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1999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拍摄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至今已经有三年多了,在这期间我参与了许多部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音频制作,其中包括几部专题类节目。五十年国庆高清现场录播工作及戏曲节目的专场录像等。2001年广电总局计划在中央电视台实施高清晰度电视试点工程项目,我作为音频方面的项目负责人参与了该项目的研讨与音频前后期机房的设计与论证,通过这些工作探索出了一些关于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与音频技术方面的经验与观点,希望它们能对今后高清晰度电视声音的制作与发展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现状,笔者首先从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有线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传输、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高清晰度电视与数字电影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2,29(2):126-127
正当高清晰度电视剧《天下粮仓》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热播时 ,2002年“高清晰度电视(HDTV)制作技术研讨会”在北京热烈、有序地举行了。这次研讨会是应广大节目制作人员的要求 ,在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与Sony 公司的联合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召开的。它不仅为更多用户了解高清晰度节目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而且对高清晰度电视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一次以节目制作 ,特别是以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为主题的技术研讨会2002年1月23日至24日 ,2002年高清晰度电视制作技术研讨会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陈克新  白宇  沈齐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34(12):30-30,32,34,36
目前,标准清晰度电视向高清晰度电视的过渡时期,如何在兼顾现有标清节目制作的同时建设一个面向未来的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是所有电视节目制作单位都要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介绍的"中央电视台多演播室共用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推进中央电视台高清晰度电视发展进程,12月5日,中央电视台台总编室和技术系统在梅地亚中心联合召开了“2004年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通报会”,就明年的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和技术事业发展进行动员和布置。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从建国50周年庆典开始试验播出高清晰度电视,现在每晚播出2小时。由于缺少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播出的内容主要是把现有的标准清晰度节目上变换为高清格式播出。根据广电总局2010年事业发展计划纲要中关于“2003年将在大城市开播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推进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做好节目储备和人材培训工作”的要求,中央电视台在2002年末建成了400平米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这是中央电视台建设的第一个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在全国也是首例。该演播室可以同时录制高清晰度和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按照“立足现有栏目录制播出,贮备高…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在国际会议中心的报告大厅里,来自政府部门、影视机构、国内外运营公司和设备厂家的代表为与会者描绘了高清晰度电视发展的美好前景,并展示出其正在蓬勃兴起的良好势头,从目前美国、欧洲、日本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时间百分比、应用领域,从市场运营模式、接收条件、以及设备技术性价比的提高情况,从国内高清晰度节目制作量,数字节目平台、传输收看模式的建立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HDV格式的技术特点,用与DV格式对照的方法,论述HDV在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定位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指出:“建立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示范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制作工艺与技术,为高清晰度电视的试验与播出提供节目源。……”在我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已被列为国家重大科研产业工程项目,是国家确立的“十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的高技术建设工程之一。但是我国开播HDTV节目还面临很多问题,如关于数字有线电视和地面广播的标准尚待完善;我国已经现有约3.7亿台模拟接收机,国内年产三千万台普通电视机的生产能力还在旺盛时期,如何避免过大的冲击等。尤其是高投…  相似文献   

10.
刘宪坤 《今日电子》1994,(12):70-74
三、高清晰度电视3-1方式环绕声广播试验 高清晰度电视的节目制作方案,按传统就是电视剧、音乐以及体育资料,其中一部分用3-1方式进行环绕声制作,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在制作初期,用杜比方式或2-2方式等进行制作,但现在采用最适合高清晰度电视的方式—“3-1方式”。 以前在后期制作中进行环绕声制作,像“演唱大赛”、“电视剧—出发”、“大相扑酣战”等。但是在1988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125/60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HDTV) standard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HDTV, which differ from those of conventional television. They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a worldwide unified studio standard. They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125/60 standard and efforts to establish it a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status and future of HDTV as regards equipment, program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Currently available Sony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HDTV) products for program production are examined. These include cameras, a digital HD recorder, a 1/2-in videocassette recorder, optical disk playback equipment, a digital HD frame recorder, an HD downconverter, large screen reference monitors, and an electron beam recorder. Some HDTV equipment from other manufacturers is briefly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3.
杨寿堂  章晓亮 《电视技术》2007,31(10):72-73
提出并分析了平台构建与高效运作的具体方法,阐述了在高清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并对系统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首先简述本实验室开发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机顶盒结构,然后提出基于该机顶盒的硬盘节目录放功能的实现方法。方法被证明是成功的,满足了高清晰度电视硬盘节目录放功能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We examine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erformance of HDTV coded using the MPEG-2 video coding standard.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seven HDTV sequences selected to cover a broad range of program materials in terms of scene content, complexity, motion speed and direction. The selected material was digitized in a 4:2:2 format with HDTV resolution and coded using the MPEG-2 main profile/high level syntax. Formal subjective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by non-expert viewers on the sequences coded at a bit rate of 18 Mbits/s. Since MPEG-2 allows a great flexibility at the encoding end, we also examined the impact of various MPEG-2 encoding parameters on the quality of the reconstructed HDTV video sequences. The parameters include bit rate, the structure of picture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temporal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conomically attractive system for the hierarchical evolution of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HDTV) compatible with the NTSC installed base. It describes the two main signals of this system: HDMAC-60 and HDNTSC. The first, HDMAC-60, is a feeder signal for use between the program origination and program redistribution points, and used also as a DBS emission format. The second, HDNTSC, is a delivery signal for high definition terrestrial broadcast, CATV distribution and VCR plus laser video disc applications. We propose this emission system as a means for transmitting HDTV pictures to consumers on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use of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RDTV) equipment to reduce costs in programme production. It is also clear that the wider aspect-ratio of HDTV, and the absence of picture impairments, would be very attractive to many consumers if delivered at the right price. In fact, it is not unreasonable to suggest that a successful system for the delivery of HDTV to the public could both differentiate and enhance the value-of the programming supplied, and give rise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nsumer TV sets. Moreover, the opportunity for HDTV distribution extends beyond broadcast and cable technologies to VCR tape and video disc. Therefore the possibility exists that these distribution industries might be bypassed unless a practical HDTV signal format is devised.  相似文献   

18.
数字HDTV TS流无缝拼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建国  张文军 《通信学报》2004,25(5):119-124
针对两个不同数字HDTV TS节目流播放切换时产生短暂的黑屏进行研究。提出了调整第二个数字HDTV TS节目流解码、显示时间,使它解码、显示时间同第一个节目流解码、显示时间连续;调整拼接点处ES流码率,防止EB1缓冲区下溢两种方法来实现两个不同数字HDTV TS流的无缝拼接,除去了两个流一起播放时产生的黑屏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清频道的增多,一些电视台具备了多声道环绕声节目的制作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节目。但由于环绕声节目的拾取、制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传输中应用的信源编码又会对声音质量带来一些损伤,使得有必要对声音质量进行评价。笔者以曾经进行的数种音频编解码算法的主观评价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环绕声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用于高清晰度电视(HDTV)接收机芯片中的视频后处理屏幕显示单元,实现了在监控系统中加入屏幕显示信息(包括节目表、节目信息、频道选择信息等),重点介绍了实现该功能的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