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懂得写作与交流。就是说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对阅读的促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  相似文献   

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益于课外。”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因此,要创造一切条件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3.
韩霞 《网络科技时代》2008,(19):106-106
多读书、读好书,创“书香校园”、评“书香班级”,搞“读书月”、“读书周”……时下,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在小学校园内屡见不鲜。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但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花了不少时间让学生读书,可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不见明显的提高。我想,原因有许多,如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有高有低,  相似文献   

4.
敖媛媛 《网友世界》2014,(17):174-175
自古以来关于“造字法”众说纷纭,包括“六书说”、“四书说”、“三书说”与“新六书说”等。如汉代许慎的“六书说”对中国古汉字的构造原理进行详细分析论述,对后世影响巨大。其存在的缺陷在明清学者杨慎、戴震的质疑下也愈加明显。在此基础上,唐兰先生、陈梦家先生以及裘锡圭先生三人不断总结前人经验,以唐兰先生为开山之祖建立起的“三书说”,既囊括了“六书说”的优点,又有力地补充了其不足,对汉字构造的研究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对裘锡圭先生“三书说”的分类依据及形成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针对其中的假借造字进行详细评述,望与广大文字工作者共勉。  相似文献   

5.
语文作为一个工具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住“双基”,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发展。给学生读书、训练、议论的时间,通过阅读学会读书;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偶尔听得在日本能称得上“先生”的两种职业,一种是医生,另一种是教师;其中一个诊治人的生命,另一个雕琢人的灵魂。缘何称之谓“先生”我并没有考究,我想那应该是人们出于对自己生命和灵魂的珍爱与敬畏吧。一日,与同事说起日本人的这一礼数,同事不以为然:日本历史上向中国学习者诸多,想必这也是从中国学去的吧。而今,且不去说历史,若以“先生”相称,为人师表者又有几人敢应答?若要不愧对“先生”之称谓,还应淡泊明志,悉心苦读,躬身教育。时下,一些学校建立读书俱乐部、书友会之类,读书似乎又成为一种潮流,在网络日益充斥我们生活的今天,这多少有些返璞归真、回归教育本真的意味,或许,在数字化的校园里你又能找到了那一道久违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杜甫曾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直观的论述了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学生写作的内容和结构经常套用模板,确少灵魂情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后,作文教学的方法也出现了转变,而阅读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开始被语文教师所重视。但是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毕竟有限,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素材储备,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多语文教师进行了课外阅读拓展,并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靖程 《电脑时空》2012,(3):29-29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会到他们用于读书的时间没有增加,有时反而减少了。也许现代人需要一种相比传统书籍更好的阅读方式,电纸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最主要的内容,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但在目前的语文课堂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认为阅读课就是阅读——引导学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书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作文课就是写作文——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当学生的作文没写好,教师往往仅是认为学生课外积累不够,而没有从阅读教学上找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最主要的内容,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但在目前的语文课堂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认为阅读课就是阅读——引导学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书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作文课就是写作文——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当学生的作文没写好,教师往往仅是认为学生课外积累不够,而没有从阅读教学上找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田 《电脑校园》2002,(4):53-53
超星阅览器SSReader是一款优秀的国产数字图书阅读软件,通过它可以阅读到网上各大图书馆及出版社以PDG格式制作的近30万种数字图书,SSReader3.6更是创新了数字阅读的生活理念,创新了科研论文的资料搜集和写作方式,创新了书评交流和发表的模式,创造了一个新阅读、新创作、新交流的网上读书世界。有人说,阅读数字图书虽然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情,但恐怕也是件很复杂的事,如果使用过超星阅览器,你就会改变这种看法。如今,让人期待已久的SSReader3.6经过千锤百炼后终于发布了,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她的风采吧!读书笔记功能…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月28日,那个春雨绵绵的下午,我和老师们一起怀揣梦想踏上了快乐的阅读之旅。从此,伴着书香我们一路欢愉。三年多来,我们阅读着,思考着,书写着;我们坚守着,积累着,改变着。付出艰辛,收获快乐,如今“教师读书沙龙”已经是校园里的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耆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加强学生语感,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用Word采写文章,通常都在白底黑字的模式下写作。也有些朋友却喜欢在“工具”-〉“选项”中的“常规”中选上“蓝底白字”换一种效果。但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在Word中。在好像读书时候用的作文纸或稿纸上写作呢?看看图1。这样的效果,让你的写作有点“爬格子”的感觉吧.把写好的文章打印出来,就像直接在稿纸上写作。  相似文献   

15.
刘鑫 《程序员》2003,(4):117-118
新年的时候,在MSN上遇到何致亿先生,互道新春之喜。从客套问候,到程序员的成长,读书、选书、写作,进而是技术写作的风格。当我在感叹Lippman的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时,何致亿突然提了一句:“你读过金庸的小说吗?”短暂的沉默中,我们都急着要写下什么。片刻后,两个人几乎同时收到了相同的话:“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对着屏幕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6.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然而,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可能不会想到,在几百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习惯于另外一种阅读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纸质图书已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网络图书、电子图书等新事物给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带来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与网络》2004,(15):43-43
“现在流行不读书,读书还去网上读”,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心动不如行动,笔者近日从网上下载了N多电子图书,满心欢喜准备静心阅读时,却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原来现在的电子图书格式五花八门,想要阅读必须安装有相应的阅读软件。唉,没办法,那就接着下吧。为了帮助志同道合的朋友,笔者将电子图书格式和相应的阅读软件整理如下,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量入手。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注意故事情节,没有语言积累意识,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情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吴勇华 《A&S》2007,(8):17-17
胡适先生说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我想把这句话改为:“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作为本手记的标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话虽有理,但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想写出好文章并非易事。不过幸好信息时代中,靠计算机帮忙,多添些文采也还是可能的。名为“写作之星”(WDS)的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的诞生,对于能读破万卷书的您,照样可以妙笔生花。千万字的语料库,近500种的写作技巧,近百种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的结合构成了“写作之星”这一数字化写作助手。该软件在文字处理的基础上针对实用写作需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功能扩展,它依据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