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氨氰浸金技术在老柞山金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蔡世军  王玲玲 《黄金》2001,22(1):45-47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采用氨氰浸金技术处理含铜金矿石(含铜0.35%),在工业试验期间,氰化钠节约了115t,金回收率提高了6.38%,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管则皋  胡真 《黄金》2000,21(8):33-34
通过分析影响含铜金硫精矿常规氰化提金的因素,提出用浮选方法把含铜金矿精矿分成金铜精矿和金硫精矿,金铜精矿用加压氧化酸法提铜,提铜渣和金硫精矿分别用常规氰化法提金,该工艺消除了铜对氰化过程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3.
某中硫含铜金矿石的细菌预氧化——堆浸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盛艳玲  韩晓光  李珊 《黄金》2003,24(3):38-40
河北某金矿矿石属中硫含铜难浸金矿石,其中包裹金含量达28.77%。该矿石常规全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51.78%。本试验在堆浸前对矿石进行了细菌氧化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0-5mm粒级矿石经45d氧化后,Fe的氧化率为28.16%,S的氧化率为25.43%,Cu的氧化率为44.62%,氰化堆浸金的浸出率可达80.35%。  相似文献   

4.
含砷碳质金矿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镇沅含砷碳质金矿进行了几种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与比较。该金矿既含砷又含碳,并且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呈显微、次显微金被包裹于硫化物中。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浮选精矿含As>0.5%,不能直接销售给冶炼厂火法冶炼;如果就地用氰化法直接提金,则金浸出率只有26%左右;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作者用氧化焙烧、加压氧化酸浸、细菌氧化处理、在碱性介质中微波处理等方法对该金精矿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含砷金矿石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的渗滤柱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湖南龙王江含砷金矿石的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的渗滤柱浸的实验结果。在摇床实验基础上,模拟渗滤堆浸,进行了9kg矿石/柱的渗滤柱浸试验。考察了矿石粒度、渗滤方式及细菌活性对渗滤柱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对该含砷金矿的氧化有一定选择性,当脱砷率为38.4%时氰化浸金率可达66.8%,脱砷率进一步提高对氰化浸金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含金硫化矿石的细菌氧化预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家河、龙王江等6个金矿金粒不同程度地被包裹在硫化矿物(砷黄铁矿、黄铁矿)中。采用细菌氧化预处理后再氰化浸金的技术方法试验,试料粒度多为一1 5ram、处理矿石量7~1 0kg,经细菌氧化处理2~ 3个月后,除一个金矿试料外,余均提高7金的浸出率 其中以龙王江金矿试料浸金效果较佳,该试料直接氰化浸全,金仅浸出27 ,经细菌氧化处理约2个月,金浸出率提高到7l~73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用细菌氧化预处理技术处理现行氰化堆浸提金技术难以奏效的含金硫化矿石,对低品位矿石、高品位的小金矿以及尾砂将是一种有希望的回收金技术。  相似文献   

7.
含砷金矿石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的渗滤柱浸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向兰  裘荣庆 《黄金》1994,15(3):30-34
本文报道了龙王江含砷金矿石的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的渗滤柱浸的实验结果。在摇床实验基础上,模拟渗滤堆浸,进行了9kg矿石/柱的渗滤柱浸试验。考察了矿石粒度,渗滤方式及细菌活性对渗滤柱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对该含砷金矿的氧化有一定选择性,当脱砷率为38.4%时氰化浸金率可达66.8%,脱砷率进一步提高对氰化浸金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矿石为低硫化物,含砷、炭难选冶金矿石,介绍了采用浮选、浮选精矿细菌氧化或焙烧氧化-氰化浸出两种不同回收金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适合该金矿的选冶工艺。  相似文献   

9.
建立含铜金矿氰化堆浸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是为了方便评价与处理这些复杂矿石。FrancoisCoderre与DavidG.Dixon通过模拟含铜金矿的氰化堆浸过程,考察了氰化物溶液中铜矿物的行为,提供并解释了在不同氰化物浓度下进行实验室柱浸试验所得到的数据以支持模型的建立。含铜金矿石的堆浸是很复杂的过程。根据矿石的矿物学特点,一般由4个不同的连续的阶段组成:(1)还原溶解Cu(Ⅱ)盐。在此阶段,铜和金以氰化物盐的形式沉淀,柱浸液中没有出现金。(2)铜、金氰化物的再溶解。(3)硫化铜矿物与元素金的浸出。(4)流出液中出现…  相似文献   

10.
难处理含铜氧化金矿抑铜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新型的选择性抑铜浸金新工艺处理含铜氧化金矿,该工艺加入抑浸剂(MZY)后进行氰化浸出,可达到抑铜浸金的效果,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石灰、MZY和氰化钠用量分别为18、0.5和1.2kg/t时,金、铜浸出率分别为83%~84%和4%~5%,新工艺的金浸出率高、铜抑制效果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1.
从含碳金矿石中提金工艺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定了一种从含碳金矿石中提取金的工艺方法,该方法采用氨水-煤油混合体系对矿样进行预处理,从而使可溶性铜形成铜氨络合物,使矿样中的碳吸附煤油而钝化,以消除碳在氰化过程中对金的吸附。在助浸剂H2O2存在的条件下,分别采用CaO和NaOH为pH值的调整剂进行氰化浸出,使金的氰化浸出率分别达到96.01%和97.79%,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碳酸盐、砷和铜含量高的“三高”金矿选矿回收难度较大的问题,采用原矿焙烧脱碳除砷—NH4Cl“闪速”浸钙—(NH42SO4浸镁铜—非氰浸剂药剂(swust-1)浸金工艺流程综合回收矿石中有价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950 ℃、焙烧时间为2 h、矿浆浓度为30%、-0.074 mm粒级含量为70%、NH4Cl浓度为3.0 mol/L和浸出时间为10 min时,矿石中Ca2+、Mg2+和Cu2+浸出率分别为82.88%、20.12%和16.75%;在(NH42SO4浓度为2.5 mol/L、矿浆浓度为30%和浸出温度为50 ℃的条件下,经过“两段”浸出,Mg2+和Cu2+浸出效果较好。经过“焙烧—浸钙镁铜”后,金的浸出率也大大提高。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处理后,钙、镁、铜和金的总浸出率分别可达96.18%、95.16%、80.51%和78.86%,提高了高碱性含铜金矿中有价元素浸出率和综合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某铜金精矿进行了高温加压氧化—氰化工艺试验研究,探讨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氧分压和初始NaCl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铜浸出率的影响以及后续氰化条件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条件下,即粒度-325目占90%、初始NaCl浓度40 g/L、浸出温度180 ℃、氧分压0.6 MPa、液固比5∶1、浸出时间2.5 h以及搅拌速度750 rpm,在氰化条件:振荡氰化、液固比2∶1、NaCN加入量10 kg/t浸铜渣和氰化时间24 h,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8.3%、94.7%和99.7%。该铜金精矿采用加压酸浸—氰化提取金银铜工艺具有对3种有价金属回收率高、氧化速度快、对矿石中杂质不敏感及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低品位含铜金矿柱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柱浸法对紫金山矿区含铜金矿进行浸出试验,分别考察矿样粒度、铜品位、喷淋强度、氰化钠喷淋浓度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堆浸法处理该含铜金矿矿样是可行的,对-80mm粒级在15天内金浸出率大于86%,浸出前期金、铜同时浸出,在浸出后期出现沉铜现象。  相似文献   

15.
缅甸某砷铜炭质金矿中的金系难浸矿物之一。直接用碳浆工艺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为60%。矿物中的铜在氰化过程中易形成Cu(CN)2 沉淀覆盖在矿物表面上,阻碍金的进一步氰化反应。研究中在金矿石中添加助浸剂后,矿石中的一些矿物与之反应,使金的氰化速度增加,浸出率达到了90%-92%。  相似文献   

16.
紫金山金矿是中国第一大金矿,属于低品位氧化金矿,随着开采标高的降低,金矿中的铜含量不断升高,给金矿堆浸、炭吸附和载金炭解吸—电积等工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详细考查了紫金山金矿的生产工艺,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含铜金矿堆浸过程中铜的行为,并对生产工艺参数优化提出了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工艺参数,尽量降低浸出液中的游离氰化物浓度,减少铜矿物的浸出,并增加喷淋液中铜氰络合物转化为氰化亚铜的量,降低含铜浸出堆浸—炭吸附体系的铜浓度,从而减小铜对金浸出和吸附的影响,降低氰化钠的用量,这对紫金山金矿堆浸和炭吸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品位金矿柱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低品位金矿进行柱浸试验研究,考察喷淋制度对金、铜浸出率的影响,探索了在现行堆浸条件下矿石浸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现行堆浸技术处理低品位金矿石是可行的,在合适的喷淋制度下,20天内金的浸出率可达84%以上。  相似文献   

18.
氯酸钠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NaC1O3氧化剂提高难浸金浸出率的研究成果。通过NaC1O3的添加,金的浸出率比直接氰化浸出时提高了65%,解决了该矿石金提取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配料—焙烧—酸浸—氰化工艺从含铜难处理金精矿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铜、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5.15%、98.18%、65.20%。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开发出的金精矿独特配料技术,使得铜浸出率大幅提高,工程化应用后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