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孟浩亮  谢纯  张泽岑 《中国园林》2010,26(5):96-100
成都杜甫草堂为"诗圣"颠沛流离入蜀时之居所,毗邻浣花溪畔而筑,后经历代修葺而完善保存至今。草堂园林素朴典雅,建筑古朴无饰,集众艺术之大成于一体,诗景相融,史境相通,营造出不可复制的诗意园林空间。从诗、书、画与园林艺术的结合,以及人文意象与自然意象的融合方面探讨了成都杜甫草堂诗意园林空间的特色,并进一步对其打破传统祠堂园林的布局方式、主体建筑构造特点和造景要素的配置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杜甫草堂的景观艺术,从景观美学特征、景观审美要素及园林景观要素三个方向阐述了杜甫草堂之美,指出杜甫草堂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3.
邓佳  傅娅 《山西建筑》2022,(8):155-160
杜甫草堂是极具代表性的巴蜀古典园林,其造园思想与艺术水平值得研究探讨.利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杜甫草堂的视域范围进行分析,以视域最大直径、视域直径方差、视域面积、圆度、游离度5个视域变量为例,在其可行层即游览路径上均布视点,对其可视范围的园林空间进行量化分析.使得本来"虚无"的空间变成具体的可研究对象,使得空间能够被转化为精...  相似文献   

4.
草堂寺解放前为成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蓉城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其建筑古朴,环境幽静。由于杜甫旧宅与草堂寺毗邻,故人们一提到草堂寺就自然地把它与杜甫草堂联系在一起,几乎成了杜甫草堂的同义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草堂寺在历史上实非『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杜甫草堂。  相似文献   

5.
浅谈园林空间中的虚景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璟 《山西建筑》2009,35(22):350-352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指出传统园林空间早巳将自然虚景营造运用其中,通过入的感知而获得了诗意的意境美,并阐述了古典园林中的留白、光影、声色的自然虚景,从而使园林诗意的艺术境界有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草堂考     
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史称“工部草堂”或“草堂”,清代改称“工部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杜甫草堂”。它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就在同一区域,历史上曾有一座规模宏伟、香火极旺的佛教丛林,人称草堂寺或抚安寺。杜甫草堂和草堂寺是何关系?历来众说纷织。有人说“草堂因寺得名”,也有人记杜甫离成都东下后,其草堂旧居由节度使崔宁改建为别墅,供其妻任氏居住。后来任氏崇佛,效前人“舍宅为寺”以示虔诚,故有草堂。论点相距甚远,难有定论。笔者愿以窥管之得,将杜甫草堂之历史沿革奉诸学界同仁.依余愚见:草堂寺与杜甫草堂乃两座功能各异的园林、前者为宗教净土,后者为名人祠宇,清中叶虽曾增派僧人管理工部祠,但它并不是佛教寺院。杜甫在各地的故居都称草堂,如三台的“梓州草堂”,奉节的“西草堂”等,均可证明草堂与草堂寺在名称上纯属巧合,完全不存在继承之脉络和名称之借鉴。  相似文献   

7.
园林中的虚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园林中的虚景包含非常广泛,现通过古诗、古典园林理论与实例,分别对空间、光影和声、香等方面进行研讨,试图以小见大,触类旁通,揭示虚景的奥秘,扩展人们的欣赏视野。并对现代园林中重实轻虚的弊端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8.
四川园林的置石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凤 《中国园林》2003,19(2):77-78
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为了让置石在现代园林中发挥作用,该文分析了置石在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公园等园林中形成的景观特点,归纳总结了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组景手法。  相似文献   

9.
1环秀山庄修复规划与设计 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清道光末年为汪氏耕荫义庄,亦称颐园.园林面积不大,仅0.1hm2.全园以山为主,以池为辅,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叠山理水的精髓.在小空间范围内,凝聚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山水画的美学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的特点在于"境生于象外",象为实,境为虚,实中有虚,虚从实来.正如园林中的一亭一阁通过特定环境,可产生无限的空间,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一样,园林中的一山一水通过艺术处理,同样能凝集自然山水之精华,给人以广阔无穷气象万千之感.环秀山庄的假山就是一成功的典范.此山虽占地仅0.033hm2,高不足7m,但蕴含了群山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表现了岭之平迤,峰之峻峭,峦之圆浑,崖之突兀,涧之潜折,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  相似文献   

10.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是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的融合.草堂的诗歌让人体验诗人博大的儒家情怀;题名是对诗人起伏人生的追思;题对抒发了后人对诗人无限景仰之情.文学造就了草堂独特的意境,丰富了主体对草堂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王玲 《山西建筑》2012,38(11):219-220
介绍了江南古典园林意境的美学含义,并阐述其建筑空间意境美的特点,以拙政园和留园为例论证了建筑空间意境美的具体体现,指出江南古典园林的意境是由"意"——园主的思想感情和"境"——园林景观两个要素组成的。  相似文献   

12.
园林意境空间的创造和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钊义 《山西建筑》2003,29(1):183-184
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绘画相生相长、同步发展,追求诗情画意的崇高境界,让人们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想象和体味,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张梁 《山西建筑》2003,29(3):264-265
介绍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阐述了园林景观与宇宙的融合,审美者与园林、宇宙的融合之间的,描述了生境、画境、意境的创作过程,以助于认识中国园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凯  梁红  赵鸣 《建筑与文化》2016,(10):214-215
园林诗词随着文人造园的产生和园居活动的频繁,逐渐形成一支风雅华丽的诗歌种类。唐宋园林诗词在不同时代审美转变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影响下不断变化。本文通过诗词中"物境、情境、意境"和园林中"生境、画境、意境"的对比,探索园林诗词的"三境"特点。并从"三境"出发,研究唐宋诗词意境流变的物质基础、哲学思想和社会背景,阐述园林诗词意境流变的动态变化并剖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园林植物的意境营造现状,文章以《广群芳谱》传统植物志为主要研究材料,以植物竹为例,用全新的视角对《广群芳谱》中植物的意境描写进行解析,分析并梳理其意境表现方式,并将其具象化,进而探讨《广群芳谱》对当代园林植物造景新的启示,以期给当代园林植物的意境营造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漪碧涵虚天人合一--保定古莲花池创作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俊婷  王其亨 《中国园林》2005,21(12):69-72
融园林、书院、行宫三位一体的古莲花池历经沧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时代特征。莲池寄情山水、崇尚自然,龟藏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体系。通过对莲池意匠的分析,解读其在工程技术、艺术形象等方面的创作思想,解剖其隐藏在形式语言背后的文化思想及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教学模式是中国园林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而古典园林“形”的塑造”与“意”的升华,及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设计中学生较难把控的内容。本文以一份以书法为主题的宋式园林设计为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设计全过程,复现了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从立意构思为始,在分析宋式园林的空间格局基础上为本课题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以宋代四位书法家的承续关系和艺术风格为线索,探讨其在园林空间形态上的转译方式和意境表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意境营造入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之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阐述了现代园林造景中意境营造如何继承与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苏州园林看中国景观意境的营造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景观意境的含义及构成要素,从文化渊源和营造意境手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苏州园林意境的形成原因及表现手法,总结了苏州园林景观意境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以提升现代景观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楚芳芳 《山西建筑》2012,38(2):213-214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了解和认识,结合现代园林的特点,就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的优势,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作的艺术手法,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式园林景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为园林艺术特有的意境创造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