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在统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龙江的降水、蒸发、气温、径流、洪水、水质、泥沙等水文特征,分析其年内年际及地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及宝鸡峡引水对渭河径流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河宝鸡段河道年径流减少,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根据1954-2009年以来的降水、气温以及径流观测数据,分析降水及气温变化变化对渭河径流量的影响。采用相关系数法得到降水与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69,正相关性好,气温与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73,呈明显负相关。采用降水、气温以及径流累积曲线分析得到,降水减少趋势不明显、年径流量减少趋势明显,以及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分析认为径流减少趋势主要由降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所致。此外,1971年和2003年是两个重要突变点,主要原因是宝鸡峡渠首引水和宝鸡峡加坝加闸工程所致。  相似文献   

3.
桂西北水文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统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桂西北的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等水文特征,分析其年内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主要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分析、差积曲线分析及坎德尔(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结果表明,黑河流域降水量总体上平缓,但最近几年的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值小;蒸发量大于实际降水量,其值相对稳定;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呈减小趋势,且趋势显著;气温日较差大,积温有效性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桂西北的地理概况,在统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从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论述了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分析其年内、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洛河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径流变化的归因研究对于应对径流变化具有重要价值。以渭河的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Budyko假设和TOPMODEL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率,在较可能的气候变化范围内设定气温和降水变化的25种情景,分析了各情景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降水、径流呈减少趋势,气温呈增加趋势,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减少同时影响径流量的变化。两种模型模拟的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58.9%和65.2%,人类活动是近50年来径流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月径流变化有明显差异,降水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大于气温,表明流域未来降水变化是影响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1961—2010年的灞河流域内的逐月水文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对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变化趋势分析,采用双累积曲线和复回归模型进行径流量的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径流量显著减少,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无显著的变化趋势,仅仅表现为气温略升高、降水稍减少;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各自存在3个突变点,突变点前后径流量增加或减少的变化明显,由回归分析可知,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是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桂西北降水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桂西北降水的大气环流特征、年内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开展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分析,对于高效利用当地水电、光热等清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德令哈气象站1956—2016年气象资料,采用趋势法、Mann-Kendall法、标准降水蒸发指数法等方法,分析了巴音河流域年和季节的平均气温、总降水量、降水日数和干旱情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体干旱趋于变缓;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SPEI值的Hurst指数H均大于0.5,即巴音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干旱变化存在着相同的持续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较为准确的中短期用电量预测是制定科学合理电网运行计划的前提。利用2004-2014年上海市各月全社会用电量、气温、历年GDP、人口和单位GDP能耗等数据,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月用电量的主要因子,建立了上海市逐月用电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能有效剔除气温、用电量等年际变化趋势对相关关系分析结果的影响,所得结论物理意义更为清晰;上海市月用电量呈现冬季和夏季双峰型特征,受经济总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各月用电量都呈现出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的月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与气温变化相关最为密切,春季和秋季的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主要与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综合考虑各影响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各月用电量较精确的预测,也可用来研判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15年青海湖的实测水位及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湖年水量平衡方程,估算了青海湖逐年的湖面降水、湖面蒸发及入湖流量,分析了水量平衡各要素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因子对青海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位在2005年之前呈下降趋势,2005年之后水位上升。青海湖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6×108 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4.4×108 m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40.1×108 m3。1961—2015年间湖面降水呈增加趋势,入湖径流在2003年后增加显著,而湖面蒸发在2000年后呈减少趋势。入湖径流和湖面降水的增加及湖面蒸发的减少共同导致了青海湖水位在2005年之后回升,其中入湖径流对水位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为38.2%。  相似文献   

12.
无资料地区湿球温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电厂冷却塔设计气象条件中,最近5年夏季10%湿球温度及其相应气象条件是重要的设计气象参数。近年来,由于湿球温度应用范围较狭窄,不少气象站已经停止了湿球温度的观测,这给电厂气象参数的分析计算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根据有关湿球温度的计算公式,总结出一种通过大气压强、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计算湿球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坝下河段天然水文情势,为研究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对中游河道水温的影响程度,应用滑动平均法、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分析宜昌站水温年际变化趋势,利用水库对河流水温影响的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水库对宜昌站水温过程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由于葛洲坝水库调节库容较小,葛洲坝水库蓄水对宜昌站水温影响较小;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站水温波动效应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滞迟效应,均化程度呈逐年加深趋势;三峡水库蓄水改变了坝下河道原有的天然水温过程,水温的滞迟效应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导致的水温变化使中华鲟的繁殖时间推迟29天左右。此研究结果为面向生物保护的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完整的水循环过程出发,将基于水文非线性理论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模型(DTVGM)和以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ADI)求解的地下水模型(GWM)相耦合,建立了一种分布式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随后将其应用到南水北调中线典型受水区白洋淀流域,分析现状和未来气候下,调水对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影响。模型识别结果表明:(1)DTVGM-GWM可较合理地反映河道流量和潜水位变化过程,模拟的浅层地下水流场基本上反映了地下水流动的趋势和规律;(2)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大大缓解受水区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地下水压力;在现状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调水后,平原区潜水位普遍抬升,流域地下水开采量明显减少,地下水蓄量、潜水蒸发明显增加,且春、秋季增加较多;流域径流量会有一定的减少,且夏、秋季减少较多;(3)在本文假定的水源配置方式下,未来实际蒸散发、潜水补给在调水影响下略有增加,在全年和各季节的变化主要受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库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水电建设项目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天气研究与预报(WRF)模型开展了区域陆面-大气耦合模拟,分析了雅鲁藏布江首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库对周边区域地表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及天气过程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藏木水库蓄水后坝址附近降水量在冬、春、秋三季变化并不显著,夏季在低海拔河谷区域降水量有所增加。库区空气比湿增加,其中春季增幅最大;水库对东北侧下风区和上游河谷区的比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库区上方气温升高,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增幅在2 ~ 3℃;夏季增幅最小,在0.4℃左右;库周边秋冬季气温升高,夏季略有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高原水库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balance of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at actually happens to water within a direct-buried cable throughout the day and year as the cable temperature, the soil temperature,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soil vary. Water, which is almost present at 100% relative humidity at the typical 1 meter burial depth of direct-buried power cables, moves very quickly through any polymeric layers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风速传感器在检定过程中受到检定环境如温度、湿度和气压所带来的影响,依据《JJG431 2014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检定规程》对轻便三杯风向风速传感器进行检定,通过标准风速计算公式分析空气温度、湿度和气压检定前后的变化对检定结果的影响,运用加权计算方法计算得出检定过程中温度、湿度和气压各自所占权重,经过实验验证比对,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研究温、湿度和气压对于标准风速值的影响,使风速传感器检定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减小了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代表年计算的目的是通过风场附近的气象站近30年年平均风速的变化规律及风场与气象站实测风速相关关系,分析计算出一套能够反映风电场今后20年运行期间平均水平的代表年的风速系列、计算出风电场今后运行20年的平均发电量及上网电价。  相似文献   

19.
才英华  胡军  衣宝廉  张华民 《电源技术》2005,29(10):659-662
通过大面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水平衡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如电池阴极增湿温度、电池操作温度及阴阳极压差对水在阴阳极间迁移行为及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电池阴极增湿温度,促进了水向阳极的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电池的性能,但同时增大了电池的水淹程度;提高电池操作温度促进反应生成水向阳极的迁移并提高了电池性能;减小阳极压力以增大阴阳极压差可促进水向阳极迁移,但压差对水的迁移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1970—2017年西江流域降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西江流域37个气象站点1970—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s坡度、小波变换及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水时空演变特性。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以29年为主周期,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占比最小;春、秋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夏、冬呈增加趋势,只有春季降水量减少趋势较显著;6月降水量最大,12月—翌年2月各月降水量相近且较小。降水集中程度较高,降水集中度(PCD)与降水集中期(PCP)空间分布均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PCD与PCP第一、二模态空间分布均不具有一致性和方向分异性,可能与流域降水成因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