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长城牌32号导热油是热传导液吗?本采用常见的润滑油氧化试验模拟评定了长城牌32号导热油的热稳定性,并将试验结果与SH/T0677—1999热传导液标准进行了对照,两有较好的对应性,从而证明了长城牌32号导热油就是L—QB300热传导液。[编按]  相似文献   

2.
以环烷基原油常减压装置减二线侧线油为原料,经过加氢精制、糠醛抽提、液相脱氮和白土补充精制处理,生产出L-QC 320型导热油。结果表明,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工业装置,所生产的L-QC320型导热油均具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和热稳定性,产品质量均达到GB 23971—2009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L-QC320导热油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杰  高显振 《润滑油》2007,22(2):31-36
通过对基础油、添加剂等的考察,研制出了完全符合SH/T0677—1999指标要求的L—QC320导热油,经实验室理化性能评价及工业使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研制油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氧化安定性能,且挥发性小,不易结焦,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揭斌华  王鹏 《润滑油》2017,(1):20-25
通过选取四种不同导热油原料,考察其理化性能、馏程、热稳定性以及热氧化安定性等性能,确定L-QC320合成型导热油适宜的原料。结果表明:芳基烷烃的自燃点高、闪点高、初馏点高,安全性能优越,馏程最窄,是理想的合成型导热油原料;其热稳定性、热氧化安定性能优越,各项指标均满足GB 23971-2009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盛克俭  陈涛 《润滑油》1998,13(4):54-55,57
用电子自旋共振对国内几种典型合成油,基础油及加有添加剂的基础油,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生成自由基的相对浓度,以及一定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自由基衰减情况,来考察导热油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润滑油》2021,(1)
介绍了导热油产品现状及主要应用性能和评价方法;对比了HVIⅡ类和HVIⅠ类基础油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差异;考察了胺、酚和硫代酸酯三类添加剂不同复配方案对加氢基础油热氧化安定性的作用,得出适宜于HVIⅡ类基础油的三组分添加剂复合配方;研制产品满足《GB 23971-2009有机热载体》技术指标要求并具有超强抗氧化性;通过三年半工业应用考察,该配方导热油应用效果良好,在用油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导热效率。与普通产品相比,极大地提升了产品性能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液态烷基化二苯胺抗氧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苯胺和C8烯烃为原料,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液态烷基化二苯胺抗氧剂(T534)。运用IR、FD/MS、GC等分析方法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及热氧化性能。结果表明,T534抗氧剂具有热安定性好、高温抗氧化能力突出的特点。用0.4%T534调配的10W/40SH级油和10W/40CF-4级油通过了全部的发动机台架评定试验。  相似文献   

8.
剪切安定性是润滑油抗剪切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于1990年参照ASTM D3945制定了SH/T 0103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柴油喷嘴法)的标准。ASTM于1998年提出了.ASIM D6278替代D3945标准。D6278与D3945两种标准在设备、校准要求、试验操作、计算方法、精密度要求、试验报告内容都有不同要求。因此,建议国内对相应的SH/T 0103—92标准进行必要的修订。  相似文献   

9.
张玲  殷春照  许斌  曹睿 《润滑油》2016,(3):26-29
以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减一线侧线油为原料生产L—QC 310导热油基础油,加入适量的添加剂A1(3‰)、B1(5‰)、C(0.05‰),使导热油产品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经过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导热油产品具有较低的生焦倾向性,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和热稳定性,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以重质直馏柴油为导热油的250 kt/a半再生催化重整装置在运行中存在的传热效率低、热稳定性差、能耗高等问题,选用合成型HL-320导热油替代原有热介质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在催化重整四合一反应加热炉操作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重质直馏柴油相比,使用HL-320导热油后对流段出口温度提高了25℃。在重整装置分馏系统操作参数一致的条件下,使用HL-320导热油后,排烟温度降低了16℃,重整四合一反应加热炉热效率提高了0.8个百分点。根据分馏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HL-320导热油由对流段所取的热量能够满足系统所需,当停用热载体加热炉后,可节约瓦斯200 m~3/h,年增经济效益达25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1.
利用质谱分析对导热油基础油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7种基础油的烃类结构对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矿物型导热油的热稳定性与基础油的烃类组成有关,环烷烃热稳定性好,链烷烃和芳烃较差,且烃类组成与变质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可较好地指导高温导热油基础油的选用。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客运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绝缘用油的情况进行简述,对两种典型硅绝缘油和酯类绝缘油产品的常规性能、绝缘性能、传热物性能、产气性能、氧化安定性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硅绝缘油相比,酯类绝缘油的燃点较低、酸值较大、介质损耗因数较大、带电倾向很大、体积电阻率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绝缘性能下降很快;硅绝缘油和酯类绝缘油的传热性能相近;硅绝缘油的抗雷电击穿能力强,热稳定性能优异,氧化安定性能优良,气体产出量远远小于酯类绝缘油。  相似文献   

13.
将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常减压装置的减二线、常二线两种侧线油分别经过加氢精制、糠醛抽提、白土补充精制等工艺过程,然后按照6∶4的比例进行调合,再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可以生产出符合GB 23971-2009标准的L-QC 310型导热油产品。生产出的导热油产品经过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导热油产品具有较低的生焦倾向性,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和热稳定性,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用DTA技术对导热油热稳定性进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克俭  李浩明 《润滑油》2000,15(4):27-29
用DTA技术,分别在氮气和空气氯氛中对导热油热稳定性进行研究,提出并探讨了以热分析垭地热油最高使用温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有机热载体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加热系统。热稳定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能够反映油品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及聚合的倾向。以DIN 51528-1998《未使用过的热传导液热稳定性测定法》作为参考标准,对SH/T 0680-1999《热传导液热稳定性测定法》进行修订,建立GB/T 23800-2009《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法》,该标准要求使用毛细管色谱柱、报告终馏点为538 ℃以前的馏分沸程结果、保证仪器温度均匀分布、试验时间不少于720 h。修订后的标准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反映不同类型有机热载体在不同温度和加热时间下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将环烷基原油的减一线馏份经过加氢精制、加入添加剂等过程处理,或者经过加氢精制、液相脱氮、白土补充精制等工艺过程,两种方法均可以生产出符合GB 23971-2009标准的L-QC 310型导热油产品。生产出的导热油产品经过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导热油产品具有较低的生焦倾向性,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和热稳定性,产品质量达到GB 23971-2009《有机热载体》标准。  相似文献   

17.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paraffinic mineral oil produced in a local refinery wer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360°C to determine its suitability for use as a heat-transfer flui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 and two synthetic organic heat transfer fluids was evaluated at high temperatures (180-360°C). Comparison of the main properties of the mineral oil with other heating fluids revealed its compatibility with synthetic organic fluids, some other paraffinic and mineral oils employed as heat-transfer fluids. The study further confirmed that the investigated mineral oil which was produced locally can be used to replace the imported synthetic oils in heat transfer systems operating at a maximum application temperature of 310°C, as indicated by the thermal stability t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