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在概述延性系数法、能力谱法及直接基于位移法3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直接基于位移法的市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及工程应用,并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这种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为市政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大炜 《四川建筑》2005,25(5):57-58,61
介绍和分析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设计的几种方法: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提出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水准和实施性能设计的方法;Moute-Carle法以有界域模拟替代无界失效域,并在选定区域内进行抽样模拟计算的失效概率;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使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有能力达到预期的位移要求.这些实用算法,有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度,避免抗震安全隐患,同时又促进建筑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贺培源  但敏 《山西建筑》2010,36(27):66-67
提出了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丙类建筑的"四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并利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一个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设计。结果表明,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可以针对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下的结构进行设计配筋,比现行抗震设计方法有其自身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4.
力和位移作为设计变量,都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结构抗震设计思想从传统的基于力的设计转变到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设计,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研究,并被认为是未来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同时重点对常用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作了较系统的探讨,最后提出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采用的"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业主对建筑结构性能目标的个性化要求。将结构特有的三道抗震防线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框架相结合,分别以三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值对结构的性能水准进行量化。以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等截面剪切型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结合位移反应谱提出其基于位移设计的具体步骤,并对实例进行了三个性能目标下的设计计算。算例表明:提出的多层生态复合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针对不同性能水平进行设计计算,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瞿岳前  杨将  汤卫华 《山西建筑》2009,35(35):37-38
简要介绍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4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即按延性系数设计法、能力谱方法、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和能量分析法,并讨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完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能力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是避免混凝土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倒塌的根本保证。它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延性,包括整体延性和构件延性。本文比较了我国现行的、基于概念的抗震设计方法和两种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力设计方法与能力谱设计方法,分析了这三种设计方法中,对结构延性考虑异同之处,并建议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能力设计方法,定量地考察结构延性,保证混凝土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具有充足的过震能力,最后提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能力设计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8.
基于结构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已引起重视并得到发展,部分国家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已体现出基于性态的设计理念,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本文综述了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内容涉及基于位移、基于能量、基于损伤的设计方法、屈服点谱方法及地震动特性研究。结构抗震性态设计在被广泛应用之前尚需面对若干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传统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的区别,指出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性能设计方法的解决之道,同时分析指出承载力并不是影响消能减震结构的最主要因素,结构的模态位移、顶点最大位移及延性与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密切相关,位移设计方法是比传统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更加适合于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最后指出基于位移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延性和位移的剪力墙结构设计理论,以悬臂剪力墙为例,介绍了基于延性和位移抗震剪力墙的主要设计方法和理念.并结合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2)>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比较详细的解释了抗震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11.
《工业建筑》2012,42(9)
为了解决目前火电厂主厂房此类特殊工业建筑的性能指标不确定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提出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试验研究,给出了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损形态及变形性能指标,结合前期研究成果,确定了主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结构性能水准的量化指标。给出了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在主厂房设计中的应用关键点及设计步骤,运用此方法进行某火电厂主厂房不同性能水准下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及设备的安全,尤其是对罕遇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控制;给出的相关设计指标满足要求,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时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目前火电厂主厂房此类特殊工业建筑的性能指标不确定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提出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试验研究,给出了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损形态及变形性能指标,结合前期研究成果,确定了主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结构性能水准的量化指标。给出了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在主厂房设计中的应用关键点及设计步骤,运用此方法进行某火电厂主厂房不同性能水准下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及设备的安全,尤其是对罕遇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控制;给出的相关设计指标满足要求,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时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位移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应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分别按三种不同的性能水准对一3层RC框架结构进行了“小、中、大”三类地震作用水准下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用非线性时程法对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与谱加速度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剪力墙结构体系相比,自复位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会将材料非线性问题转为体系非线性问题,具有整体变形能力强、残余位移小的特点,因此,亟需针对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提出具有更高抗震设防要求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2015年颁布的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适应,提出了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小震及中震不坏,大震可更换、可修复,巨震不倒塌”抗震设防四水准目标。采用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自复位剪力墙结构设计。以一幢自复位剪力墙结构为例,给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的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算例,并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15.
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简要介绍了国外建筑规范、标准采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现状 ,介绍了三种分别考虑延性系数、能力谱和位移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讨论了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单地回顾了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的三个阶段,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设计方法及基于性能/位移设计方法,以及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演变。指出作为结构抗震设计的一种趋势,基于性能/位移设计方法将进入新一代的抗震设计规范,我国2001规范已经纳入了基于性能/位移设计方法的核心分析手段,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 analysis)。通过对两个工程实例的分析,本文阐述了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结构抗震设计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空冷支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没有明确考虑设备在地震中的使用安全性,不符合"投资效益"准则。通过空冷支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给出适合该类结构-设备耦合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水平,提出考虑设备使用安全性的空冷支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量化值,并建立一种适用于该类结构体系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步骤。最后,以某1 000 MW空冷支架结构为例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提出的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相比,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更易于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在若干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钢框架结构屈服位移可由几何尺寸确定的基础上,然后根据结构的性能水平确定其目标位移(即极限位移),计算相应的延性系数,采用相应的折减弹性谱,据此计算出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然后对钢框架结构进行刚度设计和承载力设计.算例分析表明,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安全可靠,便于操作,而且还能够实现钢框架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平下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制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对建筑结构地震倒塌风险表征参数及其控制水准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工程设计与控制中,可采用规范GB 50011-2010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倒塌的判别标准,采用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超越概率表征建筑的地震倒塌风险,风险控制水准建议取10%;其次对基于统一地震危险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最有效途径,我国规范对不同结构、不同抗震等级的建筑提出了相应的位移限值.但是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提高,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越来越多,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控制限值问题一直困扰着结构工程师.文中以实际工程计算为例,探讨了如何分类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建议此类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可以允许抗震墙出现一定的开裂,其抗侧刚度出现一定退化.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的剪力墙刚度退化规律,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少墙框架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提出了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