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化学镀Ni-Cu-P合金的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化学镀Ni-Cu一P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弯曲法,研究了Ni-Cu-P镀层的组织结构和镀层结合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镀液组成,在适当工艺条件下,能够实现Ni、Cu离子的共沉积,并得到良好质量的合金镀层。经400℃热处理,镀层中有和相析出,同时硬度达到最大值。镀态下,该镀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且随镀层中铜含量的增加和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镀层结合力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法对NdFeB磁体表面化学镀Ni-W-P合金的镀液配方和施镀工艺进行优化,获得NdFeB磁体表面化学镀Ni-W-P合金的最佳成分配方为:硫酸镍30 g/L,钨酸钠20 g/L,次亚磷酸钠40 g/L,络合剂30 g/L,缓冲剂30 g/L,pH值8。分析镀液pH值和镀液中Na2WO4.2H2O浓度对沉积速度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pH值增加,沉积速度提高,镀层中W含量升高,Ni含量和P含量逐渐降低;随镀液中Na2WO4.2H2O浓度的增加,镀层中W和P含量升高,Ni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Ni-Cu-P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采用正交试验法对NdFeB磁体表面化学镀Ni-Cu-P合金的镀液配方和施镀工艺进行优化,获得NdFeB磁体表面化学镀Ni-Cu-P合金的最佳成分配方为:硫酸镍25g/L,硫酸铜0.4g/L,次亚磷酸钠35g/L,络合剂48g/L,缓冲剂50g/L,pH值9。分析镀液pH值和镀液中CuSO4·5H2O浓度对沉积速度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pH值增加,沉积速度提高,镀层中Cu和Ni含量略升高,P含量逐渐降低;随镀液中CuSO4·5H2O浓度的增加,镀层中Cu含量升高,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Ni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较好的半光亮镍镀层,通过霍尔槽试验对镀镍液添加剂进行筛选,研究一种半光亮镀镍工艺。探讨镀液中光亮剂含量、主盐浓度、缓冲剂及温度、pH值等工艺条件对镀层的影响,并测试镀液的阴极电流效率、分散能力和镀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半光亮镀镍工艺镀液成分简单,阴极电流效率高,镀层结晶细致、韧性好、分散能力佳。  相似文献   

5.
利用晶态镀液在钕铁硼磁性材料基体表面共沉积Ni-P-W-Nb_2O_5复合镀层,对镀层的电化学性能、共沉积镀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及镀层的显微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晶态镀液中Nb_2O_5颗粒的质量浓度为5~15 kg/m3时,共沉积Ni-P-W-Nb_2O_5复合镀层的电化学性能及其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随镀液中Nb_2O_5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镀液中Nb_2O_5颗粒的质量浓度由15 kg/m3增加到20 kg/m3时,镀层的电化学性能及其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有所下降。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共沉积Ni-P-W-Nb_2O_5复合镀层的硬度随着镀液中Nb_2O_5颗粒浓度的增加呈单调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金属镍-碳化硅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炭素结构钢板的表面上制备高硬度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镍-碳化硅纳米复合电镀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阴极电流密度为2.56A/dm2,镀液中纳米碳化硅粉的质量浓度为20g/L,镀液的pH值为5.0,温度为50℃时,镀层生长良好,均匀细致平滑,镀层的显微硬度可达到950HV0.2,远高于普通纯镍镀层的硬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汽车传动部件用40Cr钢表面制备Ni-nanoSiC复合镀层。以复合镀层中SiC质量分数和复合镀层的硬度作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施镀工艺参数,得到最佳施镀工艺参数:搅拌速度为300 r/min、镀液中SiC颗粒质量浓度为20 g/L、温度为50℃、阴极电流密度为14 A/dm2。结果表明:采用最佳施镀工艺参数制备的Ni-SiC复合镀层表面平整、组织致密,其磨损机制为轻度磨粒磨损,平均摩擦因数约为0.45,低于40Cr钢的0.6;磨损量约为6.27 mg,相比40Cr钢约降低25.6%。Ni-nanoSiC复合镀层能够提供有效的防护,改善和提高40Cr钢的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8.
化学复合镀层的镀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复合材料化学镀层的镀覆工艺及其影响因素,指出镀液的组成、操作条件对镀层形成的作用,探讨镀层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u-Zn-Al合金的成分、热处理工艺、冷热循环及晶粒细化等因素对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通过冶炼过程中添加微量元素细化晶粒,改善合金力学性能,通过改变热处理工艺等手段,降低马氏体稳定化现象,提高Cu-Zn-Al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金属零件的耐磨性能,用磁力搅拌-化学沉积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P-SiC镀层,利用正交实验对其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SiC粒子的添加量、搅拌速度和镀液pH值对磁力搅拌-化学沉积Ni-P-SiC镀层的磨损量有较大影响。正交实验分析可知,磁力搅拌-化学沉积Ni-P-SiC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SiC的质量浓度10 g/L,搅拌速度300 r/min,pH值5.5。  相似文献   

11.
一种纯金电化学抛光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在硫酸基电解液中纯金的电化学抛光方法,讨论了电解液组成浓度及工艺操作参量对纯金电化学抛光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组成的硫酸基电解液中,采用合适的工艺操作参量(DA,T,t)可以使现有纯金表面的粗糙度下降两级,而表面光亮度明显提高,并呈鲜艳的金黄色外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镀金层性能的电镀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讨论了工艺条件对镀金层厚度及显微 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温度40℃、时间10 min、电流密度1.5 A/dm2条件下可以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镀金层。利用优 化后的工艺在微型电机换向器PCB表面电镀了性能良好的镀金层,装机试验显示电机寿命提高了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合格二氧化铅镀层电化学退镀工艺进行了研究,设计出以醋酸和硝酸为主要成份的电解液的电化学退镀工艺,对该工艺的电极反应机理及电解液中各成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该工艺与化学法退镀工艺相比,具有退镀速度快,工件基体腐蚀小等特点。该工艺在引信电源的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4.
镀液pH值对化学镀Co-Ni-P合金镀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 PHS- ZC酸度计、TG32 8A电光分析天平、ASM- SX电子探针、H- 80 0透射电镜和Dmax/ RB旋转阳极 X射线衍射仪测定和分析了化学镀 Co- Ni- P合金镀液的 p H值、镀层的沉积速度、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 ,镀液的 p H值对镀层结构影响的实质是改变了镀层的化学成分 ,尤其是磷含量。p H值越低 ,沉积速度越慢 ,镀层的钴含量越低、镍和磷的含量越高 ,越容易形成非晶态镀层。随 p H值升高 ,镀层的晶化趋势越大 ,并向微晶和晶态转化。  相似文献   

15.
火炮身管在服役中受剧烈瞬态热载荷作用,对身管热防护涂层表面裂纹的形核与扩展有重要影响。为探究不同热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对镀铬层-钢基底系统表面裂纹在瞬态热载荷下扩展的影响,进行含周期性表面裂纹镀铬层-钢基底系统在瞬态热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对流强度增大,涂层内瞬态热应力增大,表面裂纹扩展驱动力提高;随裂纹长度增加,裂尖能量释放率峰值先增后减;裂纹间距越大,裂尖能量释放率越大。表面裂纹能量释放率越大裂纹越易扩展,引起防护层开裂并过早剥落,降低身管寿命。  相似文献   

16.
Ni-Co合金电铸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 Ni- Co合金的电铸工艺试验 ,考察了电铸工艺对电铸合金层中钴含量的影响 ,并对电铸层进行了硬度、应力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随镀液中钴含量和电铸温度的升高 ,合金电铸层中钴含量升高 ;随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 ,合金电铸层中钴含量降低。合金电铸层硬度随电铸层中钴含量增加而升高 ;随电铸层中钴含量升高 ,合金电铸层中拉应力减小 ,有向压应力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CVD法合成SiC-TiC陶资,探讨了TiC含量与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TiC体积含量为40%时,断裂韧性高达7.0MPa·m1/2韧化效应归功于闭合效应以及弯曲效应。断裂韧性与体积含量之间存在KIC=[(KIC0)+Bvi] KIC0=(1+A)KICm关系。建立的韧化模型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浸渍-还原和化学镀工艺制备了新型单钯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Pd负载量和制备工艺对CO、HC、NO 3种汽车尾气成分转化率、起燃温度的影响,并研究了催化剂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Pd的最佳负载量为2 g/L,此时3种气体在400℃时的转化率均在90%以上;采用化学镀工艺制备的催化剂活性优于浸渍-还原工艺制备的催化剂;单钯型催化剂对CO氧化有比较好的选择性,要通过改进助剂成分,或者在单Pd配方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的Pt或者Rh,以增强催化剂对NO和HC的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生产工艺因素对离心SHS陶瓷衬管裂纹的影响;提出了准压裂纹的概念,归纳出陶瓷层裂纹类型随工艺因素变化的转变规律,即随冷却速率的提高,裂纹类型依次发生压裂纹→无裂纹→准压裂纹→张裂纹的转化;料管比(铝热剂量与母管重量之比)和涂料厚度对陶瓷层裂纹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Bi_2O_3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近年来Bi2O3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概述了Bi2O3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一般性质及掺杂剂对材料性能(特别是相成分和电导率)的影响,并对此材料抗老化相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应用特点,提出了今后在Bi2O3基电解质研究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