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富水土质深基础综合施工技术李文明1工程概况1.1工程结构太原市唐槐商厦总高度147.6m,42层,分为主楼和裙楼两部分。主楼下部为桩基和箱形基础,桩长61.5m、桩径800mm,共286根,箱基为3层,埋深12.5m;裙楼下部为桩基和箱形基础,箱基为...  相似文献   

2.
张海军 《住宅科技》1994,(10):30-31
1 工程概况 龙海大厦总建筑面积3.5万m~2,二十七层,箱基埋深-10.8m,底板厚1.3m,砼C25底板上下层钢筋网为Φ18@170、Φ25@150。箱基底板施工后建设单位变更主楼建筑面积,设计变更要求扩大箱形基础,新增基础平面见图1。新增基础与原基础结合面长24.6m。设计要求原基础底板剔除350mm,底板上下层钢筋网露出不小于250mm,以便新增基础底板筋与原基础底板筋焊接,保证两基础有利结合。 2 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山  曹建广 《建筑技术》1995,22(3):156-158
桩筏(桩箱)复合基础的计算方法选择高山,曹建广(河北省商业建筑设计院,石家庄050021)(河北省规划设计院)高层建筑由于抗倾覆的需要,基础埋深较大。筏基和箱基是常被采用的基础形式。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条件较差时,桩筏(桩箱)复合基础常被采用,尤...  相似文献   

4.
工程桩代替护壁桩工艺的应用天津市交通局指挥中心大厦工程,地上22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18000m2,主体为框架结构,基础为桩箱基,呈“L”形,占地面积330m2,基础底板厚1.4m,向四周围放脚约为1m,基础埋深6.3m。基础结构外墙东南侧与邻近...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钢结构柱脚抗剪键的抗剪承载力,分别以混凝土应变达到应力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为抗剪屈服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两种极限状态,选取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接近实际受力情况的非线性弹塑性模型,建立了考虑抗剪键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梁平衡微分方程,采用Galerkin法求得抗剪键的变形曲线,进而推导了两种抗剪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了确定抗剪键埋深和截面规格的方法。研究表明:抗剪键的抗剪承载力和理论埋深取决于其材料截面特性及基础混凝土强度。研究同时表明,抗剪键埋深范围内混凝土压力方向不改变,对柱脚底板产生附加弯矩。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算例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图7表1参13  相似文献   

6.
螺旋锚基础因具有较大的抗拔承载能力而被广泛用作风机、杆塔及其它受循环荷载作用的结构物基础,而目前有关循环荷载作用下螺旋锚的承载特性研究较少。通过土工离心机对密砂中预埋螺旋锚进行单调及循环加载试验,初步探讨埋深比和锚片数量对螺旋锚循环上拔稳定性及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循环荷载Q_c~(mean)逐级递增的加载条件下,对于单锚片螺旋锚,达到极限循环抗拔水平Q_(cu)~(mean)时的起始位移u_(apb)与单调加载时的破坏位移up接近;埋深比H/D≤6时,随着埋深比增加,相对极限循环抗拔能力Q_(cu)~(mean)/Q_(mu)逐渐增大,在H/D=6时,Q_(cu)~(mean)/Q_(mu)达到0.9,H/D6时,相对循环抗拔能力基本保持不变;并且,H/D6时单锚片螺旋锚各循环阶段的相对累积位移较H/D≥6的情况要大。因此,当采用单锚片螺旋锚抵抗循环上拔荷载时,建议螺旋锚埋深比至少为6。相同埋深比时双片螺旋锚与单片锚的相对极限循环抗拔水平相同,但在各循环加载阶段双片锚的累积上拔位移量均小于单片锚;若以变形作为控制条件衡量承载能力,双锚片明显优于单锚片螺旋锚。  相似文献   

7.
考虑上部结构作用箱基整体弯矩实用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箱形基础底板钢筋应力的实测资料,结合相应的沉降及地基反力实测结果,本文分析了上部结构作用对箱基整体弯矩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箱基应力包络线的概念,将上部结构刚度对箱基整体弯矩影响的计算转化为上部结构荷载重分配的计算,给出了物理概念明确且易为一般工程设计人员应用的建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一、怎样计算基础埋深?基础的埋置深度指有效埋深。应从室外地坪算起,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独立柱基等算至底板下皮,桩基算至承台梁(板)下皮。当室外地坪不等高时,应按较低的一侧计算。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房的基础埋深差为主楼的有效埋深。若两者间有沉降缝,且主楼与裙房基础埋深相同,主搂基础的有效埋深为零。  相似文献   

9.
UEA膨胀剂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汪仲琦1工程概况汕头奋发园东楼,建筑面积33000m2,±0.00以上22层,地下1层,箱基底板埋深4m,底板厚2m,长65.3m、宽31.1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S6。底板下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素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不同边界条件下入渗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质地、地下水位埋深、前期雨量以及入渗边界条件对累计入渗量 F与入渗强度 f之间的关系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利用所建立的 h方程数学模型研究了薄层积水条件下 ,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不同降雨强度的入渗规律 ,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均匀降雨条件下 ,当产生积水以后 ,F- f 关系式与薄层积水条件下的 F- f 关系式一致 ;(2 )地下水位埋深大于 4m,F- f 关系式不随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由于工程界中对于筏板基础缺少研究,不了解其具体的受力特性,在筏板基础设计方面缺乏成熟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筏板基础仍按常规筏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往往造成筏板过厚,使基础造价过高,产生很大的浪费。根据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筏板基础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多种因素影响,比较符合基础的实际受力状况。本文研究了空间框架-筏板-地基共同作用时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完成三维模型的数值分析。应用筏板基础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考察了影响筏板基础受力性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筏板基础厚度以及筏土刚度比等因素对筏板基础的受力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对筏板基础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结论对设计提出有利的建议,从理论上可以使筏基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其直接结果可以使筏板减薄,降低基础造价。  相似文献   

12.
蒋建平  高广运 《建筑技术》2005,36(3):182-185
桩筏(箱)基础是当今高层建筑最常用的基础形式,其工作性状很复杂,是上部结构-筏(箱)-桩-土四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沉降的研究还处于半经验半理论阶段,误差较大,目前有关的沉降实测实例还很少,充分利用这些已有资料对研究高层建筑桩筏(箱)基础沉降的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采用桩基的各类结构,按承台埋没于地基土体与否,可区分之高、低承台桩基型式。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因回填土或欠固结土地基的继续沉降,或因土体流变或场地震陷等后沉降效应,均可致使承台与土体接触解除,即先前按设计采用的低承台桩基可能转为高承台型式。在静力条件下,这将导致桩身产生负摩阻力而降低其部分竖向承载能力;然而,在地震作用下,通过开展离心机地震模型试验和ABAQUS计算分析发现:当承台与地基土体脱离时,桩基最大弯矩设计值将会增大,且弯矩有效深度也将变深;更且,基础(承台)周期明显延长,充分表明高、低承台桩基型式地震行为差异迥然,高承台桩基型式较之相应低承台情况更为不利,在抗震设计时应充分予以认识、考虑。  相似文献   

14.
原位测试结果表明, 大底盘高层建筑的受力状态及变形特征与相连的第一跨裙房基础密切相关,其具备在两个刚度及荷载相差较大的结构形式下所形成的不同地基应力状态之间进行平缓调整的能力。 对于常规工程而言,大底盘高层建筑下 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可取高层建筑基础宽度的 1.2 倍; 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变形控制条件可按以下限值控制:高层下整体挠曲最大限值不超过 0.5‰ ,与高层整体连接的第一跨裙房与高层建筑的沉降差最大限值不超过 0.001 l ,裙房其它柱间沉降差最大限值不超过 0.002 l 。  相似文献   

15.
《Soils and Foundations》2012,52(5):1000-1015
The static and seismic behavior of a piled raft foundation, supporting a 12-story base-isolated building in Tokyo, is investigated by monitoring the soil–foundation–structure system. Since the building is located on loose silty sand, underlain by soft cohesive soil, a piled raft with grid-form deep cement mixing walls was employed to cope with the liquefiable sand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raft foundation. To confirm the validity of the foundation design, field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ground settlements, the pile loads, the contact pressure and the pore-water pressure beneath the raf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to 43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construction.On March 11, 2011, 30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2011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Tohoku Earthquake struck the building si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ground and the foundation–structure system was successfully record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a peak horizontal ground acceleration of 1.75 m/s2 was observed at the site of the building. Based on static and dynamic measurement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the foundation settlement and the load sharing between the raft and the pil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horizontal accelerations of the superstructure were reduced to approximately 30% of those of the ground near the ground surface by the input losses due to the kinematic soil–foundation intera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base isolation system.Consequently, the piled raft with grid-form deep cement mixing walls was found to be quite stable in the soft ground during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6.
桩 -筏 (梁 )基础设计时 ,筏板 (梁 )底部的地基反力的确定是十分关键的 ,它不仅受到上部结构的刚度影响 ,还受到地基土的固结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及地基刚度的时效性等的影响 .设计时其计算模型的建立又和桩 -筏 (梁 )的刚度有关 .根据地基土在桩 -筏 (梁 )基础的作用下的实际受力状况 ,结合工程实例 ,提出桩 -筏 (梁 )基础设计时简化计算的 3种模型及 3种型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基础梁的底板宽度变化来调整柱下条形基础、箱形基础及片筏基础的内力与沉降差异,本文给出的四个实例说明,这种方法十分简便,而效果很好。如例1的箱形基础,通过箱基底板宽度的变化,使最大弯矩降低为原来的28%。计算方法采用连杆法,地基模型采用规范规定的分层总和法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考虑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运用ANSYS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之间在连接点处的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分析了上部结构对筏板基础变形、内力影响以及筏板基础对上部结构变形、内力的影响,探讨了共同作用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共同作用时,上部结构承担了部分筏板基础荷载,使筏板基础内力、变形减小;考虑筏板基础的刚度时,由于整体弯曲的作用,使上部结构的应力产生重分布,梁产生了附加弯曲应力,增大了上部结构的内力,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共同作用的影响,使工程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   

19.
天津高银117大厦结构高度587m,是目前国内在建的结构高度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巨型框架支撑结构。塔楼地处软土地区和高地震烈度区,建筑高宽比达到9.0,竖向荷载作用下巨柱最大轴力1 000MN,工程桩有效桩长75m,基础筏板厚度6.5m。超高层建筑物的这些特点给基础设计带来极大挑战。主要介绍了塔楼基础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桩型选择和布置、基础筏板的沉降和内力分析、巨柱柱脚构造。另外,对基础埋深、结构嵌固端以及筏板冲切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某十层办公楼套箱基础-框架体系的测试研究成果。实测表明,对采用加气砼隔墙的大开间框架,箱-框体系的中和轴随楼身筑高不断变化,把箱基折算成工字形截面的计算方法仅适用于筑高的一定阶段。箱基确实存在整体弯曲,但因体系中和轴移至上部结构,整体弯曲应力大为减小。测试表明底板钢筋拉应力只有现行计算方法算得的1/7,顶板钢筋拉应力约为1/10左右,说明国内箱基实测应力通常为20~50MPa决非偶然,而是中和轴上移的必然结果,基础与上部结构协同作用的理论从而得到证实。另外,按大基础计算压缩层深度,以总压力、变形模量的弹性理论公式计算的地基变形与实测结果较符合。文中还分析了所采用的“套箱式”箱基的优越性。 本文系结合某十层办公楼套箱基础-框架体系进行的长达四年的测试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