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HP40钢(%:0.35~0.45C、24~27Cr、34~37Ni、≤0.5Mo)辐射管在≤980℃服役2年9个月后开裂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服役过程σ-相的析出导致材料脆化是辐射管开裂的主要原因,开裂区服役温度高于未开裂区,开裂区析出σ-相粗大、数量增多、塑韧性显著降低,致使该区开裂失效.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海绵钛残留氯化镁对钛及钛合金熔铸的影响。在钛及钛合金铸锭生产过程中,由于氯化镁吸湿现象导致压制的电极块出现白色析出物、一次锭表面有潮湿的黑斑以及真空系统内沉积物水化等现象。残留氯化镁对真空熔炼及设备的危害主要有:①增大发气量,降低熔炼真空度;②使铸锭气体杂质含量偏高,气孔增加;③使铸锭中残留的高熔点颗粒增加;④腐蚀真空系统,降低设备寿命。最后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镁法生产海绵钛还原加料不及时、散热不及时,造成海绵钛蒸馏残余物氯化镁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采用液体氯化镁熔体循环的改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李金泽 《湖南有色金属》2011,27(3):28-29,70
文章主要针对在镁法生产海绵钛的还原后期,因液体氯化镁和海绵钛的热导率低,影响还原散热,导致大盖底板温度偏高,通过对大盖底板强制散热,降低大盖底板温度,减少四氯化钛对大盖底板的化学腐蚀来达到降低海绵钛钛坨上部铁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镁热还原法生产海绵钛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其生产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联合法海绵钛标准化生产的意义,从影响标准化生产的反应器内MgCl2剩余量和TiCl2加料量两方面因素进行了探讨。制作了一种含有活动法兰的排MgCl2管,用这种排MgCl2管与反应器连接时,能够保证每次都能安插到反应器底部,使MgCl2排放后剩余在反应器内的量相同,且剩余量很少,为下一个生产循环准确计量还原剂数量奠定了基础。提出了以排放MgCl2的压力变化计算MgCl2的排放量,从而间接判断实际TiCl2加料量。以此方法控制海绵钛坨大小,已经精确到几公斤,完全可满足联合法海绵钛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着重分析了热处理炉辐射管使用过程中失效和损坏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热处理炉在生产过程中有辐射管失效的现象发生,辐射管失效主要表现为辐射管弯曲变形,辐射管从吊挂上脱落,造成内管受挤压破裂,导致辐射管的变形损坏。从炉温变化的影响、吊挂受力作用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辐射管损坏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达到了提高辐射管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熔盐氯化法海绵钛生产技术包括熔盐氯化-铝粉除钒-还原和蒸馏-氯化镁电解。本文概述了我国海绵钛生产现状,对熔盐氯化法海绵钛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和评价,指出其工艺中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大部分海绵钛生产企业采用外购TiCl4原料通过镁热还原法来生产海绵钛,但对该过程的副产物熔融氯化镁没有综合利用,氯化镁保存难度较大,从而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诸多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提出以钛冶炼过程中蒸馏工序段熔融氯化镁为原料,在通氧条件下,熔融态氯化镁直接热解,得到产物氧化镁和氯气,氧化镁既可直接利用,也可用于分解制取镁,而氯气则可进入沸腾氯化工艺,从而实现钛生产过程中的镁氯循环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通过对反应热力学、热化学的计算以及实验模拟来确定气相反应的主反应器文丘里管的尺寸。文丘里管的尺寸设计为:收缩段长度为136 mm,扩压段长度为343 mm,喉口段长度为32 mm。喉口处引射口直径为25 mm。入口圆筒段长为100 mm,出口圆筒段的长度为30 mm。材质选用镍基合金高温材料MA956。  相似文献   

9.
<正> 生产海绵钛的下抽真空式还原—蒸馏炉是作者在“还原—蒸馏炉”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优点是,还原结束后炉底部的镁和氯化镁可直接从连接管放入冷凝器,不需用电加热变成气体后由上部抽真空排出。不仅节电,而且缩短了蒸馏时间,同时使钛坨中的氯化镁容易蒸馏彻底,它是我国目前海绵钛生产中最理想的生产炉。  相似文献   

10.
遵义钛业     
<正>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唯一的海绵钛全流程冶炼企业,座落在"遵义国家钛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民用工业军品配套重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海绵钛、金属镁、精四氯化钛、氯化镁。产能24000吨。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出口创汇近一亿美元。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出我国首炉8吨炉海绵钛产品,列为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拥有世界上唯一的12吨炉海绵钛生产技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科技部  相似文献   

11.
某型轨道车辆一系轴箱钢簧在服役期间频繁出现断裂失效现象,影响运行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运维成本。为分析钢簧失效原因并延长其服役寿命,对钢簧开展了断口材料测试和分析,明确其为典型的疲劳失效;同时根据相关动态测试结果,明确了钢簧失效原因是车轮十阶多边形激励主频与钢簧固有频率重合,产生共振,加剧钢簧的疲劳失效进程。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提出优化弹簧结构参数的方案,并根据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优化方案的效果以及整车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优化方案后,钢簧所受动应力明显减小,优化效果明显,整车动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反应带对钛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钛作为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具有质量轻、耐腐蚀、耐磨损的特点,广泛用于航空、航海、化工、石油等工业部门。在工业化生产海绵钛的工艺中,镁还原-真空蒸馏是最有竞争力的工艺,在海绵钛生产中占主导地位。随着设备的大型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镁法生产海绵钛的成本已接近民用的范围,产品质量亦逐渐提高。因此钛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镁法生产海绵钛是在高温和惰性气体保护下,在密闭的反应器中用镁还原四氯化钛,得到钛和氯化镁,最后用真空蒸馏或浸出的方法除去钛坨中残留的镁和氯化镁杂质,得到纯净的海绵钛。还原过程中被镁从四氯…  相似文献   

13.
镁还原法生产海绵钛工艺是一种镁钛联合法。我厂从1966年生产海绵钛以来,历年虽有产量的增长,但在工艺流程上还很不完备。例如:设备不配套,消耗指标高,"三废"较严重等。其中以氯化镁电解  相似文献   

14.
对I型炉海绵钛生产过程中蒸馏设备特点和蒸馏操作工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蒸馏通道堵塞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蒸馏通道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泵的有效抽速与镁和氯化镁挥发量不匹配、真空蒸馏系统气密性不良、蒸馏罐与冷凝器间温度梯度控制不合适。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海绵钛产品中Cl~-杂质的来源及控制措施。为了降低海绵钛产品中Cl~-杂质的含量,提高产品品级率,分析了海绵钛产品中夹心MgCl_2产生的机理,通过对还原-蒸馏生产过程中的还原加料速度、温度、穿火程度、蒸馏升温快慢、冷却水量控制以及高恒温终点的判断和加镁过程杂质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夹心氯化镁的形成,控制Cl~-杂质对海绵钛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I型炉海绵钛生产过程中蒸馏设备特点和蒸馏操作工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蒸馏通道堵塞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蒸馏通道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泵的有效抽速与镁和氯化镁挥发量不匹配、真空蒸馏系统气密性不良、蒸馏罐与冷凝器间温度梯度控制不合适。  相似文献   

17.
遵义钛业     
《钛工业进展》2013,(3):F0004-F0004
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唯一的海绵钛全流程冶炼企业,座落在“遵义国家钛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民用工业军品配套重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海绵钛、金属镁、精四氯化钛、一氯化镁。产能24000吨。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出口创汇近一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某厂锅炉二级过热器管带负荷运行25 h即发生爆管,管壁涨粗,爆裂口张开呈喇叭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测和金相组织分析等检测手段,对该二级过热器管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管裂口处显微组织随变形方向被拉长,管体组织无明显变化,但钢管外表层氧化和脱碳严重,同时表面出现沿晶小裂纹,说明管壁在短时间内受到较高温的烟气冲刷,导致材料强度下降。短时间内高温过热是过热器管爆管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蒸馏工序是分离海绵钛和氯化镁的关键工序,蒸馏效率会影响产品罐中残留氯化镁以及过剩镁的去除,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蒸馏效率低会延长占炉周期,增加蒸馏电耗,影响生产效率。传统蒸馏工艺改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等方面,但对于提升蒸馏表面积的研究较少。通过还原前在反应器内插入钛棒增大海绵钛中部的蒸馏表面积,可在同等蒸馏物浓度和蒸馏温度的条件下达到提高海绵钛蒸馏效率的目的。研究表明,在保证氯化镁完全蒸馏的前提下,增大蒸馏表面积可明显提高海绵钛蒸馏效率,蒸馏时间由120 h降至105 h,降低蒸馏电耗,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海绵钛生产工艺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镁的综合利用问题,提出以钛冶炼过程中蒸馏工序段熔融氯化镁为原料,在通氧条件下,熔融态氯化镁直接热解,产物为高附加值的氧化镁和氯气.本文针对气相反应,设计主反应器文丘里管的形状与尺寸、盛装容器的形状与尺寸、电阻炉的选取及收集装置的选取与其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