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人素喜书画,紫砂茗壶自清代紫砂大师陈曼生后,时兴在壶身绘书、绘画表达思想或意境.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使紫砂壶成为了在宣纸上作画之后又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受体.紫砂壶聚合了书法、绘画艺术,比在纸上书画更值得赏玩.文人墨客们可以读书佐茶、提神醒脑,把玩紫砂壶悟道、怡情、养性.陶艺家在紫砂壶上作画,是以陶刻装饰的独特手法表现出来的,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为了一体.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陶艺家的文化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价值,一把紫砂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成为一件完好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2.
紫砂陶刻是紫砂壶的主要装饰形式,书画陶刻的装饰,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档次,“壶随字贵,字以壶传”。  相似文献   

3.
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陶刻装饰也是紫砂壶艺装饰技艺之一。紫砂陶刻装饰是通过钢刀雕刻,将中国传统诗、书、画、印集于壶上,通过毛笔画稿、或者捉刀直接刻(称之为“空刻”),采取阴刻、阳刻、琢砂等技法技艺,表现出具有浓郁的文人情怀、深厚的书画陶刻功底、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自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竹刀留名,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竹刀代笔以“大彬”落款,清代金石篆刻家陈曼生连同文人加入紫砂壶艺的设计、创作、装饰等,进一步推动了紫砂壶艺陶刻装饰的系统化与理论化,深化了紫砂文化艺术的文人气息与金石趣味。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在明代不少书画名家也加入了紫砂壶制作行列,让普普通通的紫砂壶逐步走上文人壶、艺术壶的轨道,使紫砂壶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壶、文化壶。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的有机结合,又加速了紫砂壶的艺术化进程,成为艺术品中的一枝奇葩。宜兴紫砂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壶式与装饰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壶型都在几何型壶(圆壶、扁壶、直筒壶、四方壶、六方壶)、自然型壶、(树竹型壶、花果形壶、动物形壶)、筋纹型壶、博古型壶几种壶型上打转。装饰也逃脱不了“素面素心”、“模仿象生”、“刻铭题画”、“加彩挂釉”这几种…  相似文献   

5.
紫砂陶刻是紫砂壶的主要装饰形式,书画陶刻的装饰,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档次,"壶随字贵,字以壶传"。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茶的载体就是茶具,在众多的茶具中以紫砂壶为贵.紫砂的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紫砂.陶艺家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在紫砂壶上托物寓意.紫砂壶的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金石艺术于一体,又创造了题词、题跋,更进一步地把紫砂壶艺推向了高层次的文化层.  相似文献   

7.
古人有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而“贵重如珩璜”、“贵重如流黄”、“赋于雕漆”皆是体现了紫砂壶自古以来所受到的赞誉.数百年来,宜兴紫砂壶名家辈出、精品纷呈,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追捧,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制壶艺人精湛高超的制作技艺,还在于历史文化的融入,尤其是将文人士子热爱的诗词、书画、文学、篆刻等等艺术融于一体,紫砂壶才增添了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才能超越泥胎土质的实用器皿,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一种精神气质的寄托,一份情怀风韵的遥想,一种艺术而获得了永恒的生命.一把好的紫砂壶,一把拥有永恒生命力的紫砂壶,必然是印刻着文化的筋脊骨髓.  相似文献   

8.
郑军 《江苏陶瓷》2012,45(4):38-38
明清以来,紫砂壶器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乃至各阶层喜爱的制品。文人酷爱紫砂壶,不仅是因为紫砂壶具有诸多泡茶的优点,紫砂壶为品位高的使用所实用,而且壶上的名家书画镌刻、金石气十足的诗词文字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换句话说,紫砂壶集书画、文学、雕刻、手工艺制作等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艺术品。一方面得益于宜兴优质的紫砂陶  相似文献   

9.
"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之一,造型独特耐看,具有文人色彩,历来受制壶者与欣赏者们的喜爱,衍生出多种风格.此件"龙瓢壶"在"石瓢壶"原型的基础上结合了龙图腾与文字装饰,进一步发挥了中华民族艺术特色与文化底蕴,展示了紫砂壶工艺的丰富与精湛,揭示了紫砂壶经典造型的魅力与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0.
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需要适应壶的意境和神韵,并在结合了壶体的造型特征进行格局的安排和设计。以壶为主,以陶刻为辅,让紫砂壶在陶刻的装饰下锦上添花。一件好的紫砂作品,加上诗书画意的修饰,用文学的精髓来彰显紫砂艺术的文化本质,使得紫砂壶的文人味愈加的浓厚。"壶随字贵,字随壶传"这是文人和紫砂艺人的合作成为历史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1.
紫砂陶刻是集器型、文字、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独特装饰技法.由于历代文人、书画家的参与,使紫砂壶"壶随字贵,字以壶传",极大地提高了紫砂壶的品位.紫砂陶刻有"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是先用毛笔或蜡纸印刷等方法在壶坯上起好稿,再按壶坯上的图画或文字用刀将它们刻去."空刻"是直接用刀如笔在壶坯上写字作画,空刻需要打下较深的书画功底方能胜任.陶刻的刀法主要有"双刀"、"单刀"、"碎刀(戳沙地)"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紫砂艺术对于提高制陶艺人的文化修养,无疑是一种开拓发展的“催化剂”.紫砂壶作为中国陶瓷大家庭中的一员,能够繁盛到今天,紫砂壶开阔的、兼容的文化襟怀,接纳、吸收其它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的特征,是其发展、成长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紫砂“西施壶”为例,阐述了“西施壶”的艺术造型、来历、陶刻装饰的创意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是世界上十分有名的中国传统陶制茗器,造型装饰极为精美,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紫砂壶制作、装饰技法繁多,陶刻即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紫砂壶装饰技法。本此件“永乐”紫砂壶便以陶刻装饰为其艺术特点,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此壶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以此更好地感悟此壶艺术性与陶刻技艺的精湛。  相似文献   

14.
放眼世界陶瓷史,中国紫砂壶艺的成型方式具有特殊性.装饰艺术的融入,也是紫砂壶艺术表现的一部分,共同成就了紫砂壶艺的艺术性.本文以《贤方壶》为例,通过对《贤方壶》的工艺及装饰的剖析,论述方器的镶接成型方式以及泥绘这一装饰技法,以此认识这件作品的工艺艺术和装饰艺术.通过紫砂作品《贤方壶》的艺术表现,以此走进作品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5.
据考,北宋之时江苏宜兴便盛产一种质地古朴纯厚、气质不媚不俗的紫砂壶,这种壶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于是自然而然地便成为当时士大夫阶层赏玩的对象.北宋文风开盛,文人把玩紫砂被视之为“雅”,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自然是一件“雅事”.紫砂壶的艺术始之于此,而一旦一种东西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参与进去,便很容易形成一种文化.茶壶的艺术,是中国悠久的陶文化与成熟于唐代的茶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在造型、泥色、铭款、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诸多方面,以壶为主体,融合诸多艺术品种于一身,在形式、内容方面和谐呼应、神形兼备.  相似文献   

16.
宜兴紫砂壶以手工成型为主,造型丰富,壶器的色泽古朴,还常以诗文书画的刻绘或仿生雕塑作为装饰,增添了壶器的文人气息,成为具有浓厚文化价值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茶具造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宜兴紫砂壶以技术精湛、雕镂兼长、富于创新而闻名于世。历史所流传的经典紫砂壶品无不精美绝伦,尤其是仿拟自然器物的紫砂壶,如"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等,均是极具自然生趣的自然型壶,更把紫砂壶艺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自紫砂壶问世以来,文人、学士争相参与制作紫砂壶。至今留存于世的紫砂作品,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才子佳人的诗词也被引入刻绘在壶器上。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紫砂壶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上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集书画、文学、诗词、金石、篆刻艺术形式于一体,从论茶延伸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化等领域,这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装饰层次,更将深蕴的文化内涵透在壶艺之中,从而提升了壶器的整体品味。紫砂"封侯壶"以自然界的景物为题材,将作品的自然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艺的形成,是历代陶工和民间艺人世代相承,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把茗壶若配上得体的雕刻书画装饰,便成为精美的艺术作品,紫砂雕刻装饰已成为一门融合金石、书画、诗词、文赋等多种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雕塑在整壶中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紫砂壶器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吴健 《山东陶瓷》2014,(1):45-45
正紫砂壶的文化情结并非一蹴而就,它向人文意识转变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极为漫长发展阶段,明代制壶大亨时大彬最先采纳文人墨客的建议,将紫砂壶设计成适合品饮的小把壶,而清代陈鸿寿和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十八式"等壶型,将书画、诗词、金石等艺术以陶刻的方式引入紫砂壶设计之中,大大丰富了紫砂壶艺术的生命力,从而真正将文人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直至今日依然不减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