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分析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的预测式和反应式切换过程指出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解决此问题的缺陷,引入了层次型移动IPv6管理中的移动锚点思想,提出过渡期的概念及允许隧道链、防止隧道环的措施来解决和避免乒乓切换和三方切换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切换的理想时延和丢包率,实现无缝切换和满足实时通信及敏感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分层式移动IPv6路由管理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层移动IPv6协议减少了注册延迟,但仍存在路由不够优化等问题。通过分析HMIPv6,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机制的移动IPv6路由管理模型。该方案支持路由优化,能在域内、域间移动时实现快速切换,从而减少移动过程中的丢包率和传输时延,提高了HMIPv6的整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存储的F-HMIPv6切换协议, 引入云存储服务商为可接入路由和移动锚点管理转交地址列表, 维护列表中转交地址的唯一性与可用性, 可接入路由与移动锚点直接向云存储服务商申请获取转交地址, 避免了重复地址检测操作和可接入路由与移动锚点自己维护转交地址列表的负担. 该协议还可缩短切换发起消息和快速确认消息的消息长度. 分析表明, 与标准F-HMIPv6切换协议相比, 该协议能有效缩短切换时延, 节省网络带宽资源和增加协议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的预测式和反应式切换过程指出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解决此问题的缺陷,引入了层次型移动IPv6管理中的移动锚点思想,提出过渡期的概念及允许隧道链、防止隧道环的措施来解决和避免乒乓切换和三方切换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切换的理想时延和丢包率,实现无缝切换和满足实时通信及敏感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分析标准移动IPv6,(MIPv6)快速切换机制,提出一种基于邻居信息结构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NFMIPv6).当MN(mobile node)从一个AP(access point)覆盖区域移出时,它进入的目标区域是有限的,且该有限目标区域可以提前预知.通过预配置和定时更新的办法使MN提前获取目标有限区域的邻居...  相似文献   

6.
移动IPv6中的QoS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计算正变得越来越广泛,为Internet设备提供QoS保障和移动支持已成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移动IPv6及为改善其性能的增强协议,分析了在移动环境中提供QoS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在移动环境中RSVP的移动性支持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最近提出的支持RSVP移动性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研究移动IPv6和RSVP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车载网移动切换方案。该方案中,路面移动节点由其家乡IPv6地址唯一标识,在移动过程中无需转交地址。此外,该方案采用预移动切换机制,即在二层移动切换之前进行三层移动切换,在预移动切换过程中路面移动单元(OBU)仍然与当前关联的接入节点(AP)链路相连,当前关联的AP能够将目的地址为OBU的数据转发给OBU。因此,预移动切换机制降低了数据丢包率,缩短了移动切换时间,确保了通信的连续性。通过对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移动切换代价更小,移动切换延迟更短。  相似文献   

8.
针对IEEE80216中继网络链路层切换所需信令交互较多,将快速移动IPv6协议使用在IEEE80216中继网络中将引起更大的信令开销和处理时延的问题,提出适用于IEEE80216中继网络的快速移动IPv6切换解决方案,通过底层信息的交互提前进行跨子网切换的判断,以减少底层信息的交互,加快网络层切换的速度. 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可减小系统切换的信令开销和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RMIPv6协议在IP移动性管理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区域发现的改良方案。该方案通过接入路由器的区域通告信息和预置的约束条件,让移动节点可以提前做好切换的准备工作,能有效降低RMIPv6在区域位置更新时所花费的代价。通过对OSPF协议的报头扩展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和性能分析,证明了其在位置更新代价上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代理移动IPv6中,由于移动节点在移动接入网关(MAG)间切换时,新的MAG都必须与本地移动锚点(LMA)进行注册,导致较高的切换开销。为减少这种开销,引入了代理管理锚点(PMAP),每个PMAP管理由多个MAG子网所构成的域,这样当移动节点在PMAP域内的MAG子网间切换时,MAG只需要与距离较近的PMAP进行切换信令的交互;只有在PMAP域间切换时,才需要MAG与PMAP,以及PMAP与LMA之间的切换信令的交互,避免了一次会话过程中移动节点在MAG子网之间切换时MAG与LMA的频繁切换信令交互的开销。模型和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与PMIPv6方案比较,PMAP-PMIPv6方案的平均切换开销小,域内的切换时延低,一次会话的平均丢包数也少,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1.
A framework for end-to-end RSVP context transfer in Mobile IPv6(MIPv6)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of F-HMIPv6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scheme provides an end-to-end RSVP context transfer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to overcome the weakness of Context Transfer Protocol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end-to-end QoS mechanisms because contexts are only transferred between Access Routers(ARs), therefore they can promptly get the same forwarding process, minimize the handover service disruption, and avoid initiating the end-to-end RSVP signaling from scratch after an MN performs handovers. It may also reduce the signaling overhead and handover latencies by adopting the F-HMIPv6architect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pproach is compared with the re-initiating RSVP signaling to re-establish QoS states using network simulator,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eme has the less latency and packet loss than that of the re-initiat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12.
IPv6技术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通过分析现有网络安全系统的基本原理,针对IPv6网络的特点,提出在IPv6环境下采用基于协议分析和模式匹配技术相结合的入侵检测系统架构。采用该系统架构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处理信息数据帧和连接,同时能够判断一个通信的实际内容及具体含义,具有抗躲避性强、系统资源占用小、检测速度高、误报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资源预留协议(RSVP)是网络层的信令协议,用来为传输的数据流预留网络资源。动态资源预留协议(DRSVP)是对RSVP的一种扩展。DRSVP可以根据不同的节点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不同的资源预留,提供了一个可以在节点进行预留资源动态调整的灵活机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结合RSVP的工作机制,阐述了DRSVP原理,并对DRSVP和RSVP处理过程相比较,重点分析了DRSVP资源动态调整的方法;并讨论了DRSVP在光网络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第6代(6G)移动通信在满足人类智能通信需求的同时, 也给用户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此, 基于联邦学习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架构应运而生。然而, 在联邦的模型训练过程中, 移动设备会产生大量计算和通信开销。自私的移动设备不愿意参与模型训练, 这将降低联邦学习性能。本文基于迭代双边拍卖设计了一种有效的联邦学习资源协作激励机制, 任务计算终端作为卖方, 任务请求终端作为买方, 本地接入点根据买卖双方的出价做出模型训练时延和相应定价决策, 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情况下最大化联邦学习市场总效用。仿真实验表明, 所提机制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可显著提高联邦学习的准确率, 同时降低训练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