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白雨 《居业》2015,(22)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要想在地震中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需要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对工程结构进行对应的抗震设防。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抗震设防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然后研究分析了工程结构的设防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后,根据最新标准,地震区中小学教学用房需提高一类设防,故需对原结构按新规范进行全面检测和抗震鉴定.若鉴定结果表明该结构不符合要求,则需进行加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对砌体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可供设类似工程抗震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设计标准,但现行的抗震设防设计标准,设防目标与参数取值,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从而影响抗震设防的有效性。为此本文将以某改扩建结构工程为例,通过对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重新梳理,综合性概括该工程抗震设防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要]根据国外震害调查,参考国外有关设计规范,结合实际工程弹塑性静、动力分析结果和整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成果,针对整浇钢筋混凝土多高层建筑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级抗震设防目标的实施,提出了比较连续一致的直接复核中、大震作用效应的抗震设计新方法。提出了结构抗震设计的新理念:竖向构件按中、大震设防,水平构件按小震设防的设防水准和避免脆性破坏实现结构延性的控制标准等。工程抗震设计实践表明,此理念与现行规范衔接,可操作性强,并为复杂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进一步进行弹塑性静、动力分析复核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玉岚 《国外建材科技》2009,30(5):60-64,73
基于汶川地震造成的建筑结构震害分析,从正确进行建筑物选址、注重抗震设计、提高低烈度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全面实施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改造、提高学校和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开展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研究、推广和应用新型抗震建筑结构体系、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增强全民的抗震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的措施。结果表明,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是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小山 《广东建材》2010,26(5):140-143
<正>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北路,总建筑面积113800m2,地下四层,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本工程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按7度烈度进行抗震设计设防。  相似文献   

7.
郑七振  唐玉  康伟  刘建华 《工业建筑》2011,41(6):131-134
上海市某中学教学楼建于1983年,原设计按6度抗震设防,存在明显不符合现行抗震规范的问题.为保证校舍继续安全使用,进行原始资料调查、现场检测及结构抗震性能评定,根据评定结果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案.加固后的结构基本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结构整体性及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改善了结构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8.
双重抗震结构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双重抗震结构体系,讨论了其抗震设防目标和设计原则.介绍了一个经受1995年神户大地震的双重抗震结构工程实例.对基于双重抗震概念提出的一种新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单自由度体系的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了双重抗震结构体系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
抗震设防标准提高后,建设年代较早的中小学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措施普遍不足,对这类建筑增层改造时尤其应注意其抗震性能。通过对某小学砖混结构教学楼增层改造及抗震加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工程抗震鉴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抗震加固,对增层方法、加固方案、技术措施等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加固改造设计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地震的惨重教训来说明提高房屋抗震性能的必要性.论述提高房屋抗震设防标准和选用实际抗震能力强的结构型式是房屋"大震不倒"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房屋造价和房价的经济分析,说明主体结构造价占房屋造价及房价的比例都很有限,提高房屋抗震设防烈度对房屋造价的影响也并不大.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及经济状况都已具备提高房屋抗震性能的条...  相似文献   

11.
大坝的抗震设防水准及相应性能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针对与大坝抗震设防水准和相应的性能目标确定有关的“抗震性能设计问题、国外大坝的抗震设防水准和性能目标,以及对修订我国大坝抗震设防水准的建议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以下论点:①时下流行的“抗震性能设计”与现行的工程抗震设计实践,似并无实质性差异。②大坝采用按MDE的单级抗震设防水准,基本合理可行。③需加强对大坝溃坝准则定量化研究,逐步对特别重要的高坝,进行MCE的性能目标校核。  相似文献   

12.
防止结构倒塌、保障生命安全是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首要目标。抗震设防水准的决策应该从只考虑地震危险性的“一致危险”原则向考虑地震危险性区域差异和工程结构抗倒塌能力不确定性的“一致风险”原则过渡。新颁布的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提出第四级设防水准“极罕遇地震”(或“巨震”),但是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抗震设计从当前的三水准设防原则向四水准设防原则转变已成为当前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各国对巨震的定义还比较混乱。该文阐述四级地震设防水平决策的风险导向原理,提出确定风险导向地震设防水平的解析方法。针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环境和抗震设防情况,给出目标倒塌风险以及相应于巨震、大震和中震的目标条件倒塌概率的建议值。采用这些建议值以及地震危险性参数的简化确定方法,初步计算并得到了相应于四级地震设防水准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参数PGA值。通过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我国学者对各级设防水准地震定义的PGA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文得到的巨震PGA值大于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定义的巨震PGA值,而小震、中震和大震的PGA值则小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PGA值。  相似文献   

13.
单跨框架结构大量存在于中小学建筑中,中小学建筑已提高到乙类设防,根据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框架结构不宜为单跨框架;乙类设防时,不应为单跨框架.单跨框架是一种抗震严重不利体系,缺乏冗余约束,易发生整体倒塌.若从构件加固层次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不但造价高、施工复杂,而且效果也不明显.加设支撑是一种改变建筑结...  相似文献   

14.
董宏昌 《山西建筑》2014,(11):164-165
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通过阐述桥梁设计标准及设防目标,对中小跨径桥梁进行了抗震分析与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对同类桥梁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震后汶川学校建筑的破坏状况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了解了学校建筑破坏严重的原因,重建工作重视在学校建筑中适当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并广泛采用了先进的隔震效能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朱瑞 《城市建筑》2014,(23):75-75
铁路站房的抗震设防工作要求不管是处于什么地理环境下的铁路站房都应该具备抗震设防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铁路站房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并对铁路站房抗震设防做出了具体的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校舍乙类建筑鉴定与加固抗震设防目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抗震设防标准进展,探讨了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在不同重要性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以及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目标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并给出了既有校舍乙类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验算地震作用取值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搞好校舍乙类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  相似文献   

18.
丙类与乙类设防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8.5度的丙类与乙类设防要求分别设计了10个典型RC框架结构算例,采用基于动力增量时程分析(IDA)地震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得到了各算例结构在遭遇罕遇地震和特大地震时的倒塌率,据此对不同设防烈度的丙类和乙类RC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指出,结构的抗倒塌能力需根据结构的绝对抗震能力和相对地震动强度来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对于6~7.5度抗震设防的结构,因其绝对抗震能力偏低,抗震设防烈度仅由丙类提高到乙类,其在遭遇特大地震时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仍较差,需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增强其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水准抗震设防的传统结构虽已逐步控制了建筑倒塌和人员伤亡,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仍然巨大.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震后修复成本较小,能够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但三水准抗震设防由于其局限性无法充分体现可恢复功能结构的优越性,因此,前期提出了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小震及中震不坏,大震可更换、可修复,巨...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的判定是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决定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水平高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主要根据建筑遭受地震损坏对各方面影响的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文拟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判定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给出正确的判定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