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制备了Flax-g—MA接枝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并趋于平衡。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h,引发剂与单体质量比为0.12,单体与亚麻质量比为1.2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最高。加入MA单体接枝改性的亚麻纤维后,有效地改善了PVC/亚麻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将甲基丙烯酸(MAA)熔融接枝到ABS树脂。纯化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A接枝ABS产物在1 721.67 cm-1处出现了C O基吸收峰,证实MAA已成功地接枝到ABS树脂上。实验研究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螺杆转速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单体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将ABS-g-MAA接枝物应用于ABS/膨胀型阻燃剂(IFR)/蒙脱土(MMT)无卤阻燃体系中,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将甲基丙烯酸(MAA)熔融接枝到ABS树脂。纯化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A接枝ABS产物在1721.67cm^-1处出现了C=O基吸收峰,证实MAA已成功地接枝到ABS树脂上。实验研究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螺杆转速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单体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将ABS-g-MAA接枝物应用于ABS/膨胀型阻燃剂(IFR)/蒙脱土(MMT)无卤阻燃体系中.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接枝共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硝酸铈铵引发纤维素与AM及AN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单体种类,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对转化率,聚合速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体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大,初始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增大,随单体浓度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先增大后减小,随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温度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增大,在纤维素大分子上AN比AM更容易进行接枝链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CO2的保护下,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尿素为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絮凝剂,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以及特性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0∶1.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60℃反应4 h时接枝率达到最高,为135.8%,此时单体转化率为99.9%,接枝共聚物的特性黏数为951 mL/g。  相似文献   

6.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e^4 为引发剂,研究了玉米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形成的条件,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的接枝率和单体聚合率有很大的影响,当淀粉用量为5.0g,引发剂用量为1.0mL,温度为60℃,单体用量为8.0g时,单体聚合率最大,另外,还研究了淀粉用量,Ce^4 -S2O8^2 复合引发剂对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反相乳液体系中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质量比、油水体积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较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50℃,丙烯酰胺单体与玉米淀粉的质量比为1.5:1,引发剂浓度为3.287mmol/L,油水体积比为1.4:1,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单体转化率92.60%、接枝率54.06%、接枝效率79.41%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采用等离子体对亚麻织物进行处理,引发接枝改性,采用混合丙烯酸和苯乙烯为接枝单体。确定了较优工艺条件:苯乙烯与丙烯酸的体积比为3∶7,接枝温度为60℃,接枝单体质量分数为80%,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 min。结果表明,接枝亚麻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从接枝前的22.4%提高到55.7%。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采用等离子体对亚麻织物进行处理,引发接枝改性,采用混合丙烯酸和苯乙烯为接枝单体。确定了较优工艺条件:苯乙烯与丙烯酸的体积比为3∶7,接枝温度为60℃,接枝单体质量分数为80%,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 min。结果表明,接枝亚麻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从接枝前的22.4%提高到55.7%。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光对亚麻织物进行接枝改性,提高染色性能并实现同色深浅染色效果。通过测试亚麻织物的上染率,研究了遮挡材料、紫外光照射时间、紫外光光源波长、接枝单体质量分数、光引发剂用量等对亚麻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接枝前后的亚麻织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接枝到亚麻织物上,硬纸板为合适的遮挡材料,紫外光光源波长365 nm,紫外光照射时间3 min,光引发剂用量2%(o.w.m.)和丙烯酸质量分数60%时,染色效果良好,同色深浅染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叶红齐  李悦  周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10):137-140,144
采用表面引发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MMA/Al复合粒子,其过程分为2步:引发剂在铝粉表面的吸附、单体在铝粉表面的聚合。研究表明,只有在pH〈7的条件下,引发剂才可能吸附在铝粉表面,其吸附过程可用与Langmuir吸附等温式相似的经验公式来描述;当m(MMA)/m(Al)=60%、m(APS)/m(MMA)=10%时,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与接枝效率可达较优值;复合粒子的失重是由于有机聚合物的分解造成的,而其增重则是由于AlN形成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得可用于木器底漆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反应型乳化剂DADMAC、种子引发剂AIBA、功能单体GMA用量及乳化剂配比、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型乳化剂DADMAC质量分数为单体总量的0.45%,种子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引发剂总量的0.4%,乳化剂配比m(核)∶m(壳)=1∶1,功能单体GMA质量分数为1.2%,软硬单体配比为m(MMA)∶m(St)∶m(BA)=18∶13∶10时可制得性能较佳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13.
在单螺杆挤出机上,利用大分子间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就地增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合金。考察了催化剂的配合,用量及增容母料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反应挤出,可以生成HDPE-g-PS;苯乙烯单体(St)的加入,有利于接枝物的形成;对于m(HDPE)/m(PS)=70/30的合金体系,加入0.8份无水三氯化铝,0.5份苯乙烯单体,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采用m(HDPE)/m(PS)/m(AlCl3)/m(St)=50/50/0.8/0.5增容物为母料,添加30%~40%时,m(HDPE)/m(PS)=70/30合金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秸秆接枝丙烯酸丁酯制备吸油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反应基材、丙烯酸丁酯为接枝单体、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BDDMA)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吸油材料。考察了物料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材料的化学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油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秸秆)∶m(丙烯酸丁酯)=1∶1、w(引发剂)=0.6%、w(交联剂)=0.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合成的吸油材料对甲苯的吸油率为5.8g/g。  相似文献   

15.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MAA)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接枝共单体,制备了ABS-g-(MAA-co-St)双单体熔融接枝物。研究了MAA、St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A、St用量均为6 mL时,ABS-g-(MAA-co-St)的接枝率最高,可达4.96%。探讨了ABS-g-(MAA-co-St)对ABS/膨胀型阻燃剂(IFR)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当ABS-g-(MAA-co-St)添加量为6份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可达3.07 kJ/m2、37.2 MPa,且在力学性能有所提高的同时,复合材料阻燃级别仍可达FV-0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燃灯法测定柴油中硫含量.用相转移催化氧化-萃取法对柴油脱硫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氧化剂、催化剂和相转移剂的用量和萃取剂种类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180 min,过氧化氢与柴油的体积比为0.08,V(HCOOH)/V(H2O2)=0.5时,TBAB与柴油的质量比为m(TBAB)/m(diesel)=0.001,选用DMF为萃取剂,柴油的脱硫率为90.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合成淀粉接枝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阳离子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方法。考察了不同的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并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 :m(淀粉 ) :m (DMDAAC)为 1∶4 ;单体总浓度为 35 % ;引发剂浓度为 0 .8mmol/L ;pH值 2~ 3;反应温度 5 0℃ ;反应时间 6h。并对制得的产物进行了絮凝性能实验 ,结果表明该产物具有良好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温型降滤失剂。通过正交试验和条件试验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引发温度40℃,引发剂质量分数0.010%,pH=4.0,m(AMPS)∶m(AM)∶m(AA)=10∶26∶4,在此条件下得到产物特性黏数为7.52 dL.g-1。对其结构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在淡水基浆中对产品的降滤失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耐温和降滤失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分子筛ZSM-38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锆基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催化乙酸乙酯的合成。FT-IR、XRD表征及实验结果表明,负载Zr(SO4)2后的催化剂与载体ZSM-38相比具有更多的L酸中心,硫酸锆以非晶态形式高度分散在分子筛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性能。当Zr(SO4)2负载量为30%(质量分数),焙烧温度为200℃,乙醇与乙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乙酸质量的4.8%,反应时间2h条件下,乙酸转化率可达89.6%,乙酸乙酯的选择性接近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