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对多径效应引起测向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无线电通信测向的基础原理,从理论上分析多径效应对无线电通信测向的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多径效应对测向误差影响的具体情况,为以后的无线电测向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莱斯因子估计在测向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应用中,影响测向精度的重要因素是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测向误差。在能够接收到直射波时的莱斯信道条件下,表征其中多径信号影响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莱斯因子。探讨了不同莱斯因子时测向系统接收信号的相位和测向精度受到的影响,给出了不同莱斯因子条件下测向精度的CRAMER-RAO界,总结了计算莱斯因子的可行方法。通过估计莱斯因子,可以对测向结果的可信度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3.
一种多径环境下基于四阶累积量的阵列扩展测向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基于四阶累积量的测向方法不能正确测量多径信号方向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多径环境下的基于四阶累积量的新型测向方法。该方法利用零点领处理方法抑制多径信号,然后采用四阶累积量进行阵列扩展测向。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可能实现对足够多的信号进行测向。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双信道比幅测向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小波分析进行双信道比幅测向的方法,该法具有较强的频率捕获能力,能够有效地消除由于多信号交叠和噪声混杂所造成的比幅测向误差,得到比基于常规FFT的双信道比幅测向方法更高的准确度。文中还列举了计算机模拟实例,给出在非噪声、噪声背景下对双正弦信号的测向结果。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通过相位差计算入射角的方法。不再将正弦函数作为相位差与入射角的关系,而是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求出两者的函数关系,从而减小了相位差斜率线性度差带来的测向误差。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基线的多个模糊角的相互关系解决了测向模糊的问题,使布阵更具灵活性。仿真和实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解模糊,并提高测向精度。  相似文献   

6.
结合声呐浮标技术的发展方向,针对水下目标精确定向问题,在多波束比幅法测向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修正型的多波束比幅法测向算法.首先推导了修正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针对六元线列阵和五臂平面阵对不同方位入射声信号通过大量实验对算法的测向误差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对比修正前后的测向误差分析,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使用该方法所得的测向误差明显小于修正前的比幅测向法所得到的测向误差,定向精度优势明显.仿真分析的结果证实了修正测向算法在浮标目标定向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刘仲亚  夏楠 《信号处理》2015,31(4):490-496
本文针对传统测向定位算法的性能受限于测向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多传感器联合测向定位算法。首先,推导出联合测向定位的理论定位误差,进而提出加权平均方法对初步测向定位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粒子的先验分布。其次,提出测向数据融合的粒子滤波算法用于对发射源进行定位,并对该算法进行定位误差分析。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大幅度降低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确度,与其他测向定位算法相比体现了其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抖动符号误差恒模算法(Modified Dithered Sign—Error 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MDSE—CMA)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抖动符号误差恒模算法(Dithered Sign—Error 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DSE—CMA)稳态性能好,但其过量的均方误差使得收敛速度较慢。MDSE—CMA算法通过引入符合正弦概率密度分布的抖动信号来减少均方误差。基于该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方法与DSE—CMA算法相比,收敛速度加快。仿真证明,提出的方法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eess,CDMA)异步多径信道下可有效地抑制多址干扰和克服多径衰落。  相似文献   

9.
便携式测向机体积小、携带方便、选址灵活,能方便地实现对无线电目标信号的多点定位和逼近式搜索、跟踪。其常与固定测向或移动车测向系统相结合,实现对目标信号的交叉定位。便携式测向机的机动性决定了其所处电磁环境的复杂性,这也相应增加了测向工作的难度。对测向机系统的测向误差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将有助于提高测向工作效率和测向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杨秀丽  石镇 《电子学报》1994,22(4):108-111
本文介绍了小阵列空间谱估计短波测向系统的技术实现,给出了若干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对不相干信号测向,更重要的是能对多径到达的相干信号实现分离和测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波束阵列的测向方法具有测向精度高的优势,但各波束都需要独立的射频通道,导致其测向系统复杂且成本高,通道之间的幅相不一致也会增大测向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调制多波束阵列的单通道全向测向方法,通过时间调制技术将多波束阵列测向系统简化为单通道系统,利用接收信号的谐波特征获得不同波束的接收信号强度实现高精度测向,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及成本。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方法比基于多波束阵列的多通道测向方法具有更小的测向误差。经实测验证,本文的方法在4~5 GHz频带内的测向误差小于1.3°,低于现有的多波束阵列测向误差。  相似文献   

12.
无线电测向设备测向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型测向设备的测向精度试验获取的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发现,现行的标准和规范中采用的测向误差计算方法没有能够正确区分出设备的能力和试验环境的影响。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测向设备的真实性能。为了获得合理的测向结果,建议严格按照ITU的有关标准选择测向场地。并选择合适的误差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二维傅立叶变换的时空谱估计技术研究了测向问题,给出了基于正弦相参信号时空谱的测向理论表达式,并详细分析、评估了本测向方法的性能。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测向算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多波束测向体制设备的自动测试方法,分析了影响多波束测向的因素,设计了对多波束通道一致性和测向性能的自动测试、调试系统,该自动测试、调试系统能快速、准确地测出通道一致性及测向误差精度,找出匹配不好的通道及频段,减少了多波束测向的调试工作,节约了人力,缩短了生产周期。在装备生产的过程中,该自动测试系统得到了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L阵干涉仪和圆阵相关法测向体制误差形成的基础上,基于电磁波传播的多 径效应,建立了地空无线链路四径传输模型,并将单个多径分量用时延相同的多径簇来描述 ,分析了多径分量和多径簇对单个天线接收信号相位和不同天线接收信号互相关系数造成的 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多径条件下接收信号的波形、频谱和相位谱较直射信号都将发生显 著的变化,多径效应对俯仰角造成的测量误差要大于对方位角造成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6.
干涉式测向方法简介,从测向原理、造成误差的原因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于干涉式测向产生的误差问题,采用天线转换连接、增加校正参数的方法,验证后获得较好的结果,能够在工程实现上解决测向存在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陈玘 《中国无线电》2024,(2):47-51+58
无线电测向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相位响应型测向法、幅度响应型测向法和瓦特斯-瓦特测向法进行了介绍,对测向的原理和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理论知识在日常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测向定位中的若干问题,包括双站交会定位及其定位误差分析和多站交会定位,首次尝试将最小二乘方法和递推最小二乘方法用于多站测向定位的算法,建立多站交会定位的误差模型,充分运用了多个测向站的测向数据,大大提高测向定位的精度。递推运算省去了大量的矩阵运算和求导运算,简化了工作量。理论分析和实际运算表明,多测向站测向定位的递推模型与算法对于提高测向定位的精度和简化运算量有很大的作用,有相当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超短波测向系统定位区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短波测向系统平面交会定位的定位区域。讨论在测向误差确定的情况下交会定位误差概率椭圆的分布状态,以及具有相同概率椭圆长半轴的轨迹曲线和它包围的面积,讨论测向站如何布置时能使此面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42测向台(站)天波误差测试测向台(站)建成后,对远距离的多个已知不同方向、不同位置(距离)、不同频率发射台信号测向.而后记录统计误差结果.用以检查本测向台(站)天波测向误差。测向台(站)天波误差测试,通常要连续进行48至72小时,记录统计测试结果.以掌握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测向误差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