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浸泡腐蚀试验及电化学试验研究了混合树脂粉末对阀冷系统6063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阴阳树脂分解产物与溶出物含量增多,溶液酸化,表现为溶液电导率上升,pH下降;混合树脂粉末、电流均会加速6063铝合金的腐蚀;电化学测试表明混合树脂粉末使6063铝合金的自腐蚀电位负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电化学阻抗谱中容抗弧半径减小,极化电阻减小,即混合树脂粉末溶液中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降低,腐蚀加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考虑阀冷系统中混合树脂粉末对6063铝合金的腐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浸泡腐蚀试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乙二醇对换流站阀冷系统6063铝合金的腐蚀影响。结果表明:不论通电与否,乙二醇均加速6063铝合金的腐蚀,乙二醇含量越大,腐蚀越严重,且通入10mA直流电流后,腐蚀速率更大;同时,乙二醇被氧化生成乙醇酸、乙二酸等腐蚀性物质,加快6063铝合金腐蚀。因此,阀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应重视乙二醇对6063铝合金的腐蚀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HCO3-浓度为0.08 mol/L及不同浓度配比的SO42-和Cl-混合溶液中,利用循环极化电化学测试方法和SEM,对Cu工作电极的循环极化行为和点蚀表面形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SO42-或Cl-均能促进Cu的阳极溶解,且二者间存在交互作用.Cl-能降低Cu电极的腐蚀电位,增强其电化学活性.在点蚀敏感区域图中,Cu发生点蚀的临界Cl-浓度为0.02 mol/L.当Cl-浓度较低时,SO42-对点蚀敏感性无影响;当Cl-浓度为中等时,SO42-抑制点蚀;当Cl-浓度较高时,SO42-使Cu点蚀敏感性先升高后降低.无论SO42-浓度的高低,Cl-都能促进点蚀.在本研究体系中,Cu的点蚀敏感性强烈地受到Cl-和SO42-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浓度配比的HCO3-和SO42-混合溶液中,利用循环极化电化学测试方法和SEM,对Cu工作电极的循环极化行为和点蚀表面形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电位范围的循环极化实验中,Cu的点蚀行为可分为活性溶解型点蚀和钝化膜破裂型点蚀;随SO42-浓度的升高Cu点蚀的敏感性增大.由于HCO3-与SO42-的协同作用,随HCO2-浓度升高点蚀敏感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钝化膜破裂型点蚀中,SO42-提高Cu点蚀的诱发能力;HCO3-降低Cu点蚀的诱发能力.2种离子对点蚀自修复能力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Cl-与SO42-对奥氏体不锈钢腐蚀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阐述了Cl-与SO42-对不锈钢腐蚀影响的原因,总结了不同研究者对SO42-具有抑制不锈钢在含Cl-溶液中腐蚀的原因,分析了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某核电厂除盐水系统连通管线改造完成后,连通管线内的水在静置一定时间后,Na+和SO42-含量偏大超标。本文根据现场实际工况制作了试验装置,并对一系列浸泡试验进行离子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管道母材20#钢是导致管内介质Na+和SO42-含量超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阀冷系统实际运行温度50 ℃、通10mA直流电流条件下进行了6063铝合金试样的浸泡腐蚀实验,通过电化学测试、试样失重以及金属表面形貌特征分析(SEM、EDS、XRD、AFM),研究了泄漏电流、乙二醇与丙二醇2种防冻液(典型浓度为20%)对6063铝合金的腐蚀特性.结果 表明:6063铝合金在乙二醇和丙二醇溶液中...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0359铝合金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连续盐雾腐蚀实验模拟海洋大气环境对0359铝合金进行了加速腐蚀研究,考查了温度对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点蚀深度,同时应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技术对加速腐蚀后的0359铝合金试样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45℃时,腐蚀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容抗弧半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腐蚀速率增大;当温度高于45℃时,随温度升高,腐蚀电流密度有减小的趋势,容抗弧半径有增大趋势,腐蚀速率减小,腐蚀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化学方法、电化学阻抗谱以及失重实验法研究CO2-3浓度、pH值以及温度的改变对工业钛材在盐卤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其电极反应过程,并借助金相显微镜观察失重腐蚀实验后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试样在盐卤水中的耐腐蚀性能随着CO32-浓度和pH值的增大递增,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递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先减弱、后增大,当浸泡时间为7 d时,年腐蚀深度最大;试样在盐卤水介质中的电极反应是不可逆的,其腐蚀反应既受活化极化控制,又受溶液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EIS、动电位极化曲线、浸泡腐蚀实验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飞机起落架AMS4340M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AMS4340M钢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浸泡过程中合金的腐蚀方式主要为均匀腐蚀。XRD测试结果显示,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较少,Fe2O3、Fe3O4的衍射峰较弱。电化学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合金钢表现为阳极活性溶解,极化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钝化特征,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AMS4340M钢的自腐蚀电位 (Ecorr) 逐渐增大,最大约为-225 mV,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减小 (Icorr),最小为0.004 μA·cm-2,合金的耐蚀性增大,腐蚀速率逐渐减小。AMS4340M钢的阻抗谱在低频区域和高频区域均由一个容抗弧组成,其中,浸泡240 h状态下试样的容抗弧半径最大,总阻抗最大。  相似文献   

11.
用电化学实验、浸泡实验与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研究铸造AZ91 镁合金在不同浓度比例的CO32-/HCO3-溶液体系中的应力腐蚀(SCC)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AZ91 镁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降低。点蚀是AZ91镁合金在该实验体系下的裂纹萌生源,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萌生于点蚀底部的微裂纹会逐渐扩展形成主裂纹,主裂纹靠吞并其前端的微裂纹向前扩展,直至发生SCC失效。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Cl-, Cu2+ and Fe3+ ion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aluminium alloy 6063 (AA6063) in ethylene glycol and water solutions at 50 °C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and immersion methods. Cl - resulted in pitting corrosion of the alloy. In the Cl--free solutions, Fe3+ was prone to accelerate uniform corrosion, while Cu2+ tended to accelerate pitting corrosion. Severe pitting corrosion of AA6063 was observed in the cases of Cl- combined with Cu2+ or Fe3+,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Cl- combined with Cu2+ and Fe3+ ions.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Cl- on the 316L stainless steel in simulated cooling water has been studied using polarization curve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Mott-Schottky plo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echniques. Cl- concentrations vary from 200 to 900 mg/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Cl- concentration in simulated cooling water. The increase of Cl-concentration leads to the shift of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towards the positive direction. Mott-Schottky curves show that in the passive film, Cr2O3 and FeO at the inner layer exhibit P-type but Fe2O3 and CrO3 (CrO42-) N-type semiconductive properties. The SEM/EDX data demonstrate that elements such as Fe, O, C, Si and Cl as well as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and aluminum are presen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etal.  相似文献   

14.
采用动电位扫描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Q235钢/导电混凝土在盐碱土、黄棕壤、红壤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土壤环境因素对腐蚀过程的影响规律,并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计算了土壤中各离子对导电混凝土中Q235钢腐蚀过程的影响权重.结果 表明,加速腐蚀45 d后,Q235钢/导电混凝土表面出现孔洞、边缘出现细微裂纹.Q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失重法、扫描电镜 (SEM)、X射线衍射仪 (XRD) 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A12-T4铝合金在盐雾环境下的腐蚀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2A12-T4铝合金的腐蚀失重量与腐蚀时间符合幂指数函数规律。腐蚀初期,在Cl-作用下2A12-T4合金发生点蚀,随后点蚀发展为全面腐蚀,电化学腐蚀产生大量Al(OH)3导致疏松腐蚀产物层增厚;腐蚀中、后期,外层腐蚀产物发生脱落,剩余致密堆叠的腐蚀产物层。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2A12-T4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容抗弧先收缩后扩大,最后略有收缩。  相似文献   

16.
将不同比例的装载缓蚀剂蒙脱土和环氧树脂混合制备出纳米复合环氧涂层。根据电化学阻抗谱 (EIS) 和盐雾实验对涂层的耐蚀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装载蒙脱土环氧涂层的水扩散系数为9.89×10-11 cm2/s,孔隙率为2.22×10-8,整个浸泡过程中阻抗值在109 Ωcm2以上,表现出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气暴露实验与室内加速腐蚀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雾霾环境下大气沉积颗粒物对低碳钢初期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离子色谱仪、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颗粒物及腐蚀产物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碳钢表面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尘 (以O、Si、Al、Ca等元素为主),包含可溶性盐 (SO42-、NO3-盐等) 和沉淀不溶成分 (主要含Al、Si等元素)。碳钢表面沉积颗粒物加速低碳钢初期腐蚀过程,且沉积颗粒物越多腐蚀越严重,这与颗粒沉积物的吸湿性及可溶性盐诱发碳钢的溶解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