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响中国页岩油气发展的因素可分为硬条件和软条件两类。硬条件即页岩油气开发的客观性条件:中国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基础和良好的赋存条件,具有勘探开发页岩油气的雄厚技术基础以及在环保要求下进行页岩油气开发的条件:软条件即来自社会的人为性条件,是中国页岩油气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中央政府一级管理体制和随之而形成的大型国家石油公司垄断使市场经济合理调配资源和灵活反应的作用难以发挥,缺乏大量有活力的中小石油和服务公司。为了更顺利地进行油气体制改革,迫切需要设立国家综合试验区,而这必须要有国家的统一领导,要有代表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代表参加。设立国家综合试验区的难点或重点在于:执行和完善勘探开发区块的进入一退出机制,探讨实现资源的综合勘探开发,探讨多级管理的职责和权益,逐步推行市场化的管输和价格体制.探讨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方法.所有这些都必须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建设完善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抗 《中外能源》2013,18(5):28-32
即使对于以吸附和超微孔、缝为储集空间的页岩油气来说,盆地边缘的强烈隆起和变形地区的保存条件也明显逊于盆地内部。许多不利条件使得在这类地区中标页岩气勘探区块的新组成的油气企业面临更多困难。盆地内部老油气区多,具有资料基础好、认识程度高、勘探开发的基础设施利用条件和交通条件好、可就近得到设备和人才方面的有力支撑等优势,因而可使勘探周期大为缩短,节约大量投资,而且会有较高的成功率,使整体勘探效益明显提高。显然,盆地内部应成为页岩油气发展初期主攻的战略重点,但遗憾的是目前页岩气招标区块却主要在盆地边缘。大型国家石油公司应承担起页岩油气开发主力军和先锋的作用。欲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页岩油气快速发展,就要促进油气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依法落实和改善对勘探开发区块的管理,完善地质资料的上交使用机制,建设监管法规体系和机构。为此,当务之急要尽快建立包括改革措施和法规体系监管机制试点在内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矿权区块管理的法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近年来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矿权区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被认为有远景且较易勘探开发的地区基本被全覆盖的情况下,矿权退出执行困难,给现在进行的区块招标带来负面影响;区块管理法规所要求的勘探开发中产生的地质资料上交未能得到充分实施,致使资料的公平利用遇到困难;按矿种划分并占有区块与资源综合勘探开发之间存在矛盾;区块出让收益金难以足额收取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这部分资金。近年在矿权执行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如外资公司未经区块主管部门同意/备案而作为作业者享有区块开发权,在集团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招标进行矿权的流转,各大石油公司形成了常态化的区块群之间的合作。这些动向虽然存在不完全符合矿权区块法规的问题,但在目前条件下也具有对勘探开发的促进作用。加强油气勘探开发区块管理,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适合国情的区块退出具体规定;要落实区块管理中有关资料上交和开放的有关规定;建议设立新区新领域勘探的专用基金,国家收取的资源使用费大部分可用于这项基金,取自油气的各种税费也可部分用于充实该基金;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有关资源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进入页岩油气领域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资源勘探开发的前提条件是依法取得相应的区块。非常规的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需要大批企业和大量资金投入,因此迫切需要获得可供工作的区块。但长期以来,中国可供油气勘探的区域几乎全被石油国企所占有,其中许多地方长期投入的工作量很少,即使没有实现新发现也不退出,使其他企业无法进入展开新的探索。从目前情况看,其他类型企业进入页岩油气领域的途径有4种:参与国家招标的页岩气区块投标;利用已有或可获得的其他资源区块,进行包括页岩油气在内的综合勘探;与掌握大量区块的石油国企进行双赢互利的联合;严格执法,使目前区块的占有者逐步退出某些区块,把这些条件较好的地方作为新的勘探区块去招标。这些途径的实现,归根结底在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只要改革到位,监管到位,就可能实现我国页岩油气领域更积极、更快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舟丹 《中外能源》2013,(10):52-52
2012年5月5日,俄罗斯石油公司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莫斯科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对位于邻近北极地区的俄巴伦支海和猎户海大陆架地区的4个区块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有专家表示,与挪威的合作,表明俄罗斯正在加速对北极地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显示,北极地区未开发的油气资源占全球总量的1/5,其中大量石油和绝大多数天然气资源都集中在俄罗斯最北部地区。截至2011年,北极地区总计发现各类油气田463个。其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哥伦比亚石油天然气管理局(ANH)成立以来,其石油区块与外国石油公司之间签订的石油合同由合作合同(Association Contract)转变为勘探生产合同(EP Contract),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Ecopetrol)不再参与及管理石油区块的生产作业活动,改由ANH负责管理石油作业及授予合同。从石油公司关心的合同类型变更、不同阶段的合同期及区块退还、转让和财税条款等方面,对两个不同的合同类型进行了对比研究。从条款改变方面解读了资源国政府对石油公司的政策变化,并从哥伦比亚安保局势出发,分析了近年来哥伦比亚石油政策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勘探生产合同比合作合同更规范,更符合国际石油勘探开发现状,在保障合同者的投资收益、有效降低合同方的油气勘探开发风险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JOA(联合作业协议)、财税条款及环评流程的不断优化以及石油勘探投资的不断增加,揭示了哥伦比亚政府加快其石油勘探开发工业和向拉丁美洲石油巨头目标发展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戴勇 《中外能源》2013,18(1):12-16
库尔德地区是伊拉克最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勘探活动非常少,一些油田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鉴于伊拉克政府否认外国石油公司在库尔德地区开发石油的合法性,因此2009年之前主要是中小独立石油公司在此作业.但随着埃克森美孚与库尔德地方政府签订油气勘探开发协议,该地区成为关注的焦点,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我国石油公司也应该积极关注.库尔德地区油气投资的有利条件是资源潜力巨大,地质条件良好,勘探成功率较高,地方政府采用产量分成合同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财税政策比较优惠.但也存在地缘政治不稳定、原油外输受限制、油气出口能力不足等风险因素.鉴于此,我国石油公司若想在库尔德地区有所发展,必须抓住地方政府与伊拉克中央政府矛盾缓解的有利时机;把勘探区块作为首选目标和关注重点,首先获取资源,探明储量规模;由于该地区约90%的已发现油气储量集中在中小石油公司手中,我国石油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收购或兼并这些公司,共同谋求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在伊拉克南部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石油产量超过2×10~8t,年产量的上升和进口量的增加一起支撑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构成的优化,中国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和生产大国。石油生产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石油勘探开发的第二次战略展开,扭转了90%的产量来自东部的局面,西北和海上产量大幅提高。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改变了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状态,组成了几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油公司,一批民营油气公司涌现并快速成长。面对未来,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我国原油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剩余可采储量逐渐下降,而油价下跌、投资不足不过是叠加在其上的第二位原因。为了产量的稳定和增加,除了在老油区进行增储上产的战术性接替外,急需开展新区新领域的战略性开拓,为此,需要给予必要的投资投入。建议设立战略性开拓专用基金,并进行与这种探索性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尤其是要深化油气工业体制改革,为油气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为进一步加强油气行业规划管理,健全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等,国家能源局对《石油天然气规划管理办法》(国能发油气[2017]24号,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办法》指出,规划编制要落实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贯彻油气体制改革、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  相似文献   

10.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是挪威大陆架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商,世界最大的石油贸易商之一。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理念和管理方法。“发展成为领先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Statoil的目标。介绍了为实现这一目标,Statoil制定的勘探开发、天然气业务、生产与营销方面的企业发展战略,在现有技术开发的基础上确定的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建立的研发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页岩油开发现状及其巨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继页岩气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后,在不放弃页岩气的同时,又将开发重点转向页岩油.推动美国页岩油开发的根本原因,是页岩气的快速发展推动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拉大了油气价差,促使美国液体成分丰富的页岩矿区将开发重点从天然气转向液体成分,从而使美国本土48个州的原油产量从2008年开始增加. 此外,部分页岩矿区的页岩油储量丰富也是原因之一. 目前美国页岩油开发的主要矿区是Bakken页岩层和Eagle Ford页岩层,其中Bakken 页岩油产量在2010年达到近40×l04bbl/d,计划2015年增至80× 104bbl/d;虽然现在Eagle Ford的页岩油产量低于Bakken,但从长远来看,其发展前景更好.不同机构均预测,由于页岩油的外发,美国原油产量会大幅增长,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甚至最大的产油国. 美国页岩油开发将改变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使世界能源供应的中心转移至美洲.同时,页岩油气开发已拉动美国炼油业和石化业复苏,给其国内经济恢复带来了动力. 中国亦拥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且水平井和压裂两大技术系列已整体上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在页岩油气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区块管理上存在重大缺陷,必须继续进行改革,认真实施内外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佐县 《中外能源》2012,17(1):23-28
美国是世界上页岩气勘探开发最为成功的国家,受水平井技术及压裂技术的推动,自2006年以来发展迅猛.当前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量投人大幅增长,2009年页岩气井数量达到98590口,比2006年增长了1倍多;页岩气产量快速攀升,2010年达到1378×108m3,是2005年的7倍;后续资源潜力大,2009年证实储量达到17162.2× 108m3,比上年增长76%.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对美国和全球产生了深刻影响,降低了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抑制了天然气价格,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全球“页岩气热”.美国页岩气产量激增使美国国内和北美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大幅降低,但并未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价格产生实质性冲击,这对页岩气开采是非常有利的.中美两国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美国在发展页岩气产业方面的政策激励、技术进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加强环境监管等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当前应出台页岩气产业发展规划和鼓励页岩气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发展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科研创新体系;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改善天然气与其他能源不合理的比价关系;加大开放力度,大力吸引外资,推动国内石油公司与外资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国际油价在90~100美元/bbl之间波动,在这种情况下,页岩油的生产在经济上仍有利可图.2012年国外召开了两次大型油页岩国际科技会议.世界油页岩资源蕴藏量折算成页岩油高达4.8× 101bbl,其中美国占到了77%.估计中国页岩油资源约有0.35×1012bbl,但探明储量不够,应加强勘查,落实更多可采储量.中国正在引进和自主开发大处理量的油页岩干馏生产页岩油的新工艺.当前世界页岩油年产量约156×105,其中中国约70× 104t,爱沙尼亚约66× 104t,巴西约20× 104t.世界油页岩电站发电能力以爱沙尼亚最大,容量达2300MW以上,其他国家规模很小.爱沙尼亚今后将主要采用油页岩干馏新技术增产页岩油.美国至今仍无油页岩干馏炼油的工业化生产,但有多家公司、科研机构和大学在进行油页岩地下和地上干馏炼油的现场开发和基础研究.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关注页岩油生产,并参与或开发油页岩干馏新工艺.约旦、土耳其、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以色列加强了油页岩资源的勘查或国际合作,开展了油页岩加工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董翠  戴勇  吴亚丽  卢艳 《中外能源》2010,15(10):1-6
近年来石油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分析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BP、雪佛龙、道达尔和康菲6家国外大石油公司1998~2008年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国外大石油公司上游投资规模不断增长,2008年平均投资比1998年增长约3倍。其中约80%的资金用于勘探开发,收购投资约占20%。但勘探活动本质上并没有大幅的增加,勘探投资绝对规模增长迅速主要是由于勘探服务的价格上涨。2008年国外大石油公司新增天然气储量占新增总储量的比重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约59%,超过了原油,间接说明各大石油公司更加重视上游天然气业务,加大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收购投资。国外大石油公司在各地区的投资趋于分散化,立足于北美和欧洲地区,进一步重视在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发展。通过归纳总结,国外大石油公司的上游投资趋势及策略体现为:一方面通过勘探和收购获得新增储量,同时适时提高产量,以协调公司的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另一方面,注重风险控制,促进资产多样化,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发展奠定基础。建议我国石油公司应注重勘探和资产收购相结合,以确保储量增长;重视上游资产收购的风险控制;调整投资地区分布结构,进而增强自身在全球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proved reserves on U.S. stock returns using firm level data of the largest U.S. oil and gas companies. The selected sample covers the period 2009 to 2018 incorporating the recent episode of the shale oil and gas revolution.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changes in proved oil and gas reserve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ock returns. We also give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reserves on financial returns being dependent on the level of oil prices. Since oil prices fell abruptly after 2014, we show a significantly lower effect of oil reserves in stock returns in this subperiod and, thus, partly explain the overall insignificant effect.  相似文献   

16.
页岩油开发可能改变世界石油形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承先 《中外能源》2011,(12):22-26
美国引发的"页岩气革命"取得巨大成就,页岩气产量急剧上升,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天然气供需缓和,世界出现供应过剩。跨国石油公司纷纷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美国中小骨干石油企业不放弃页岩气开发,同时扩大页岩油开发,将页岩气生产技术用于页岩油领域,现已形成Bakken和Eagle Fort两个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区。2010年仅Bakken页岩油产量就接近40×104bbl/d,计划2015年增至80×104bbl/d;Eagle Fort页岩油产量预计将从目前的7.1×104bbl/d增加到2015年的42.1×104bbl/d。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现已降至20~30美元/bbl,据预测2015年产量将达到200×104bbl/d,2020年将达到300×104bbl/d。页岩油资源量极大,Bakken页岩油资源量就达到4000×108bbl。页岩油开发可能改变世界石油形势,美国可能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的产油国,页岩油的开发预示着廉价原油时代可能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目前该国政府已通过了能源改革二次法案,油气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在能源改革之前对页岩气的勘探有一定的投入,但限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整体进展缓慢。当前墨西哥发展页岩气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财税政策与合同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方案尚未出台,勘探开发面临水资源短缺、基础设施不足、生产设备缺乏等因素困扰,以及北方地区禁毒局势不明朗等。从长期来看,需求增长是驱动墨西哥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而能否吸引在美中小企业投资墨西哥事关发展大局。综合考虑资源分布、国内投资环境、管网建设与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墨西哥页岩气产业将表现出由南向北发展的特点,北方是发展重点,天然气出口导向政策是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上述分析,外资企业在墨西哥投资页岩气产业,可以考虑采取早期介入、合作勘探以及争取有利合同条款、做好页岩气勘探开发后续产业链规划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