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肥设计》2021,59(3)
介绍了企业在自发电和国网供电成本基础上,采用自备发电机组分时段调控发电出力的运行方式,对比分析了优化运行方式后的经济性。企业通过这种发电出力优化调控的运行方式,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取得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5 m~3/d风光互补发电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阐述其工艺方案、设备选型、控制模式、功率及电耗,并从装置的建设投资费用、运行维护费用、制水成本3方面进行经济分析,表明该装置综合制水成本约为13.77元/m~3。归纳总结出风光互补发电海水淡化系统的经济性影响因素,并建议进一步研究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RO海水淡化工艺优化、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合理选择等关键技术,以提升风光互补发电RO海水淡化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于2011年12月25日在河北省张北县建成投产。这是我国首个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和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工程,有望破解我国大规模发展新能  相似文献   

4.
2007年8月份我公司2×5 000 t/d熟料生产线配套18 MW余热发电项目,2010年发电量达到1.25亿kWh。但受环境条件、初期投资、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水泥厂余热发电机组的冷端实际运行参数与设计值存在较大差距,机组实际运行真空普遍低于设计值2~5 kPa不等,同等热耗条件折算,实际降低机组发电出力约为1%~5%。因此,为发掘发电潜力,生产中我们把凝汽器的清洗由普通胶球清洗改为硅胶球自动在线清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风能和太阳能在新疆的分布和开发状况,指出了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于能源危机和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近几年中得到迅速发展。但风电、光伏等发电设备出力的波动性及其大规模并网带来的扰动也逐渐成为限制可再生能源更大规模应用的严峻问题。氢能源具有来源众多、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大、可再生、易存储、用途广泛等特性,适宜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二次载体,因此,含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氢储能设备的综合能源系统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风光氢储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建立运行模型,研究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优化配置方法,为综合能源系统的建设和氢能源的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倪晓东 《化工文摘》2010,(3):6-7,10
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机组发电成本和市场电价以及宝钢生产负荷变化的发电与报价优化策略。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建立了不同于传统计划发电体制的带有多项安全约束条件的机组出力优化方案数学模型,得到机组各时段最优出力。  相似文献   

8.
在日益发展的电力行业,清洁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多,单纯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都有自己的弊端,所以出现了风光互补的发电形式.过去单纯的风电在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可以通过改造增加太阳能发电,已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海岛的缺水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新能源发电来驱动海水淡化的方案,并建立了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优化模型。优化模型以最小发电成本为优化目标,失负荷率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为约束条件,光伏电池的功率、风力发电机的数量、蓄电池的容量等为优化变量,对方案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优化。选取实例进一步设计说明,实例中利用Homer软件分别模拟优化独立风能发电系统、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光混合发电系统,求解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方案分析,计算出海水淡化装置每月的日均产水量。新能源与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耦合,具有经济性、环保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沙钢焦化厂1~3^#干熄焦配套发电机系统采用高压背压发电机组搭配低压纯凝式发电机组的两级发电模式,3套干熄焦系统年发电总量约为3.5亿kWh。2009年下半年以来,发电机组发电功率由5800kW降至5300kW.经过检查分析,发现汽轮机通流部分结垢是导致发电功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风光互补供电海水淡化装置原理和研制的离网风光互补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运行结果表明,该淡化装置吨水能耗约4.8 kWh/m3,适于偏远海岛、船舶、电力供应缺乏的场所,为3~5人的小集体提供生活淡水,具有较强应用推广前景,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发电制氢技术不断成熟,制氢成本直接影响氢能产业商业化推广与应用。针对电解水制氢技术方案投入与运营成本变化,基于新能源产业风光发电成本视角构建了碱性(ALK)电解槽+风电、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风电、碱性(ALK)电解槽+光伏发电、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光伏发电4种电解水制氢组合方案的成本动态测算模型,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相关因素对制氢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4组方案制氢成本在研究期内(2017—2020年)分别降低了13.95%、29.22%、19.55%和31.03%,2020年制氢成本分别为17.90、28.27、21.54和32.23元/kg,而能耗和发电成本是降低4种方案制氢成本最具潜力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比分析了其他电源及传统化石能源制氢等不同制氢技术工艺的经济性,不同制氢情景下,制氢成本由低到高分别为煤制氢、工业副产氢、天然气制氢、煤制氢+碳捕获收集(CCS)、ALK风电制氢、甲醇制氢、ALK光伏制氢、ALK谷电制氢、PEM光伏制氢和PEM谷电制氢。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世界能源趋紧和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利用煤或者石油等地下资源发电受到限制,因此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原子能发电机组正在规划之中。然而,人们强烈期望原子能发电机组的操作更加安全可靠。从预防系统故障的考虑出发,对原子能发电机组部件中所采用的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和防护进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该文介绍了原子能发电机组各种部件中所适用的功能橡胶,并确认了测试结果和质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辽宁化工》2021,50(2)
为了延长井下工具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时间,设计了一种用于井下工具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冷却装置和一种低功耗运行井下电子设备的方法。其中冷却装置包括电子设备、主动冷却层和散热器,电子设备设置于主动冷却层上端面,主动冷却层的下端面与散热器接触,主动冷却层采用薄膜热电制冷。当使用井下工具的电子设备时,先将其输送到井下位置,再利用薄膜热电冷却层从井下工具的电子设备吸收热量,并通过连接其上的散热器泵送热量。此外,为井下工具及测井设备设置了低功耗模式,可通过定时中断来实现电子设备周期性的工作,以便冷却系统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维持井下工具及测井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水泥行业余热发电与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运行环境和维护维修的差异,给余热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很多事故隐患,余热发电机组发生事故后直接损失一般不大,但导致的间接损失却严重影响水泥生产成本。根据近年来在余热发电机组发生的典型故障分别对发电机定子相间短路、匝间短路、转子接地、转子断线和非同期并列等事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长重力热管开采干热岩热能可以避免增强型地热系统存在的工质损失、腐蚀结垢和井下连通困难等问题;相比于单井井下换热器系统,热管管内液-气相变使得管壁与热储之间的传热温差增大,使用重力热管开采地热能有望获得更高的单井采热量。本文开发了能对重力热管内部过程与裂隙热储渗流过程进行耦合求解的数值模型,模拟了管长4500 m的重力热管地热系统运行过程,研究了裂隙热储中的流体自然对流对地热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套管式井下换热器地热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比较了重力热管、套管井下换热器、增强型地热系统电站的发电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力热管地热系统单井发电量可达240 kW以上,发电成本约为1.124 CNY/(kW·h),与增强型地热系统电站发电成本接近,优于井下换热器式地热系统;如果利用废弃油气井建设重力热管地热系统,发电成本仅0.644 CNY/(kW·h)。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碳捕集系统仿真模型和热力系统变工况模型,提出添加和不添加小汽机的碳捕集耦合方式,并从热经济性和技术经济性上对比2种耦合方案。结果显示,不添加小汽轮机而尽量多地采用低段抽汽时,脱碳机组相对于原机组出力降低113.06 MW,发电效率降低7.79%,发电煤耗增加33.09 g/k Wh,发电成本增加0.191元/k Wh,脱碳成本为270.33元/k Wh。添加小汽轮机后,碳捕集机组的净输出功提高43.45 MW,发电效率提高3.23%,发电煤耗降低28.55 g/k Wh,发电成本降低0.034元/k Wh,捕碳成本降低48.58元/t。综上,添加小汽轮机从热经济性和技术经济性上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付雨 《山西化工》2023,(3):122-124
为进一步缓解电力行业发电环节中机组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加剧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在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基于Aspen Plus软件分别建立了单乙醇胺吸附法和碳基吸收剂与NGCC机组的耦合模型,对其在设计工况和75%负荷工况下的热力性能和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碳减排方式的优选应用及优化改进方向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是一种环境适应性好、容量大的电能存储技术,将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相结合,利用液空储能技术获取燃气轮机发电所需的高压空气,提高燃气轮机的出功,同时提高IGCC发电系统调峰、调频的能力,提高电能质量。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对该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建立系统物质和能量平衡,计算了系统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净功率为150MW的液态空气-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燃气轮机净功率为95.9MW,汽轮机功率为53.9MW,系统热效率为52.8%;相同参数下未应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功率为151.4MW,而传统简单循环燃气发电机组热效率仅为35.8%。  相似文献   

20.
在保证净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利用透平发电机组回收溶液压差能量发电,设计改造了原有粗放型工艺流程,合理配置使用了水力透平发电机组.将水力发电技术成功应用于化工流程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