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来配制不同性质的乳状液,利用微流量计量仪,通过"压差-流量"法,精确测定了不同配方下油藏乳状液驱油的启动压力梯度和界面张力,深入分析了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结果表明,油藏的压差-流量曲线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成乘幂关系,渗透率变小,启动压力梯度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流量计量仪,通过"压差-流量"法,精确测定了油藏水驱和乳状液驱的启动压力梯度,深入分析了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重点研究了乳状液对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油藏的压差-流量曲线是一条上凹型曲线,这条曲线并不具备达西特征,相反,拥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经过研究之后发现是乘幂关系。渗透率减小时,启动压力梯度会增大。水驱平均启动压力梯度为0.05 MPa/m,乳状液驱平均启动压力梯度为0.039 MPa/m。乳状液之所以会有效降低启动压力梯度,是因为它能够显著降低界面张力,减小了边界层的渗流阻力。乳状液界面张力越低,启动压力梯度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汉油田低渗透油藏20块不同渗透率岩心室内驱替实验,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机理出发,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一种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流度的关系式,并绘制了求解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利用实验所得到的回归关系式和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结合低渗透油田实际,进行应用,得到不同生产压差下确定极限注采井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裂缝性油藏高凝油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曹台油藏高凝油的粘温关系和流变性曲线,验证了原油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室内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高凝油在裂缝性岩心中渗流时压力梯度一流量的关系,获得了不同温度、围压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实验证明裂缝性岩心高凝油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与围压及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导致渗流困难、油井产量低、单井动用半径受限,这是制约曹台油藏高凝油生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非均质油藏压裂水平井产量计算模型未考虑基质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非均质性对产量的影响,应用当量井径模型和等值渗流阻力法,建立了非均质油藏压裂水平井稳态产量预测模型,模型考虑了油藏基质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非均质性及裂缝间的相互干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裂缝分布、条数及间距组合对压裂水平井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邵碧莹  刘赛  张文 《当代化工》2016,(6):1233-1236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问题,以X区块为例,无限大地层等产量汇源模型为基础,建立最小驱动压力梯度表达式,与启动压力相结合得出不同注采压差下技术极限注采井距;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中的油井渗流速度公式与产量公式,建立不同注采压差、不同井距对应储层渗透率下限表达式;此外,井距关系到经济效益的好坏,应用曲线交汇法计算井网密度,将开发投入将来值与总产出相比较,当总利润最大时计算得到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当总利润为0时,对应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注采压差增大,技术极限注采井距增大,渗透率下限随注采井距的增加而增大,X区块经济极限井距为154 m,经济合理井距为202 m。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开采难度很大,因此,在低渗透油田开发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结合低透油藏渗流理论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单井产量、平均地层压力、合理井距、注水见效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油藏的压差-流量曲线是一条上凹型曲线,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成乘幂关系,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大,水驱平均启动压力梯度为0.05MPa/m,乳状液驱平均启动压力梯度为0.039MPa/m。乳状液之所以会有效降低启动压力梯度,是因为它能够显著降低界面张力,减小了边界层的渗流阻力。乳状液界面张力越低,启动压力梯度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9.
由于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使注采井距理论上存在一个最大值。利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一源一汇稳定渗流理论,获得了不同注采压差和油层渗透率对极限注采井距以及注入水有效影响范围分析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给定注采压差、渗透率条件下,低渗油藏的最大注采井距,并分析了注采压差、极限注采井距与附加压力损耗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合理注采井网的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低渗透油藏中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其渗流不再符合达西定律。本文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毛管力的影响,建立径向水驱油两相渗流微分方程,并利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于低渗油藏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及毛管力的作用,不仅增大了原油的开采难度,而且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因此,低渗透油藏强化注水以扩大生产压差,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致密低渗气藏气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而苏里格气田属于典型的低渗和特低渗河道砂体气田;为了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井有效供气半径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得出了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有效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并结合气体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了有效供气半径的计算公式,得到了不同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及一定井底压力下有效供气半径的理论图版。通过实例计算表明相同配产量下启动压力梯度对有效供气半径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孔喉结构的特殊性而导致流体在微小孔喉中呈现微尺度流动效应,即非达西渗流。利用岩心实验及数学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及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启动压力梯度对水平井产量影响小于直井;在相同的含水饱和度下,具启动压力的油藏含水率上升较快且容易发生指进。非达西渗流将增大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低渗储层的孔吼细小,渗透率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给注水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注采驱替压差大于启动压力梯度,才能实现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本文在充分认识文东油田储层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启动压力梯度对注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开发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考虑极限供油半径与有效驱替压差、储层渗透率、地下原油粘度的合理缩小井距方案;借鉴常规超前注水的开发思路,采用暂时关闭油井,注水井注水,待地层压力恢复后油井再生产的超前注水方法;考虑单井水力压裂与油藏整体开发配套的水力压裂的方式。通过这三种配套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文东油田Ⅱ类储层水驱动用开发,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洋  王国柱  王斌 《辽宁化工》2014,(3):326-327
低渗透岩心单相渗流实验表明,流体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实测的启动压力梯度;依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方程,得到了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幂函数关系式。结合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确定极限技术井距的公式,可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确定不同储层下的极限井距。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许多油田,尤其是长庆等低渗、特低渗油田水平井开发油藏已成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薛岔油区长6储层展开水平井渗流场与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生产压差、地层渗透率及水平井段长度对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的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油的采收率与油藏聚驱的启动压力梯度存在很大的关系,基于微流量计量仪,通过"压差-流量"法,精确测定了油藏聚驱的启动压力梯度,深入分析了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仁梅  李志刚 《辽宁化工》2010,39(11):1203-1206
在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渗流往往表现出对达西定律的一定偏离,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从非达西渗流规律和等产量一源一汇渗流理论出发,推导了注采单元主流线中点处的最大压力梯度计算公式,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进而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中地下流体可以流动的条件,从而得到廊东油田地下流体的流动半径情况,为注水开发中注采半径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不符合Darcy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开采有很大的影响,因而研究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很有必要,本文将通过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文献对岩石渗透率、流体类型、流体粘度以及束缚水等等做了一些研究,为今后对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量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证实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导致其渗流特征较为复杂,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渗流规律不再适用于低渗透油藏。而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渗流理论推导的产能方程又通常忽略了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作用。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引入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系数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产能方程,并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研究了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对油井产量影响分别呈线性下降关系和幂函数下降关系;②启动压力梯度比应力敏感效应对油井产量影响更为强烈;③建议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田已逐步成为国内投入开发的主力战场,而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是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对低渗透油层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研究成果就行了总结,明确了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方法,包括室内物理实验模拟方法、数值实验方法、试井解释方法;对比了近年来对于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的几个重要成果,总结得出了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平衡法"和"压差-流量法"及稳态法和非稳态法的应用,并对其方法的模型及实验装置图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介绍,为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