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姜皂素生产废水是酸性高浓度有机废水,富含淀粉水解产生的大量糖类,采用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处理和酒精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方法,以皂素废液生产酒精,使废液中的有用资源得到再利用,不仅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亦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薯蓣皂素废水属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为减少皂素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文开展皂素废水接种酵母菌制备酒精的实验研究,考察了酵母菌接种量、p H和发酵时间对酒精产量的影响。使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皂素废水制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当酵母菌接种量为10%、p H=5、发酵时间为42h时,薯蓣皂素废水发酵生产酒精的效果最佳,此时,酒精度可达到3.6%。  相似文献   

3.
皂素废水酒精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海波  安丽平 《河北化工》2011,34(8):44-45,50
利用皂素废水中有机物含量最高、污染最重的一次废水,发酵生产工业酒精。确定了皂素废水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酒精为溶剂提取黄姜干粉中的皂苷,皂苷经水解、过滤、中和、干燥、石油醚抽提、结晶、重结晶得到纯度较高的黄姜皂素.实验中采用热提取和高压均质提取两工艺.研究了热提取工艺中溶剂用量、料液比、温度、时间和次数等对皂素收率的影响:溶剂为95%(v)的酒精,料液比为5:1,提取温度为60℃,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 h、1 h...  相似文献   

5.
黄姜生产皂素废水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黄姜生产皂素废水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点,对皂素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技术及其发展进行综述,介绍了用废液培养食用菌、从黄姜水解液中回收葡萄糖、利用皂素废水发酵制取酒精的研究等情况,为实现皂素废水治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姜提取皂素过程中淀粉的回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黄姜提取皂素过程中存在的废水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先将黄姜酶解发酵制取酒精,再水解提取皂素的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酶解发酵及水解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明显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可大幅度缓解皂素水解液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化工学报》2003,54(9):1346-1346
华中科技大学陆晓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攻克了皂素污水处理难题 ,从而使得国内皂素生产企业的污水首次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陆晓华教授课题组在传统污水处理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石灰石对污水进行降配处理 ,然后对污水深度处理。他们首次将理化预处理 -生化处理相结合的组合水处理技术应用于皂素废水的处理 ;采用针对皂素废水特点的复合式UASB单元作为高负荷厌氧反应器 ;将专利技术“激波传质器”运用于低负荷厌氧反应器中 ;同时采用土地处理系统为深度处理技术。据介绍 ,该技术已在湖北郧西观音镇皂素厂获得成功应用。皂素可用于生产 4 0 0…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从武汉华中科技大获悉:9月初该校皂素污水处理课题组,攻克了皂素污水处理难题,从而使国内皂素生产企业的污水首次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课题组在传统污水处理方法上,采用石灰石对污水进行降酸处理,然后进行深度置解,首次将理化预处理———生化处理相结合的组合水处理技术应用于皂素污水处理;采用专利技术“激波传质器”运用于低负荷厌氧反应器中,同时采用土地处理系统为深度处理技术。该技术已在湖北的几家皂素厂成功应用。皂素污水处理难题被攻克!通讯员@刘共华  相似文献   

9.
使用石灰对皂素废水进行预中和处理,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皂素废水的处理效果。分别考察了pH值、PAC用量、PAM用量及PAC联合PAM工艺对皂素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石灰中和过程适宜的pH值为8,PAC联合PAM工艺对皂素废水处理效果优于单独使用PAC或者单独使用PAM时的处理效果,在pH值=8,PAC投加量为1030mg·L-1,PAM投加量为8.5mg·L-1时,皂素废水中的COD去除率为64.28%。  相似文献   

10.
从物化、生化和资源综合利用三方面综述了皂素废水的处理方法及效果,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今后皂素废水及类似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利用酒精废液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工艺流程、原料配比及关键设备的操作控制。酒精废液利用列管式蒸发器浓缩至w(H2O)约40%,再与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等通过转鼓造粒机生产的11-7-7-20(有机质)有机-无机复混肥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介绍陕化集团氮肥和磷复肥装置的生产概况,阐述围绕磷复肥装置而采取的联产技术,主要包括从氮肥装置引液氨专线供给磷铵生产、用氮肥装置发电余热蒸汽浓缩湿法磷酸、用BDO(1,4-丁二醇)装置废硫酸调整磷酸二铵产品总养分、在建大氮肥项目所回收的硫酸用于生产磷酸铵产品,以及用尿素成品及其落地肥联产NPK复合肥等5项改造技术。并分析评价其运行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徐慧 《广州化工》2012,(13):32-34
作为一个新兴的化工肥料产业,近年来有机复合肥备受关注。相比于无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在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生产废料及生活垃圾的再利用、水土的保持乃至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上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出发,阐述了新型的有机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以及应用概况,并对其发展方向及正确使用给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利用碱法草浆造纸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白泥、木质素、生化污泥及废草渣,经堆肥处理后与无机肥复配、造粒,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进行了农田试验.结果表明,该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并对土壤具有显著的改良作用.该研究对防止碱法草浆造纸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星星  张永旺  王斌  朱保宁  曹辉 《化工进展》2020,39(6):2487-2494
生物质热电厂焚烧废弃物的主要成分是草木灰,其产生量大、密度小。大量草木灰不经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草木灰的化学成分,确定草木灰的肥料特征,通过添加NH4H2PO4使草木灰的pH达到国家复合肥的相关标准。选用聚天冬氨酸(30%水溶液)作为复合肥的黏结剂,应用于草木灰复合肥的成形造粒,以增加其抗压强度和肥效。研究不同烘干时间、烘干温度、聚天冬氨酸添加量对草木灰复合肥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植物的形态及生理指标,进而研究草木灰复合肥的肥效。结果表明:最佳烘干条件为10h、140℃,聚天冬氨酸对草木灰的抗压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草木灰与聚天冬氨酸的复配比为6g∶1mL时肥效最好。此方法解决了元素循环中断、草木灰环境污染,在运输过程中草木灰复合肥易碎,纯草木灰肥效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含氟废气生产无机氟化物和白炭黑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一种无机氟化合物和白炭黑生产的新方法。依据磷肥生产排出含氟废气中的四氟化硅和氟化氢含量的不同 ,以氟化铵和 /或氨进行吸收 ,得到高浓度的氟硅酸铵溶液。氟硅酸铵溶液用液氨、气氨进行氨化处理后实施分离 ,固相经洗涤、干燥后即可得到白炭黑产品 ,液相为高浓度的氟化铵溶液 ,以此为起点 ,可以生产多种无机氟化合物 ,如氟化铵、氟化钾、氟化钠、冰晶石等。本方法的实施既能较彻底地消除磷肥尾气中氟、硅的污染 ,又能较充分而又有效地将其转化成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氟、硅产品。  相似文献   

18.
刘明理 《四川化工》2007,10(3):16-17
以生产磷肥的废气和水玻璃为原料,制备出了纳米二氧化硅和氟化钠。磷肥或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大量的氟化氢和四氟化硅,与水玻璃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硅溶胶和氟化钠溶液。硅溶胶经陈化、分离、洗涤、高温煅烧,可得纳米级二氧化硅;溶液经蒸发、冷却、结晶、分离、干燥,可得工业级氟化钠。本工艺变废物为资源,无二次污染,符合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原则,产品质量符合行业标准,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是将硝铵车间含氨5%~10%的废水直接引入脱硫吸收塔,代替部分氨水吸收液的理论分析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将硝铵废水引入脱硫系统并行处理技术可行,运行成本低,副产品硝硫铵可作为含硫复合肥原料,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薯蓣皂素清洁化生产工艺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薯蓣皂素传统生产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易操作的优点, 但在产率、能耗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薯蓣皂素清洁化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两类清洁化生产工艺--传统无机酸水解改进工艺和非无机酸水解工艺, 着重概述了发展前景较好的非无机酸水解工艺, 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法、离子液体催化法、生物转化法以及热分解处理法, 并比较了不同工艺的优缺点。指出传统无机酸水解改进工艺虽能减少无机酸对环境的污染, 大部分还能提高皂素产率, 但废水废渣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非无机酸水解工艺几乎零污染排放, 但存在产率低、成本高等不足。本文同时简述了从黄姜提取皂素过程中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方法, 总结了清洁化生产工艺和废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未来应以提高非无机酸水解工艺的皂素产率为研究重点, 并对废渣的资源化利用不断进行探索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