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穿心莲内酯抗炎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穿心莲内酯是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双萜内酯类化合物.本文将穿心莲内酯的抗炎与抗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文成  潘见  陈克勋 《食品科学》2005,26(2):119-122
以30%穿心莲内酯浸膏为原料,进行了穿心莲内酯的超临界CO2萃取结晶工艺优选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压力、温度、时间对穿心莲内酯分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在萃取穿心莲内酯时,出现同步结晶,且在结晶板上呈梯度分布;选择的较佳工艺参数为压力20MPa,温度55℃,时间90min,流量15L/min时,得到的穿心莲内酯的纯度超过80%。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穿心莲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二者含量的影响。结果以醇提工艺提取内酯成分含量较高,其中,醇浸渍工艺>醇渗漉工艺>醇温浸工艺>醇回流工艺。结论制备穿心莲固体制剂,可采用65%及55%乙醇温浸工艺,对于穿心莲液体制剂,以65%及75%乙醇浸渍工艺及55%乙醇渗漉工艺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穿心莲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脱水穿心连内酯的溶出度进行比较,考察超微粉碎对其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SPE-HPLC法测定穿心莲常规粉体、超微粉体中脱水穿心连内酯溶出量和溶出速度。结果:穿心莲超微粉体中脱水穿心连内酯初始溶出速度高于其常规粉体,但溶出40min后溶出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穿心莲超微粉碎对脱水穿心连内酯并不会造成损失,且可明显提高其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差重法测定了穿心莲内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并利用化学缔合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并符合经典的Chrastil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山豆根、白头翁、紫花地丁、穿心莲和青皮五种中药材提取物对桃褐腐病、马铃薯干腐病、甘蓝枯萎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苹果轮纹病及棉花枯萎病等七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除甘蓝枯萎病外,山豆根、青皮、穿心莲提取物对其余六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且青皮抑菌谱较广。穿心莲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为3.57 mg/m L,MIC为100 mg/m L,MBC为150 mg/m L,穿心莲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抑制桃褐腐病菌的EC50为456.36μg/m L。电镜观察发现,经穿心莲内酯处理后的桃褐腐病菌,菌丝有褶皱,塌陷增多,推测是穿心莲内酯破坏了细胞壁或细胞膜,使细胞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质外泄。  相似文献   

7.
张文成  潘见  谢慧明 《食品科学》2007,28(2):130-133
选择30%穿心莲内酯浸膏为原料,采用溶剂预浸提法,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结晶前处理工艺中溶剂种类、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结晶穿心莲内酯前处理工艺中选择了乙酸乙酯作为溶媒,液固比为6:1,浸提温度50℃,时间3h,次数2次,获得较优工艺,所得浸膏中穿心莲内酯的纯度在45%以上,浸提率超过85%。  相似文献   

8.
张文成  谢慧明 《食品科学》2007,28(6):113-115
选择穿心莲内酯中间体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结晶法,比较研究了乙醇、丙酮与乙酸乙酯三种夹带剂对超临界CO2萃取结晶穿心莲内酯的结晶率、纯度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高纯度上乙酸乙酯最好,在提高结晶率上乙醇最好,在控制晶型上丙酮最好。  相似文献   

9.
穿琥宁注射液是从中药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制成的脱水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为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的中成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的治疗。我院眼科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引起的角膜炎、色素膜炎等,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应用过程中曾出现3例血小板减少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1,女,28岁,1999年1月14日收入院。入院中医诊断:双视瞻昏渺,湿热内蕴。西医诊断:双眼周边部色素膜炎。药物治疗给予:1.口服维生素类及改善微循环药维生素E烟酸酯;2.健脾渗湿、补肾明目中药汤剂;3.…  相似文献   

10.
笛子 《饮食科学》2013,(6):54-55
穿心莲,性寒,味苦,归心、肺、膀胱经,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抗感染功效。这道凉拌穿心莲,去除了穿心莲的苦味,清口降热,非常适合初夏上火人群食用,但需注意的是穿心莲苦寒,不宜多服久服,以免损伤胃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