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任何一台电子设备工作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计算机设备也不例外。计算机设备.包括主机、终端机、打印机等所有设备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电磁辐射造成信息泄漏。如主机中各种数字电路电流的电磁泄漏:显示器视频信号的电磁泄漏;键盘开关引起的电磁泄漏;打印机的低频泄漏等。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主机及其附属设备工作时,能以复杂的时域或频域形态,通过辐射、传导及耦合的方式向周围空间泄漏其自身正在处理着的信息。其中的某些电磁信号可被直接截获,经过简单的提取处理即可复原,造成信息的失、泄密。本文对计算机电磁辐射泄密的原因、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主机及其附属设备工作时,能以复杂的时域或频域形态,通过辐射、传导及藕合的方式向周围空间泄漏其自身正在处理着的信息.其中的某些电磁信号可被直接截获,经过简单的提取处理即可复原,造成信息的失、泄密.本文对计算机电磁辐射泄密的原因、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系统会产生电磁泄漏,泄漏的电磁信号会还原为有用的信息,造成泄密.文中论述了电磁泄漏的两种途径,给出了一个计算机站电磁泄漏的参数,最后提出了防护电磁泄漏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计算机显示设备泄漏电磁信号为研究对象,对于人工提取特征识别电磁泄漏信号存在的主观性强、特征冗余的问题,区别于传统基于经验的人工特征提取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使用处理图像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电磁信息泄漏特征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电磁泄漏信号的时频谱信息作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然后利用模型的自学习能力提取深层特征,实现对不同分辨率来源电磁泄漏信号的识别,识别准确率达到98%,单信号检测时间仅需40 ms,验证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电磁泄漏信号识别的有效性,为电磁泄漏预警与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电磁泄漏视频信号还原复现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李炜  张国全  方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9):2943-2945,2965
针对计算机附近的各种金属导体可能引起计算机电磁信息泄漏这一安全隐患,从线缆耦合泄漏角度对计算机系统的电磁信息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对线缆耦合机理及耦合信号的接收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耦合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表达式。通过对RS232串口与VGA接口的线缆耦合截获实验,证实了从计算机连线附近的金属导体上可以截获还原有用信息,最后指出了这一现象的危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工作时会产生电磁发射,有可能造成信息泄漏,给信息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电磁泄漏。文章从屏蔽、滤波、距离防护等几个方面总结了防止信息泄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主板电磁泄露的分析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邹澎  李彬 《计算机工程》2003,29(15):153-155
分析了计算机主板上各种信号的产生和走向,进而深入研究了计算机主板的电磁泄漏及其干扰频谱,并对计算机主板上各主要部件的电磁辐射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主机及其附属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电磁波辐射。使用专门的接收设备将这些电磁辐射接收下来,经过处理就可恢复还原出原信息。这样很容易造成信息泄密。本文即针对这一问题,对计算机系统的电磁泄露及计算机电磁泄露的防护技术进行了介绍。 编者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电磁学原理,在操作电子信息设备的过程中会产生无意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会引发信息泄漏,给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面向计算机显示器的电磁信息安全问题,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磁信息泄漏检测方法.针对电磁泄漏信号的特点,设计了MGCNN卷积神经网络.利用其独特的卷积和池化处理能力,提取显示器电磁频谱信号中图像信息的多层次特征,...  相似文献   

11.
邹澎  杨龙  童韬  鲁放  薛少华  宋振江 《计算机工程》2000,26(6):59-60,79
利用ATEM Cell和贴近场测量技术系统地测量了微型计算机整机、各主要部件内各主要零部件的电磁泄漏特征,得到了相应的电磁泄漏频 ,可供微型计算机研究,制造和使用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计算机系统中显示器电磁泄漏问题的重要性,该文分析了显示器电磁泄露的特性,提出了在EMC屏蔽暗室中测试显示器电磁泄露的方法并进行了实践。在实验中取得了比较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煤矿井下电磁干扰对通信和监控系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电磁波在矩形巷道中的传输特性出发,分析了电磁波低于和高于截止频率的衰减特性,总结了井下各种电磁辐射干扰源产生干扰的情况。通过对井下电磁干扰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井下电磁干扰的频段主要为500 MHz以下;当干扰源与通信和监控系统的距离为几米远时,其对系统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线监测电缆的局部放电情况是及时发现故障隐患、预测运行寿命及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简要介绍了超高频传感器的研究方法和原理,并分别对超高频电磁耦合传感器和超高频电容传感器做了分析.根据电磁波在同轴波导中的传播理论,运用高频结构仿真器 (HFSS) 软件对 110 kV 电缆中间接头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可以得出:局...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电磁环境快速和高精度监测,采用先进的E3238S仪器,增配相应的硬件,设计开发了系统软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电磁信号分选、识别、测频、测向等功能,频率范围达到1~18 GHz,扫描速度达到10 GHz/s,测频精度优于0.1 MHz,测向精度优于3°(r.m.s);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充分利用了E3238S仪器的优势,弥补了其存在的不足,能够实现电磁信号的高速搜索、分析捕获、测向、测量数据长时间存储、数据回放等功能,满足了电磁环境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矿车的存在改变了煤矿巷道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从而影响了电磁波传输特性的传输特性。文章对煤矿巷道中矿车对电磁波的影响进行了现场测量,详细分析了测量数据。测量结果表明:电磁波的传输衰减与车厢的长度和传输的频率有关;矿车的存在使电磁波的传输衰减增大;在50~900 MHz范围内,电磁波的频率越高、衰减越小,越有利于电磁波的传输。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无人机燃油流量检查过程中,发动机在低转速下试车,燃油流量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相差甚远。为定位并分析故障产生原因,基于simulink建立了燃油涡轮流量传感器数学逻辑模型进行故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外界磁场通过燃油涡轮流量传感器内部线圈耦合产生干扰信号,进而转换为干扰脉冲,使得脉冲频率增大。在燃油测试台上利用线圈瞬间通/断电模拟外界磁场干扰进行验证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磁-电式涡轮流量传感器排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全球化的发展,硬件木马已成为集成电路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目前能较好权衡检测成本与检测能力的侧信道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中,电磁辐射分析方法是研究热点之一。重点分析并验证电磁辐射分析方法对硬件木马的检测能力,并探究限制其检测性能的原因。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上进行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磁辐射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检测电磁辐射频率分布独特的硬件木马电路,但无法适用于电磁辐射频率分布复杂的硬件木马。  相似文献   

19.
由矩形弯曲隧道中电磁波沿水平方向极化模式的各场分量出发,应用边界条件得到了在弯曲隧道中电磁波传播的衰减率公式,从而得到了弯曲隧道中电磁波传播衰减率与弯曲半径之间的关系曲线和衰减率与频率之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弯曲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电磁波传播的衰减率。在弯曲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当频率增加超过一定值时,衰减率会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变大,而变化的幅度与弯曲半径有关,半径越小,衰减率增加得越快。在曲率半径较小时,频率越高,电磁波的衰减率越大,但当曲率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则频率越高,电磁波的衰减率越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零中频接收技术的RFID阅读器射频电路单元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电磁波信号,通过电磁耦合原理对目标实现远距离自动识别的技术,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与被识别目标进行近距离的直接接触;一套射频自动识别系统一般由天线(可能不止一副)、阅读器和电子标签3部分构成;对RFID阅读器中基于多通道零中频解调技术的射频电路单元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设计制作了工作频率为915MHz、射频输出功率为30dBm的实际射频电路,电路的性能指标完全符合设计的要求,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