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长江三峡地区地壳稳定性及地震,历来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地壳稳定性及地震一区域活动性屡裂的构造息息相关。水田坝断裂位于三峡库首附近,距三峡大驻50km,其活动性对三峡工程的至关重要。研究水田坝断裂的地质背景,地表分布、地下延伸和构造特征,分析其性质及形成机理,通过断层动力学、运动学研究及其活动年龄的测定,表明水田坝断裂现在活动微弱或不活动,三峡工程运行后,该断裂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效应  相似文献   

2.
反常系数法在三峡地区断裂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反常系数法对三峡地区的断裂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论认为,反常系数在空间上明显呈带状异常分布,断裂通过处K值系数发生突变,在排除非构造因素之后,可作为断裂活动性的一种标志.并进一步认为,三峡地区的高桥断裂、水田坝断裂、雾渡河断裂、仙女山断裂和九湾溪断裂均属活动性断裂  相似文献   

3.
夏金梧  梅应堂 《人民长江》2002,33(5):21-22,25
2000年6月19日,在兴山县高桥乡发生了ML3.6级地震。区域构造背景调查表明,位于秭归县盆地西缘的高桥断裂规模较大。性质复杂,且存在基底断点,在宏观至微观尺度上该断裂新构造活动迹象都较明显。跨新层短水准测量反映1999年7月至2000年5月间断裂两盘存在明显位移,此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沿断裂呈椭圆形分布。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地震是由位于秭归盆地西北缘的高桥断裂带活动引起,高桥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4.
夏金梧  朱萌 《人民长江》2020,51(5):131-137
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由金沙江主断裂及其西界断裂、东界断裂等3条主要断裂和西支断裂、巴塘断裂以及其它一些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组成,宽约50~60 km,总体走向近南北向,控制不同构造层的边界。大致以北侧巴塘断裂和南侧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为界,断裂带可分为北、中、南3段。通过地质调查、地震活动性研究及断裂带物质测年分析等,认为金沙江主断裂带中段各条次级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方式以右旋水平走滑兼逆冲运动为主。据断裂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等综合分析,认为金沙江主断裂带的里甫-日雨断裂、曾大同断裂等具有发生6.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气电公司(PG & E)作为业主在加利福尼亚开发了两个水力冲填坝,本文对其地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最新地质研究证明位于大坝附近的断层第四纪晚期以来在活动,分析某些断层会产生6.5至6.8级的地震。为了选定坝址,对于大坝在地震时存在的潜在液化及导致大坝的失稳的问题,需要补充有关的岩土勘察资料,并进行大范围的岩土勘察研究,在此将上述研究结果与其它水力冲填坝的比较结果作详细的陈述。  相似文献   

6.
引黄南7^#隧洞长43.5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引水隧洞,其中,有20km的洞线受高位承压水影响,地下水位高于洞线50-300m,洞线穿越宁,静向斜构造盆地,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的主要场所。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由于受压作用,洞线部位勘探钻孔多处地下水溢出井口。  相似文献   

7.
结雅水电站按7级地震烈度设防,电站周围有2条主发震构造带,曾于1973年和1977年后发生5级和5.4级地震,电站所在地区附近正处于最危险的发震区,估计可能发生9级烈度地震,为防不测,特制定4项监测地震计划,并在大坝,电站不同部位相应设各种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对1995年12月和1997年6月先后发生的两次上地震数据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推断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8.
1 工程地质概况1.1 区域地层、地质构造与地震情况赵山渡引水工程测区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及第四系地层,次火山岩和侵入岩也有分布. 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浙东南褶皱带,温州-临海坳陷,泰顺-温州断坳的东南部. 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为断裂构造,测区内区域性断裂有松阳-平阳大断裂,通过本测区的部位即宁益-曹村段的侵入岩构造带,其总体走向 300°,宽约为 5~10 km,区内长约 25 km,带内断续分布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和花岗岩等岩体. 一般断裂以北西向断层为主,其次为北东向断层. 根据中国地…  相似文献   

9.
水东水电站导流洞进口顶板断裂漏水的处理赖诗坤,柯金标(福建尤溪水东水电站有限公司,365100)水东水电站导流洞全长361m,进口底高程102.5m,出口底高程101.44m,城门形断面6.5m×8.5m。全洞除进、出口和断层破碎带为且类岩石外,其余...  相似文献   

10.
1工程概况龙王口水库位于费县水连峪乡朱田河上,属沂河水系,浚河支流,控制流域面积25.3km2,总库容1491m3。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最大坝高30.5m,坝长637m。放水洞位于大坝桩号0+389m处,全长118m,为砌石拱廊道钢筋砼压力管。压力...  相似文献   

11.
高桥断裂带发于湖北归盆地西北缘,延伸达40余公里,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尤以晚期活动规模及强度最大。利用变形岩石中显微、超显微构造恢复喜山期,新构造运动早、晚期差异应力值分别为145MPa、76~100MPa、30~40MPa,高于三峡其它地区。测试资料表明,该断裂带为一弱活动断裂,但因其远离三峡工程坝址,对大坝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着亚洲大陆内部一个规模宏大的活动构造带,同时,历史地震资料也显示阿尔泰山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地震带,分析断裂带内现今地应力状态对评价其地震活动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布置在阿尔泰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内2个近700 m的深孔进行原位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揭示了活动带内现今应力状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测试范围内空间主应力状态在埋深320 m左右由逆断型向走滑型转换,进而说明该复合断层近场存在应力分区现象;两孔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主要呈NW向,与震源机制解综合印证了区内NWW向断裂右旋走滑的活动特征。最后,基于实测地应力资料,结合库伦摩擦滑动准则及Byerlee定律对研究区内活动断裂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得出截至目前该活动断裂尚未具备诱发失稳的力学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为其现今活动性研究补充了新的基础地质力学资料,为近场有关工程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电弧故障是高压输电线路的多发故障,然而目前众多故障定位工频量算法多将故障过渡电阻视为线性定常电阻,本文借鉴其他学者对电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电弧的理想电压-电流转移特性曲线和对应的电弧等效电路模型,提出了一种耦合双回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单端信息短窗时域的新方法,此方法特点为(1)考察了故障边界的电弧放电实际;(2)考虑了电流互感器饱和因素,短时窗可以小于半个周波,位置可以是故障起始时刻;(3)不需要输入对端系统等值阻抗,解算中运用了最小二乘技术,从理论上保证了该测距算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大量数字试验表明,该方法正确,业已应用于昆明实际电网。  相似文献   

14.
廖建忠  文军 《西北水电》2012,(2):36-38,46
水利水电工程坝址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尽量避开活动断层。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大量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坝与活动断层的距离有越来越近的趋势。现行的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GB50287-2006《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坝址的选择都规定———"大坝等主体建筑物不宜建在活动断层上"。文章以坝址与活动断层相距0.3~1.6 km的新疆某水电站为例,以活动断层是否穿越大坝,即大坝是否存在抗断问题为选坝准则,来论述活动断层附近的坝址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黄河下游地质构造格局方面来看,影响黄河悬河稳定性的地质因素主要有:近代和现代沉降中心决定黄河行河范围;黄河下游穿黄与临黄断裂影响堤防安全;构造单元影响河道的输沙和淤积等。活动性断裂与黄河的交汇处、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往往是地质活动较频繁部位,应是黄河防洪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6.
输水隧洞作为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为缓解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分布之间的区域矛盾发挥着巨大作用。而我国西南高烈度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分布密集,导致输水隧洞工程不可避免地需要穿越多条活动断裂带建设。针对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过活动断裂带,开展隧道适应性结构在断层错动条件下的影响校核。以龙蟠—乔后断层F10-1为代表,基于隧洞关键部位的位移、相对变形、最大主应力和纵向等效内力等指标,评估活动断层对香炉山隧洞抗错断适应性结构的影响,并基于数值计算验证其在减小衬砌内力与变形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受走滑为主的断层运动影响,隧洞的一侧边墙表现为受拉状态,拉应力较小,约为5 MPa;铰接缝的最大法向变形与切向变形均位于断层带中央节段之间;铰接设计这一适应性结构的存在有效改善了衬砌在错动条件下的受力状态。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穿越活断层输水隧洞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为相关工程隧洞建设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南地区活动断裂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根据2010年云南省抗旱工程的635个基岩抽水井资料和1∶400万云南地区活动断裂数据库,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活动断裂及河流对抽水井分布及富水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抽水井主要分布在走向为NNE-SSW和NNW-SSE的断裂带上,且距离断裂带越近,抽水钻孔内裂隙越发育,单位涌水量越大。此外,距离抽水井最近的河流走向亦以NNE-SSW和NNW-SSE为主,与断裂的主要走向一致。抽水井距离河流越近,其单位涌水量越大,进一步说明断裂对基岩裂隙水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某峡谷区水电站坝址发育有区域性断裂穿越大坝河床近岸坝基(不属于活动断裂),将其分为碎裂岩带和F41,F42断层软弱构造岩带,其中F42为泥化带,系拟建水电站最大坝高200m级坝基最软弱部位。为了提供该水电站工程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在查明F41,F42断层发育几何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勘探技术、取样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平洞内现场原位力学性质试验、现场原状样渗透变形试验研究其工程特性,并以试验成果为基础,提出断层泥化带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及渗透性参数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泥化带工程性状差,须采取工程处理措施。可为其它工程遇到类似断层时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史超  黄超  李书  聂峰 《人民长江》2020,51(2):107-111
隐伏断层受第四系残积物富集及土壤覆盖层影响,光学遥感方法无法直接识别,骊山山前断裂地处秦岭北麓,受第四系及植被等覆盖严重,因此探讨应用热红外遥感中地温反演方法识别提取隐伏断裂。活动断裂经过区域表现为陆地表面温度升高、植被覆盖率增高、土壤湿度增大等特征。基于TVDI指数计算方法,获得TVDI影像,结合上述3个特征,对结果影像进行分析得出影像中的相对低值区即为负异常区,间接指示断层存在的可能性。综合上述方法,分析研究区域反演结果影像,秦岭北麓区域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对低值区域(负异常区)。通过野外验证该线状相对低值区域(负异常区)与骊山山前断裂走向重合。结果表明TVDI指数方法在隐伏断层识别提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