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园冶》由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二者在我国园林史上均占有独特的地位。对《园冶》中兴造论、相地、屋宇、掇山、选石、借景等篇章中相关造园论述,结合避暑山庄的营建,分析了二者在造园思想和技法上的共通性。并对《园冶》的作者计成以及避暑山庄的缔造者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个人文化素养和造园成就等方面进行比较,阐释鸿篇巨著《园冶》和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产生渊源。  相似文献   

2.
造园首在选址。选址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欧洲的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古典园林在这一点上是完全相同的。法国著名的造园史家和理论家 G·格罗莫尔在其名著《造园艺术》中指出,造园,"首先要选址,这是最重要的,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地址要好,清洁卫生,有丘有壑,草地和树林相间"。可见,选址得当是古今中外造园的一条共同法则。避暑  相似文献   

3.
随园位于南京市清凉山余脉,清代袁枚辞官隐居,于旧园基 础之上利用山水之利建造而成,在太平天国攻占南京之时尽毁。基于对随园进行复原研究所得成果,结合史料文献,从明旨立意、相地选址、造景布局等方面对随园造园理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其造园艺术特色,以丰富清中期江南私家园林造园史的认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阆中传统风水和古典园林在相地、审美、造景等方面的相关性比较分析,诠释了风水思想对古代造园的选址理论和营造手法的影响,其中许多富含科学与美学原理的理论原则对于今天的风景园林建设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先生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深厚加之其对藏书的热爱使书斋成为中国传统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文人们对于与书斋相伴而生的庭院也有着极为独特精致的要求。陈从周教授认为“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园林中的书斋及与其相伴而生的书斋庭院,既延续了传统园林造园技巧的精美雅致,也表现出了古人治学读书的低调内敛。通过研究书斋庭院的相地选址、空间布局与意蕴审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并用实例来加以辅证。  相似文献   

6.
造园以山地最佳,中国古代山地园林因地制宜,在选址和造景等方面独具特色。该文以中国传统山地园林规划设计的典范之一——清代乾隆时期的天津蓟县静寄山庄为研究对象,在遗址调研、样式雷《盘山行宫内外地盘总绘全图》及相关历史文献研究基础上,从相地、布局、划界等方面对园林规划进行分析,并依据山形和水势对景点选址进行分类,进而根据“功能-场所-意境”的分析框架。对静寄山庄的景点营造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分析方法及当前山地环境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规划设计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在选址、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建筑与景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方面的解读与分析,指出该公园在规划设计方面“相地合宜”、“灵活创新”、“来去方便”、“主题突出”、“绿色生态”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自然山水式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的选址因素有很多,文章主要通过山地形式探究避暑山庄如何选址和营造。根据传统选址理论:山脉,绵延起伏,拟似龙形,称为"龙脉"。探究"龙脉"作为选址的依据甚至成为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建都、立家等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探究来龙远势、辨析来龙形貌、如何构建山龙三个层面对避暑山庄山地形式总结和比较。通过挖掘避暑山庄山地形势,进一步揭秘山龙在选址和营造园林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避暑山庄的特点是规模大,内容丰富,它既有北国风光,又兼具江南景色,是以真山真水取胜。山庄外建有金碧辉煌、庄严雄伟的寺庙群,称“外八庙”,使山庄与外八庙形成了一个空间整体。避暑山庄是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山庄春色柔丽、略嫌清新;暑期爽神、景色迷人;难得金秋、尤为佳妙;严冬素雅、神态肃然。由于季节变化,景色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山水环境在晋祠(1)的选址与兴建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步考证了晋祠建祠前的原初山、水环境以及建祠过程中对晋水的利用状况,据此考据晋泽演变过程及晋祠水环境变迁过程。在山水环境影响下晋祠祠区气候条件优势,形成了"山-水-祠-城"空间格局模式,为深入研究晋祠的相地造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羽新 《古建园林技术》1988,(20):45-49转30
避暑山庄的自然地形非常复杂,在风景构图上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其中园林道路布置之妙是一个重要因素。园林道路不仅解决园林的交通问题,也是园林风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全园并使其相互联系为一个整体的若干组成纽带。因此研究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必须研究避暑山庄园林道路。  相似文献   

12.
晏琪  徐武军  付玲  古新仁 《风景园林》2018,25(12):116-120
采用文献考证法、田野调查法与逻辑演绎法,以元明清社会环境为视角,分析弋阳叠山书院园林变迁及其动力。自元代至清代,从变迁形式来看,书院园林选址从郊野山林迁入为城市高胜地,布局从单轴线前祀后学的建筑空间形态发展成双轴多进深多院落的园林空间形态,园林文化从以儒学文化为主转变为儒道释俗文化共存。从变迁动力来看,政治环境和经济支持是书院园林建设发展的基础,政体态度决定了书院园林存亡及其社会意义,经济支持在书院维系和官学化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力,文化环境受政治环境影响,包容的政治环境允许延续宋儒品格,严苛的政治环境禁锢自由文风,因此文化环境对书院园林的选址、空间布局与文化确立起到关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避暑山庄在植物风景构图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独特传统,并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本文仅就避暑山庄的历史盛期,即康熙、乾隆时期的山庄植物的配置及构图,山庄植物风景构图的艺术特点;山庄植物素材对提高园林评价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避暑山庄在植物风景构图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独特传统,并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本文仅就避暑山庄的历史盛期,即康熙、乾隆时期的山庄植物的配置及构图;山庄植物风景构图的艺术特点;山庄植物素材对提高园林评价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宽  袁瑀苗  倪琪 《园林》2020,(5):34-39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描绘的一幅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青绿"山水园林图卷。本文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从其园林时代背景特征研究入手,分析其流露出"简、疏、雅、野"和"山林隐逸"环境营造理念的构成,窥探其山脉水势、建筑桥梁和林木花草的园林三大要素营造特征。从而解密其画卷背后所隐藏的园林环境"密码"。  相似文献   

16.
依山而筑的园林景观--重庆近代花园式石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阳桦 《中国园林》2004,20(9):66-69
晚清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因夏季避暑的需要,重庆城内一些私家园林中相继修建了一批具有山地特征的花园式石屋.这些石屋又多少带有外来园林建筑文化影响的痕迹.通过对其中3处石屋的考察,从地理环境、形态特征、雕饰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简单对生态园林的历史进行回顾,认为城市小型场地其本质是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基本单元——单位在城市空间的物化形式,提出将城市小型场地作为切入点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有较为良好的动力推动机制,并可最终实现生态园林式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园林博览会发展迅速,园林博览会的选址,直接影响展会情况和后续利用水平。以我国主要园林博览会选址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将我国园林博览会选址类型分为四类,分别是:基于原有公共空间提升、基于旧城更新、基于新区建设和基于风景林地开发的园林博览会选址,并从距城距离、常见规模、兼具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筛选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水平、体现城市规划需求、表达场地特征的重要选址指标要素,初步构建基于城市发展目标的园林博览会选址指标体系,为实现不同城市发展目标下的园林博览会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宇啸  于小菲 《规划师》2007,23(4):34-37
"莱茵·高咏居"项目位于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北靠大明寺,东邻瘦西湖公园,具有不可复制的景观优势.为了打造一个传承地方居住文化、与瘦西湖景区和谐共生的高档文化社区,规划根据历史资料,在人文商业区的东北部重建可考证的历史遗址高咏楼,在居住区内重现扬州老城区的"巷""弄"形态,根据景观优势的不同布置花园式、巷院式和庭园式三种住宅形式,并创造多重院落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