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法]采用经口半致死毒性测定方法研究18.6%拌·福·乙酰甲悬浮种衣剂对鹌鹑、家蚕、蜜蜂、斑马鱼4种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对其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18.6%拌·福·乙酰甲悬浮种衣剂对鹌鹑7d的LD50值为314(雄性)、278 mg/kg(雌性),对家蚕96 h的LD50值为40.2 mg/L,对蜜蜂48 h的LD50值为4.74 mg/L,对斑马鱼96 h的LD50值为0.783 mg/L.[结论]18.6%拌·福·乙酰甲悬浮种衣剂对鹌鹑和家蚕为中毒级.对蜜蜂为高毒级,但该药剂主要用于种子包衣,且包衣种子播种至开花期相隔时间较长,因此对蜜蜂的风险极小.对斑马鱼为高毒级,应严格避免药液流入水域对鱼类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茚虫威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测定了农药茚虫威对蜜蜂、鹌鹑、斑马鱼、家蚕、欧洲玉米螟赤眼蜂5种环境生物的毒性,并作出了安全性评价。测定结果显示:茚虫威对蜜蜂、斑马鱼和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3.54、0.374、0.449mg/L,属高毒农药;对雌、雄鹌鹑的LD50值分别为894、559mg/L,属低毒农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4个虫期安全系数均大于5,属低风险农药。田间使用时,必须严禁药液流入水域,以免造成对鱼的危害;必须远离桑园和蜜蜂活动区,以免造成对家蚕、蜜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建立HPLC法测定4.8%鱼藤酮·辣椒碱悬浮剂中鱼藤酮与辣椒碱含量.采用XDB-C18柱分离,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鱼藤酮与辣椒碱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9.中间精密度分别为0.15%和1.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6%和102.01%.  相似文献   

4.
参照NY/T 3152—2017《微生物农药环境风险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0.2亿孢子/mL蝗虫微孢子虫悬浮剂对日本鹌鹑、意大利蜜蜂、家蚕、大型溞和斑马鱼等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最大危害暴露剂量下,0.2亿孢子/mL蝗虫微孢子虫悬浮剂对蜜蜂经口毒性的致死率为8.3%,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日本鹌鹑、意大利蜜蜂、家蚕、大型溞和斑马鱼与其接触均未出现死亡。上述结果表明0.2亿孢子/mL蝗虫微孢子虫悬浮剂对主要的环境非靶标有益生物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8种常用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8种常用农药在推荐剂量下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评价了田间施用8种常用农药后对家蚕的残留毒性。[结果]8种农药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喷施桑树后,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60%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药后30 d仍引起家蚕急性中毒,其中毒率分别为18.90%和17.78%;吡丙醚乳油药后3 d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但药后15 d仍造成家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小檗碱水剂药后7 d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但药后7~10 d的家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药后15 d的多数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藜芦碱可溶性液剂药后5 d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但造成少数家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多数蚕结薄皮茧;戊菌唑水乳剂、苦皮藤素乳油、鱼藤酮乳油等药后15 d对家蚕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大,但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即龄期延长。[结论]戊菌唑水乳剂、苦皮藤素乳油、鱼藤酮乳油、藜芦碱可溶性液剂等4种药剂安全间隔期在15 d以上方可采叶喂蚕;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安全间期超过30 d以上,建议冬季桑园封园时使用;小檗碱水剂和吡丙醚乳油禁止在桑园及周边使用。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7,(6)
[目的]明确氯胺嘧草醚(开发代号ZJ1835)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开展了该药剂对鹌鹑、斑马鱼、家蚕、蚯蚓、蜜蜂和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氯胺嘧草醚对鹌鹑的LD_(50)值为1000 mg a.i./kg体重;对斑马鱼、家蚕和蚯蚓的LC50值分别为100 mg a.i./L、1138 mg a.i./L和101 mg a.i./kg干土;对蜜蜂急性经口毒性和接触毒性为8080μg a.i./蜂、100μg a.i./蜂;对赤眼蜂的安全系数为7.4。[结论]该药剂对上述6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结果均为低毒或低风险性,对环境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11)
[目的]评价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的LC_(50)或EC_(50)值,并对试验中噻呋酰胺药液的真实浓度进行检测,判断其急性毒性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低毒,95%噻呋酰胺原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中毒;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大型溞急性毒性为中毒,对羊角月牙藻为低毒。[结论]生产应用中仍应注意控制噻呋酰胺的用量,尽量减小其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4种有代表性的非靶生物蜜蜂、鹌鹑、斑马鱼、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蜜蜂触杀LD50(48h)为0.009064μg/蜂,胃毒LC50(48h)为1.024mg/L,对雌、雄鹌鹑LC50(7d)为35.92、38.53mg/kg,对斑马鱼LC50(96h)为0.2390mg/L,对家蚕LD50(96h)为0.01109mg/kg桑叶。该农药对蜜蜂、鹌鹑、斑马鱼毒性均为高毒级,对家蚕毒性为特高毒级。此项工作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UPLC-MS/MS法测定曝气自来水和BG11培养基中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环境5种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分级。结果表明,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和家蚕的毒性为剧毒;对蜜蜂的毒性为高毒;分别以生长率抑制率和生物量增长抑制率为毒性终点计时,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分别为低毒和中毒。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蜜蜂和家蚕均存在潜在风险。建议实际施用过程注意周围开花植物花期,蚕室及桑园附近禁用。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9,(12)
[目的]明确乙唑螨腈对害螨的杀螨活性及对家蚕的安全性。[方法]采用Potter喷雾塔喷雾叶碟法测定了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评价了其对家蚕的毒性。[结果]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2种害螨的成螨具有较高的致死性,LC_(50)值分别为0.093、0.348 mg/L。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家蚕急性毒性用23.44~3000 mg/L处理的2~5龄起蚕分别各添食1个龄期后未见中毒蚕,且各龄期家蚕食桑正常。慢性毒性用93.75~3000 mg/L药液分别处理3龄家蚕至上蔟结茧,各处理质量浓度对家蚕3龄龄期经过无影响,但1500~3000 mg/L药液处理的4龄期家蚕与对照相比延迟0.16~0.62 d,其他4个处理质量浓度比对照提前0.3 d;750~3000 mg/L处理的5龄期家蚕与对照相比延迟0.62~3.97 d,其他3个处理质量浓度比对照提前0.36~1.3 d;其中1500~3000 mg/L处理的家蚕分别于4龄期和5龄期后陆续出现大小蚕,眠起不齐,且眠中出现体缩、难脱皮等轻微中毒症状,至5龄上蔟前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05%~35.14%。[结论]乙唑螨腈对2种害螨的活性较好,且对家蚕毒性较低;其家蚕试验质量浓度在超过田间推荐质量浓度750~3000 mg/L时才对家蚕具有慢性累积毒性,同时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但低于推荐剂量375 mg/L时对家蚕的经济性状不存在显著性影响,可在桑园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毒死蜱对家蚕的安全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4种不同剂型的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毒症状的观察统计。结果表明:45%毒死蜱乳油、15%毒死蜱颗粒剂、25%毒死蜱微乳剂和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2龄家蚕96 h的LC_(50)值分别是0.176 mg/L、0.452 mg/L、1.76 mg/L和2.84 mg/L;45%毒死蜱乳油和15%毒死蜱颗粒剂为剧毒,25%毒死蜱微乳剂和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为高毒,其中微囊悬浮剂对家蚕的毒性最小。经药剂处理后,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有吐液、侧卧以及体色发黑。虽然4种不同剂型中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性最小,但其仍属于高毒,因此,建议毒死蜱远离桑园及桑园附近农田使用,尤其是家蚕饲养盛期。  相似文献   

12.
氟唑菌酰胺及其混剂防治辣椒灰霉病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和评价氟唑菌酰胺及其混剂等6种杀菌剂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探索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最佳使用剂量范围、施药时间和使用方法,评价对辣椒的安全性。[方法]以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5个剂量和30%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各1个剂量,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30%氟唑菌酰胺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辣椒灰霉病防效好,持效期长。[结论]两种杀菌剂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有效成分112.5、225~450 g a.i./hm2。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6,(8)
[目的]研究碱敏感性鱼藤酮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释放性能。[方法]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S)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水凝胶并包埋鱼藤酮,缓冲液模拟不同pH值环境测定其控释性能。[结果]在15~37℃范围,水凝胶平衡溶胀度随着温度提高而呈现显著的增大趋势,但仍具有碱性敏感性。此外,温度对水凝胶中的鱼藤酮释放速率影响显著,对最终释放量影响不显著。在pH值为2、4、7.5、8.5、10的缓冲液中,鱼藤酮最适释放pH值为8.5,与昆虫中肠pH值相近,大于高等动物胃液及多数农牧业生态系统水体pH值。[结论]表明该碱敏感性鱼藤酮水凝胶在生产应用上具有实际价值,在降低鱼藤酮对高等动物及鱼类的风险上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源  陈昂  蒋桂芳  卓凌  罗香文  张松柏  张德咏  刘勇 《农药》2014,(12):900-903
[目的]评价苯醚甲环唑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方法]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法、静态水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法、半静态水鱼类毒性试验法,分别研究苯醚甲环唑常用剂型对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生长抑制EC50(72 h)值分别为1.58、1.13、0.353、1.18 mg a.i./L,对大型溞急性活动抑制的EC50(48 h)值分别为4.07×10-2、0.219、0.461、0.717 mg a.i./L,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值分别为2.64、4.75、0.777、7.05×10-2mg a.i./L。[结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均为中等毒性,对大型溞的毒性等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高毒,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依次为中毒、中毒、高毒、剧毒。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16,(8)
[目的]为明确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试验测定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5%吡蚜酮·毒死蜱悬乳剂、60%吡蚜·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2种非靶标昆虫(意大利工蜂和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触杀法测定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通过浸叶法测定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吡蚜酮·噻虫胺和吡蚜酮·毒死蜱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为高毒,吡蚜酮和烯啶·吡蚜酮为中毒,吡蚜·噻嗪酮为低毒;吡蚜酮·噻虫胺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为剧毒,吡蚜酮·毒死蜱和烯啶·吡蚜酮为高毒,吡蚜·噻嗪酮为中毒,吡蚜酮为低毒。[结论]吡蚜酮复配制剂并不都是低毒型农药,4种吡蚜酮复配制剂中,吡蚜·噻嗪酮对非靶标昆虫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复配制剂的使用对延缓吡蚜酮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白粉病是影响辣椒正常生长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控制辣椒白粉病的重要措施,多种药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均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结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辣椒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100~200 mg/L处理剂量,施药2~3次,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优于醚菌酯和三唑酮。在试验剂量下,对供试作物辣椒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用于田间辣椒白粉病的防治,具备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规定的方法,对25%吡蚜·噻虫嗪悬浮剂进行环境生物—鱼、蜂、鸟、蚕的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25%吡蚜·噻虫嗪悬浮剂对鱼96h的LC50值为60.2mg/L,对蜂48h的LC50值为2.16mg/L,对鸟7d的LD50值>1000mg/(kgav.),对二龄期家蚕96h的LC50值为28.6mg/L。提示25%吡蚜·噻虫嗪悬浮剂对鱼类、鸟类的毒性为低毒,对家蚕的毒性为中毒,对蜜蜂的毒性为高毒。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6,(5)
[目的]为评价氯啶菌酯的潜在环境风险和其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鱼类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的短期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氯啶菌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致死、致畸和对孵化率等影响。[结果]氯啶菌酯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具有延迟作用,能降低孵化率、存活率和心率,并引起卵黄囊畸形、心包囊肿、脊柱弯曲等畸形症状。[结论]氯啶菌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9.
《农药》2021,(8)
[目的]为明确精草铵膦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开展了该药剂对鸟、家蚕、蚯蚓、蜜蜂、赤眼蜂和瓢虫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2014和《化学农药天敌(瓢虫)急性接触毒性试验准则》NY/T 3088—2017试验方法。[结果]精草铵膦对鸟、蜜蜂经口和接触毒性的LD50值分别为282 mg a.i./kg b.w.、19.5、40.0μg a.i./蜂;对家蚕和蚯蚓的LC50值分别为186 mg a.i./L和100 mg a.i./kg干土;对赤眼蜂和瓢虫的安全系数分别为0.415和0.278。[结论]该药剂对蚯蚓和蜜蜂表现为低毒,对鸟和家蚕表现为中毒,对赤眼蜂和瓢虫表现为高风险性,对环境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烯酰吗啉与氟啶胺混剂防治辣椒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8)
[目的和方法]通过室内联合毒力试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烯酰吗啉与氟啶胺混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作用。[结果]室内联合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烯酰吗啉与氟啶胺混配,在3∶1~1∶3配比范围内,对辣椒疫病表现出相加或略增效作用;田间于辣椒疫病初发期施药,40%烯酰吗啉·氟啶胺悬浮剂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40%烯酰吗啉·氟啶胺悬浮剂可作为防治辣椒疫病的新品种,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