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核心,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通用软件包(EDA)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引起了设计层次上的一个飞跃.先后经历了物理级设计、电路级设计和系统级设计3个层次。其中,作为实现系统级设计方法载体的ASIC按设计方法可分为:全定制ASIC、半定制ASIC和可编程ASIC(也称为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相似文献   

2.
对可编程ASIC发展新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以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出现,电子系统设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可编程ASIC的发展为电子系统的逻辑设计确立了一种新的工业标准。本文主要讨论的是ASIC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ASIC的设计思想以及涉及的新技术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说明。  相似文献   

3.
FPGA是一类高集成度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它结合了微电子技术、电路技术、EDA技术,与ASIC和DSP技术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用FPGA技术设计产品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本文提出了采用FPGA技术提高小型无线电监测系统性能的技术思路,并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小型无线电监测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级综合(High Level Synthesis)是逻辑设计自动化领域的研究重点,这一技术的目标是使用IC系统的设计工作可以从高层次的行为描述开始,通过逻辑综合优化工具,自行产生低层次的门级结构描述。九十年代以来,高级综合的研究已有了丰硕的成果,VLSI系统的开发,进入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核心的阶段。商品化的第三代EDA工具中(例如:Candence,Mentor Graphics,Synopsys,View logic等)均带有各种综合软件包。  相似文献   

5.
数字电路逻辑综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电路逻辑综合是90年代为大规模ASIC自动化设计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逻辑综合工具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引言随着Altera 40nm FPGA的推出,越来越多的军用电子设计领域开始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进行设计(见图1)。这反映了军用电子的集成需求,也是芯片尺寸不断发展导致ASIC成本攀升的结果。利用FPGA来实现以往局限于ASIC设计或微处理器系统的功能,不但可以缩短设计周期,还能够简化硬件验证。  相似文献   

7.
可编程逻辑器(PLD)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逻辑器件,可以完全由用户配置以完成某种特定的逻辑功能。经过80年代的发展,PLD行业初步形成,而进入90年代以后,可编程逻辑器件成为半导体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可编程器件是在ASIC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ASIC设计方法中,通常采用全定制和半定制电路设计方法,但设计完成后如果不能满足要求,还要重新设计再进行验证。这样不但会导致设计开发周期变长,产品上市时间难以保证,而且会大大增加产品的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EDA技术的芯片设计正在崛起,必将逐步替代传统的设计方法,并成为电子系统设计的主流,大规模可编程器件CPLD/FPGA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这里介绍其在逆变电源控制电路上的应用,说明他具有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武卫华 《电子质量》2004,(6):i007-i009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VHDL为设计输入,采用自顶向下的EDA设计手段构建电路、开发产品的方法,代表了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文中介绍了EDA技术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例详细说明了基于VHDL语言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FPGA的发展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深亚微米VLSI技术的迅速发展,FPGA/CPLD等可编程器件的资源有极大的发展,尤其是FPGA,器件的集成度已达到上千万门,系统工作频率达到几百MHz。为提供系统设计者一个可配置系统芯片(CSoC)的设计平台,并满足高性能SoC设计提出的新要求,促使FPGA/CPLD的厂商与在CPU、DSP、EDA和RTOS等领域的主导厂商结合,组成战略性联盟,共创用于数字电子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平台级FPGA。对微处理器和先进的ASIC在处理和系统设计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期望,现在已在FPGA技术上得到体现,平台级FPGA是在单个FPGA器件中集成…  相似文献   

12.
在设计下一代便携产品时,采用价格高、功耗大和使用容易、灵活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还是相对便宜小型、功耗低的ASIC?答案是兼有FPGA和ASIC二者。目前,ASIC与PLD的选择很简单。只要计算一下ASIC的成本,包括NRE(一次性工程费用)和芯片成本,将所得结果与可编程器件相比较就可作出结论。对于便携产品,还须权衡ASIC的功耗、尺寸优势与可编程器件的柔性等。但是,随着产品性能要求的变化、芯片复杂性的上升、产品设计周期的缩短和硅技术与软件技术的进步,ASIC与可编程器件的选择趋于复杂化。因为可编程器件变得…  相似文献   

13.
美国赛灵思(Xilinx)公司在可编程逻辑器件领域是一家有代表性的公司,近年的发展更显示出强劲的势头。它在2000年财政年度(1999.3-2000.4)的营业额达10.2亿美元,超过上一年度54%,成为可编程逻辑厂商中第一家超过10亿大关的公司。 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为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需要的逻辑功能。它是只需进行编程的标准部件,设计人员用它设计和修改电路设计更加方便和快捷,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商的市场风险。不仅如此,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性能和密度上得到很大的进展,已经可以实现系统级的设计,成为ASIC的挑战对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讨论了当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用EDA技术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基于EDA技术设计CPU控制器"为例,通过设计5条机器指令,给出利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CPU的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过程,为提高其实验教学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计算机科学和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 EDA技术已成为电子设计领域的一个新技术 ,它的高速发展为电子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带来了一场革命。本文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用 EDA软件开发平台将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为专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EDA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用计算机、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逻辑器件采完成数字系统的设计,此技术已得到电子设计者的广泛采用。用EDA技术设计数字电子系统,具有设计快速、调试方便、研制周期短、系统可靠性高等优点。文中介绍基于EDA技术设计数字频率计的一种方案,给出了频率计的结构图和部分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方案正确。  相似文献   

17.
电子公司在经济低迷时期必须继续维持他们的设计开发,以保证经济好转时期能保存竞争力。EDA厂商的成功取决于解决客户的技术创新,深亚微米布局布线和验证工具的开发对于系统芯片(SOC)的成功实现一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下一个问题会是什么呢?Gartner Dataquest的研究表明:目前绝大多数专用集成电路(ASIC)是解决系统芯片(SOC)的设计问题,深亚微米流程对实现一个大的芯片已经不再存在任何技术难点。然而,两个新的问题正在打破传统的设计方法学,即增的设计方法增加了产品上市时间,威胁到客户的利润和竞争力。所以EDA工业正在研…  相似文献   

18.
对FPGA和CPLD器件的逻辑结构和性能进行比较,阐明电子系统设计中FPGA/CPLD器件选型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并论述FPGA/CPLD与以单片机、DSP为代表的嵌入式系统及SoPC,ASIC等技术相互融合的技术特征和趋势,充分证明FPGA/CPLD器件将与嵌入式系统、SoC/ASIC等技术进一步广泛融合,在广阔的电子设计领域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为以FPGA/CPLD为代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扩展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ASIC与HDL     
黄红 《信息技术》2001,(1):32-32,40
ASIC设计技术是EDA的关键,HDL语言的运用使ASIC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通用性,能更有效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是ASIC硬件设计领域的一次变革,对系统的硬件ASIC的设计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集成电路线宽不断缩减,现场可编程逻辑的密度不断呈指数增长.目前,10,000门(可用)设计可以方便地纳入单一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这意味着,FPGA设计人员将进入集成系统设计领域,就象ASIC设计人员在80年代中期所做的那样.这一转变要求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并把这种转变从门级方法推向高级方法.FPGA设计人员现在面临着同样局面.本文首先探讨FPGA设计突破10,000门大关后所面临的设计问题.然后阐明FPGA设计成功的新模式,以及为这种模式优化的FPGA关键特性.ASIC和FPGA发展趋势随着集成电路线宽不断缩减,加工工艺的定标规则(scaling rules)已使门密度呈指数增加,延迟直线下降.自1985年以来,“标称”ASIC(门阵列和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