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2012年汛期黄河上游洪水在通过宁蒙河道时的水文断面形态、河底高程、过洪能力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汛期黄河上游洪水的水量大、持续时间长,洪水对宁蒙河道产生了明显的冲刷作用,河道过洪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有利于2012—2013年度的黄河防凌。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①在宁蒙河段布设专门的淤积测验断面,以期得到准确合理的河道冲淤变化资料;②加强宁蒙河段凌汛期水文测报关键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莅茗  卞昱霖  蔺冬 《人民黄河》2024,(4):62-67+85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黄河的防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凌情灾害成因及防御措施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影响宁蒙河段凌情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热力条件、水动力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通过梳理1989年以来宁蒙河段典型凌灾情况,发现造成冰凌灾害的严重凌情多受剧烈天气过程、河道流量变化、复杂河道条件等因素影响。为避免宁蒙河段凌汛灾害,针对热力因素,应及早开展凌汛期气温凌情预报工作;针对水动力因素,应优化凌汛期水库群和分凌工程联合调度;针对河道边界条件,应提前拆除临时阻水建筑物,保证河道畅通,协调空军部队在险情发生时及时轰炸破冰,并加快黑山峡水利枢纽建设,恢复和长期维持较大的中水河槽过流能力,为宁蒙河段防凌防洪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3月24日9时,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最后一段封冻河段融冰开河,至此黄河封冻河段全线开通,开河过程平稳,标志着2014-2015年度黄河凌汛期结束。整个凌汛期封开河历时共112天。2014—2015年度黄河干流累计最大封冻长度707km,其中上游宁蒙河段650km,中游河段57km,下游  相似文献   

4.
黄河宁蒙河段2001~2002年度凌汛期气温偏高,封河早,封速快,封河期在乌达河段发生凌汛灾害;本年度封冻冰层薄,槽蓄水量11.93亿m^2;开河为历年最早,开河平稳。  相似文献   

5.
宁蒙河段首凌和首封多出现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与宁蒙灌区的冬季灌溉期交叉,受宁蒙灌区灌溉引水和退水影响,宁蒙河段凌汛初期流量波动明显,对河段凌情影响显著。分析宁蒙灌区凌汛初期引退水规律;讨论宁蒙河段各水文断面流量对引退水的综合响应,为宁蒙河段凌汛期流量演进及凌情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1993─1994年度黄河防凌工作回顾史锡祥,郝守英,周长春(黄委会河务局郑州450003)1993~1994年度黄河凌汛期间,下游河段由于气温偏高等原因没有封河,而上游宁蒙河段的凌情却较为特殊。1993年11月18日,三湖河口断面上游100km处及...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资料     
黄河宁蒙和下游河段分别于1988年12月9日,12月16日先后封河,1989年3月28日和元月3日开河。至此,1988~1989年度黄河凌汛结束。黄河宁蒙河段1988~1989年度凌汛期主要特点是,气温偏高,封河晚,封河流量大,水位高,开河期较平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各测站凌汛期气温变化的动力学特征和耦合关系,依据修正交互熵理论,采用Shannon熵对气温变化进行符号序列分析,计算各测站的交互熵与延迟交互熵,提取延迟信息。结果表明,宁蒙河段各测站的动力学特征与测站之间的距离和地貌有关,耦合关系与测站间的距离和纬度差有关。下河沿与青铜峡测站属于同一个动力学系统并存在1 d的延迟,石嘴山与下河沿存在2 d的延迟,巴彦高勒与头道拐存在1 d的延迟。  相似文献   

9.
受2020年汛期洪水影响,黄河宁蒙河段各断面边界条件及水力因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河段内断面过流能力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文章通过分析2020年宁蒙河段过流能力变化及成因,以期为后期水文测报、预报及洪水测报方案编制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气温预报的准确性是黄河流域凌汛预报的一个关键因素,黄河宁蒙河段防凌急需精细气温预报产品。利用基于WRF模式的Nudging同化方法,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8年12月宁蒙河段气温进行同化模拟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未进行同化、GridNudging和SpectralNudging三种方案对气温场的模拟效果,以及宁蒙河段模拟气温与实况气温之间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方面的差异,发现同化试验对气温的模拟效果明显提升,并且两种Nudging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为该地区建立凌汛期精细化气温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刘家峡、龙羊峡水库相继蓄水运用后,在缓解宁蒙河段凌汛形势、防凌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效果,但是现状防凌形势依然严峻。在总结40多a来不同阶段水库运用对宁蒙河段防凌的作用基础上,以三湖河口站不同等级平滩过流能力和严寒等级为控制条件,对刘家峡、龙羊峡水库在宁蒙河段凌汛期不同阶段防凌优化调度运用方式进行初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黄河宁蒙河段水文气象和冰凌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度宁蒙河段凌情特点,从气温、上游来水、封河流量、水库调度、河道边界条件及涉河建筑物等多个因素探讨了凌灾险情形成机理成因,提出加强万家寨库尾冰塞冰坝形成机理与水库运用调度以及分凌区适时启用研究等减轻凌汛风险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宁蒙河段凌情预报和防凌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13.
凌汛是黄河宁蒙河段沿河地区频繁发生的一种气象衍生灾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河道特点而产生。以黄河宁蒙河段实测水沙和凌情资料为基础,开展该河段的凌情特征分析及相应的中水河槽规模研究,分析凌汛期槽蓄水增量、凌峰流量、凌汛最高水位等凌情特征以及凌情特征变化与中水河槽规模的关系,研究平滩流量变化对防凌安全、防洪安全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保障防凌防洪安全的角度,研究提出对中水河槽规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黄河宁蒙河段凌汛灾害特点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宁蒙河段多年来,凌汛灾害防御措施及其效果加以分析总结,供具有凌汛特点的流域河流制定防凌措施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1~2012年度黄河宁蒙河段受气温等因素综合影响,首凌、首封日期偏晚,封河速度快、距离长,槽蓄量大且分布不均,封河水位低,开河水位高,开河速度较慢、日期较晚.介绍了黄河宁夏至内蒙古河段的凌情概况,通过分析2011~2012年度黄河宁蒙河段的凌情特点,得出气温变化是造成2011~2012年度凌情特性的最主要因素,同时,河道形态、水文条件、水库调度及河道障碍物等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后,调节径流泥沙,改变了出库流量过程,使得进入黄河宁蒙河段年均水沙明显减少,年内分配发生变化,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水沙变化导致黄河宁蒙河段同流量水位抬升,河床持续抬高,主河槽淤积萎缩,过流能力降低,说明了水库运用会对下游干流河道冲淤演变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20年黄河上游洪水来源以及在通过宁蒙河道时洪水的水沙特点、河道冲淤特点、水位流量关系表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汛期黄河上游洪水的水量大、沙量小、持续时间长;洪水对宁蒙河道产生了明显的冲刷作用,宁蒙河道洪水期河道冲刷了0.618亿t;洪水对河道过流能力的恢复作用显著,洪水后内蒙古河段代表水文站同流量(2000m3/s)水位下降0.09-0.16m,该场洪水有利于维持宁蒙河道的排洪排凌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各水文站1965—2004年实测资料,分析了宁蒙河段平滩流量的变化过程,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时间呈现减小的趋势,特别是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后减小更为明显,已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3 600~5 800m3/s减小到2004年的1 100~3 600m3/s,尤以内蒙古河段的三湖河口站最为严重,从1986年的4 100m3/s左右减小到2004年的1 100m3/s左右,内蒙古河段平滩流量减小幅度要大于宁夏河段,主河槽出现明显萎缩。文中给出了宁蒙河段历年平滩流量与年和汛期来水量的响应关系,具有随年和汛期来水量增加而增大的规律。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年来水量为200亿m3或汛期来水量为80亿m3时,宁夏河段和内蒙古河段的平滩流量分别约为3 100,2 850m3/s;当年来水量为300亿m3或汛期来水量为170亿m3时,宁夏河段和内蒙古河段的平滩流量分别约为4 300,4 000m3/s。分析结果可为宁蒙河段河道进一步整治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宁蒙河段冲淤量和平滩流量影响因素的B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宁蒙河段冲淤量和平滩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进行宁蒙河段冲淤规律分析时,汛期或年度因变量可选择冲淤量和平滩流量的变化值,自变量可选择下河沿站来水量和来沙量、区间来水量和来沙量、流量分级以及当年汛期是否漫滩的判别数.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期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宁蒙河段河道淤积萎缩严重,凌汛险情不断,黄河中下游凌汛问题依然突出,直接危及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黄河防凌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依然是重要任务之一。目前黄河已进入凌汛期,黄河防凌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开展。在深入分析了当前黄河防凌形势的基础上,介绍了黄河凌汛的特点、凌情发展和防凌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了全面落实防凌责任、加强测报预报和预案、河道清障、水库防凌调度、迁安救护、巡堤查险抢险、军民联防等确保防凌安全的7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