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纤维电导理论进行了回顾,对影响纤维电阻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实验和分析,电阻对不同的纤维较为敏感,但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往往较差,欲得到准确度较高的结果,必须严格控制制样和实验条件,并有足够的实验次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在纺纱过程中的静电现象,通过测试不同温湿度状态下的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的比电阻,对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与温湿度条件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和普通维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随着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和普通维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对数,随着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且相对湿度在60%以上及温度在30℃以内时,大豆蛋白改性维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及质量比电阻对数低于普通维纶纤维,降低程度较明显。因此,适当提高温湿度条件,可以使纤维纺纱时的静电问题得到控制。该研究为大豆蛋白纤维纺织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比电阻仪、介电谱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不同测试手段对海藻酸钙及其混纺织物的体积比电阻、电导率、屏蔽效能等方面进行测试,并对海藻酸钙纤维的电学性能及其混纺织物在不同频率下的屏蔽效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海藻酸钙纤维的体积比电阻为971.04Ω·cm,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不同含量的海藻酸钙纤维/棉混纺织物的防电磁辐射性能也优于普通粘胶纤维和棉纤维织物.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搅拌时间对纤维分散的影响,得到了适合纤维分散的搅拌时间;电极的选择、制作及插入方法并建立了电阻的测试系统;以化学结合水法为基准分析了水泥基材料的水化监测方法的合理性并得到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结构与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7 dtex和1.33 dtex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与1.67 dtex和1.33 dtex普通涤纶纤维利用X射线能谱、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上述4种涤纶纤维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中的抗菌剂为含有纳米银的磷酸盐型,其均匀分布于纤维的表面与内部;抗菌剂只是单纯的镶嵌于纤维中,其并没有影响涤纶纤维的大分子结构;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的力学性能并没有受较大影响,但比电阻升高5个数量级,明显减小,抗静电性显著增强,从而提高了织物的服用性,且抗菌效果更加持久,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功能性纤维。  相似文献   

6.
根据混纺纱中纤维的排列形态,建立了混纺纱成分纤维并联导电的理想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混纺纱质量比电阻和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实验证明,混纺纱质量比电阻Pm的倒数和混纺比之间确实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不锈钢纤维和碳纤维编织成一种经编纺织结构,在轴向拉伸过程中分别测试两种织物的应变和电阻.实验表明:织物的电阻随应变的增加而减小,随应变的恢复而增大,呈一定的函数关系,其中碳纤维织物在拉伸恢复循环内和多次拉伸恢复循环间的重演性比不锈钢纤维织物好.经过纱线间表面摩擦系数的测定及表面形貌的观察,碳纤维纱表面相对较光滑、表面摩擦因数小,织物拉伸恢复时塑性变形小,因此碳纤维织物电阻对应变响应的重演性要优于不锈钢纤维纱.  相似文献   

8.
根据混纺纱中纤维的排列形态,建立了混纺纱成分纤维并联导电的理想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混纺纱质量比电阻和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实验证明,混纺纱质量比电阻ρm的倒数和混纺比之间确实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微区薄层电阻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开展微区薄层电阻测试的方法进行了综述,特别对改进范德堡四探针技术方法的测试原理、测试过程与测试结果进行了论述与分析,对微区电阻测试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负离子粘胶纤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功能作用,对负离子粘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发现负离子会使纤维的质量比电阻降低,负离子粘胶纤维的细度CV%值较大.并针对负离子粘胶纤维进行了织物设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求解梯形电阻网络中的递推关系,推导出梯形电阻网络中等效电阻及节点电压的计算通式;证明了无穷梯形电阻网络等效电阻为常数,且给出其计算公式;提出梯形电阻网络按无穷网络简化计算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漂移区均匀掺杂SOILIGBT通态电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影响绝缘层上硅横向绝缘栅双极晶体管通态电阻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将通态电阻分解为沟道电阻、漂移区电阻和缓冲层电阻.计算沟道电阻考虑了沟道两侧耗尽层扩展对沟道电阻的影响.计算漂移区电阻时,将漂移区按载流子的分布分为3个部分,然后分别进行求解.然后综合得到SOI LIGBT通态电阻的近似模型,并讨论了影响SOI LIGBT通态电阻特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讨论结果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锂离子电池(LIB)内阻分量快速检测,提出通过直流内阻(DCR)测试及交流内阻测试,辨识各内阻分量的方法.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Bulter-Volmer方程和二阶等效电路模型,模拟研究表征界面电荷转移、浓差极化过程等效电路的时间常数. 由于电荷转移速度足够快,采用直流脉冲测试获得的瞬时响应内阻通常由欧姆内阻和电化学极化内阻组成,结合交流内阻测试仪内阻检测结果,可以计算得到电化学极化内阻分量. 实验结果显示,该内阻分量测试方法不仅操作简便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电化学极化内阻辨识结果与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的最小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4.
纵向通风水平隧道火区阻力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建立风流与火源的统一控制体,分析了纵向通风水平隧道火区通风阻力的构成,建立了火区阻力特性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火区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加速阻力两部分;在火区长度较大时,摩擦阻力将成为火区阻力的主要部分;在火区长度较小时,加速阻力将成为火区阻力的主要部分;忽略烟气质量的增加及组分的变化会导致火区温度计算结果过高,进而可能造成火区通风阻力计算结果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碾压混凝土抗裂性能,分析了碾压混凝土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徐变变形、干缩、自身体积变形、温度变形等的变形特性,通过与常态混凝土的比较,说明碾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提出抗裂参数,通过初步试验证明其合理性,其值越大,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就越好;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优于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随着龄期的增加,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碳纤维水泥试块两电极电阻和三电极法测得的体积电阻与表面电阻。结果表明两电极电阻接近于体积电阻,表面电阻不稳定,对两电极电阻存在一定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两电极电阻变化来表征体积电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高丙烯腈丁腈橡胶(NBR)具有较好的耐油和耐热性能,NBR的耐寒性、耐磨性不好,而顺丁橡胶(BR)的耐低温性、弹性、耐磨耗性能优异,但耐油性较差,因此,探讨丁腈与顺丁橡胶不同并用比对其用作金属密封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热耐低温耐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BR与BR的并用质量比在85/15~90/10之间,并配合一定量的增塑剂,其综合性能比单用丁腈和单用顺丁橡胶好,大大改善了丁腈的耐低温性能,胶料的脆性温度可达-50℃以下,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8.
沙粒阻力的计算是泥沙运动力学的重要问题。基于泥沙的起动阻力来研究沙粒阻力的计算,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方法。利用泥沙起动的Shields曲线与明渠阻力特性之间的相似性,结合实测泥沙起动资料给出了沙粒阻力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表示的沙粒阻力系数仅是能坡的函数,从而避免了采用相对水深时床沙代表粒径选择的困难。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要优于其他沙粒阻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静力触探的资料,结合图形显示技术计算沉桩阻力,并通过调节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两个修正系数α、β来使计算曲线和实测曲线吻合。计算中可以变化选取桩尖以上、桩尖以下不同深度范围内土的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p,以考察对沉桩阻力的影响;并可将压桩力分离为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分别加以研究和调整。文中称这种计算压桩力的新方法为综合调节系数法。计算实例表明,在压桩过程中,入土浅时主要是克服桩端阻力;随着桩入土深度的增加,桩侧摩阻力累计值也逐渐增大,占沉桩阻力的比例提高。当桩端进入较硬在持力层后,桩端阻力有明显的提高。用静力触探侧摩阻力fs计算桩的侧摩阻力时,土层性质不同调整折减的幅度不一样,在粘性土中调整幅度较大,而在砂性土中调整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CFRC抗弯试件的灵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FRC抗弯试件进行了试验分析,探讨了不同载荷工况下CFRC抗弯试件的电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FRC抗弯试件上层电阻随载荷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下层电阻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在重复载荷作用下,CFRC抗弯试件受拉区电阻不断增大,受压区电阻先减小后增大,残余电阻的存在反映了试件内部存在损伤和损伤积累;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碳纤维混凝土试件的电阻随着载荷周期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直至破坏;试件电极形式不同,电阻变化规律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