密度降低。在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的G.P区是含铜高纯钢时效强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Fe-2.0Cu合金连续冷却过程中Cu的析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了Fe-2.0Cu合金连续冷却过程中的微观组织与沉淀析出,分析了不同冷速对沉淀析出的影响、硬度与组织及析出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e-2.0Cu合金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大量析出物以相间沉淀方式析出,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析出物逐渐减少,对材料形成更强的强化作用.经过透射电镜能谱和衍射分析,确定析出物为富铜过渡相,这种富铜过渡相所形成的G.P区对合金起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T.I.M.E.焊工艺与高效MAG焊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T.I.M.E.焊工艺的特点、工艺本身对焊接设备的要求以及此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高效MAG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肖川 《焊接技术》2012,41(9):23-25
对T.I.M.E.高速气保焊的原理与性能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保护气体、焊丝伸出长、焊接电源、焊枪设计、送丝机构和焊接效率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了与普通MAG焊对比的焊接性能试验,得出采用高速气保焊工艺所焊试板的各项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冯贺滨 《轧钢》1990,(3):21-24,20
1989年我厂试车成功的 C.C.C(CloseCenter Cartridge)轧机是由美国布兹波罗公司设计的紧凑式轧机,是继美国摩根公司和瑞典摩格哈玛公司之后又一种新型的大  相似文献   

9.
邱雄文  蒋弦弋  郭继亮 《轧钢》2006,23(6):66-67
介绍了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从Danieli公司引进的D.S.C系统的组成,并对其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控制步骤及不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卫星 《上海金属》2005,27(2):61-62
“新一代钢铁材料重大基础研究”(N.G钢)是我国973项目,“N.G.钢”意即“新一代钢”,该项目从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结束,约有40个单位参加(6所大学、5个研究所、15家钢铁企业、4家汽车厂、10个其他用户),参加该项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超过400名。以下是N.G钢的目标和实施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SA738Gr.B是低合金高强度钢,首次应用于AP1000核电钢制安全壳,研究采用ER90S-G专用焊丝80%Ar+20%CO_2气体保护焊进行接头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输入量在1.2~2.0 kJ/mm范围内焊接接头的拉伸和冲击性能均满足安全壳的技术要求,焊缝组织以细小均匀针状铁索体为主、热影响区以贝氏体为主;焊后600℃,保温10 h热处理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探究了常规焊接方法和单道多层焊的预置裂纹源焊道热影响区(HAZ)对落锤试验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落锤试样的组织和断口等进行了观察分析,对HAZ各区域的性能及其在落锤试验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落锤试验结果与热影响区的尺寸关系密切,随着HAZ尺寸的增加,无延性转变温度(NDTT)增加。HAZ的组织主要由马氏体和M-A组元等组成,采用单道多层焊接时,HAZ细晶区马氏体含量会增加,显著降低了HAZ的韧性。同时,单道多层焊接对于减小HAZ尺寸并无显著效果,导致采用单道多层焊接的预置裂纹源焊道落锤试样的NDTT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膨胀的方法测定了钢制安全壳用钢SA738Gr.B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组织转变,采用GLEEBLE-2000试验机模拟分析了焊接参数对热影响区组织及冲击韧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际焊接,验证了与实际组织的相一致性.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的降低,SA738Gr.B钢板先后发生贝氏体转变、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及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转变.多层多道焊时,实际热影响区组织以混合组织为主,其基体组织基本符合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的热模拟组织,具有较高的抗裂性能.研究结果对生产实践具有较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春光 《轻金属》1989,(1):38-41
本文回顾了镁双极槽的进展,指出它在镁工业中的推广应用,除双级槽本身结构工艺方面的不足外,还受到现有镁工业中电解装备能力的阻碍。对此,提出使现有I.G.型镁电解槽(有隔板槽及无隔板槽)实现双极化的技术,从而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使镁电解生产能力成倍增加,同时大幅度降低吨镁电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全面的振动特性参数,应用LMS.Test.Lab振动测试系统对典型的快走丝线切割机床DK7735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可以看出:DK7735丝架在266~288 Hz、347~397 Hz、875~943 Hz频率段内的模态振型对加工质量影响最大,因此应避免机床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激励落在该范围内;机床下臂前段的阻尼比为0.30左右,结构抗振能力较差,应对此处进行结构优化;DK7735的第1、2阶固有频率集中在160、285 Hz附近,从第3阶开始固有频率的分布就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17.
18.
恒电位—恒电流瞬态技术研究钝化膜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研究钝态金属的恒电应—恒电流(P-G)瞬态响应的微计算机在线测量系统和存在孔蚀时的 P-G 响应曲线的数学模型,由采样得到的响应曲线数据,应用蒙特卡罗法算出表征钝化膜稳定性的电化学参数。用此技术研究了一些合金钢在氯化钠溶液中的钝化膜稳定性并讨论了钝化膜局部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恒电位—恒电流瞬态响应曲线的快速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对核岛设备常用低合金钢材料SA-508Gr.3Cl.1锻件的焊接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焊条电孤焊和窄间隙埋弧焊的组合焊接工艺对SA-508Gr.3Cl.1厚板进行了焊接,并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最终获得了强度高、韧性好、无缺陷的优良贝氏体组织焊接接头,解决了SA-508Gr.3Cl.1厚板焊接接头冷裂纹和韧性差的技术难点,为核岛主承压设备壳体的焊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