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根据盆地内沉积地层与走滑活动的对应关系,将盆地内沉积划分为前走滑层序、同走滑层序及后走滑层序,应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以上3种走滑层序到沉积之前的水平状态,获得了辽河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平衡剖面计算不同时期的伸展量、伸展率、伸展速率等参数,定量化描述构造活动过程,探求不同地质时期构造活动对辽河盆地中部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成因初探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0  
层序成因初步分析表明,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形成机制不是海(湖)平面变化,而是幕式构造沉降作用。二级构造旋回控制层序的发育,三级、四级旋回分别是准层序组;大多数准层序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构造沉降新增沉积空间与同期供给或充填盆地的沉积物体积之间的对比关系,决定了准层序、准层序组和体系域的类型和特征。作为划分陆相断陷盆地各级层序的主要界面,如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等,其形成与构造作用有关。层序成因分析同时还揭示陆相断陷盆地的湖平面变化与海平面变化不同步及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陆相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目前层序地层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准噶尔南缘为一两期叠加的复合再生型前陆盆地,综合地震、测井、钻井、露头资料对晚期前陆层序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以及15个四级层序.依据前陆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旋回性及层序的内部发育特征,将各个二级层序划分出4个体系域.建立了准南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探讨了构造活动的层序地层响应.构造活动控制层序界面的形成,一次逆冲末期的回弹隆升和下一次逆冲引起的变形是形成构造层序界面的主要原因.随着造山带前缘推覆的不断向前发展,前陆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向斜坡带方向迁移.构造层序的发育具有旋回性和阶段性,每一层序始于沉降速率迅速加快.  相似文献   

4.
南阳凹陷核桃园组沉降特征与构造演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阳凹陷的沉降曲线具有明显的分段式特征,盆地产生沉降的主导原因由早期的构造因素控制为主演变为非构造因素占主导控制地位,其沉积充填具有"时快时慢"的变化节奏,呈"幕式"沉降特征,区域构造应力场以NW -SE方向拉伸为主要特征。盆地构造沉降速率几次明显的突变与二级层序界面相一致;在每一个裂陷幕的内部,盆地早期相对快速沉降,然后逐渐减慢,即每个二级层序都是构造沉降速率从快到慢的变化期间发育的,反映了盆地演化的不均速性或多幕性。  相似文献   

5.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层序构型及砂体成因分布特征:① 盆地初始断陷期,边界断裂开始活动,准层序垂向加积叠置,发育近源粗粒的冲积扇、分支河流和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② 盆地强烈断陷期,断层活动强烈,在不同构造带和体系域中,准层序发育多种叠置样式,沉积体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以及重力流;③ 盆地断-拗转换期,断层活动减弱,准层序进积、加积垂向叠置,发育长轴向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④ 盆地拗陷沉降期,断裂活动趋于停止,盆地沉积充填整体处于过补偿状态,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了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热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十万山盆地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盆地经历了五期构造演化,盆内发育泥盆系一中三叠统海相及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两套复杂多样的沉积地层。从露头剖面出发,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十万山盆地露头区泥盆-三叠系各级沉积界面进行识别,共识别出4个一级界面,7个二级界面,20个三级界面、48个四级界面,对各级界面所限定的层序进行划分,将十万山盆地泥盆-三叠系地层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8个准二级层序、28个三级层序和67个体系域(四级),并建立了泥盆纪-早三叠世层序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7.
以北康盆地为例,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域性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在厘清区域构造事件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发育特征,提出了南沙地块构造层序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地层可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各层序界面在地震上可见明显的削截或上超反射特征,钻测井上表现为测井曲线形态或岩相组合的突变。新生代以来南海周缘不同构造事件及其响应对南沙地块构造层序演化阶段的准确划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北康盆地新生代经历了断拗期(I幕和II幕)、转换期、拗陷期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断拗期,断裂体系发育,以浅水沉积为主;转换期,盆地隆升,以内部短距离搬运物源为主;拗陷期,断裂体系活动微弱,发育深水沉积体系。相应地,南沙地块新生代发育漂移前、漂移期、碰撞期、漂移后等4期构造层序:漂移前期,发育一系列地堑或半地堑结构;漂移期,随着南海扩张作用,逐渐与北部陆缘分离,远离大陆物源,向南漂移,发育碳酸盐岩;碰撞期,与婆罗洲地块发生碰撞,南海扩张作用终止;漂移后期,发生快速沉降,进入深水沉积环境。本文研究可为北康盆地下一步勘探工作部署提供参考依据,对整个南沙地块构造层序演化和沉积充填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是讨论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基础,也是确定油气成藏时-空格架的重要依据,对于建立大陆的构造运动年表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准噶尔盆地内部的深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资料,在盆地构造沉降与构造-地层层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周缘构造事件,厘定了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剖析了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断陷-拗陷、早二叠世断陷、中二叠世—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伸展断陷—压扭盆地、白垩纪-古近纪陆内拗陷与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等6个演化阶段,可归并为石炭纪、早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第四纪4个不等时的伸展-聚敛旋回。随时间演化伸展活动趋弱、挤压活动(南北向上)增强,盆地整体表现为“四周冲断挤压、范围缩小”的特点,东西向上缩短率为35.8%,南北向上缩短率为12.2%,东西向上的缩短为南北向上缩短的3倍。西缘挤压主要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而东缘挤压除此之外,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仍较强烈,南缘挤压在中-晚二叠世、中-晚侏罗世、上新世—第四纪强烈发生,北缘则在晚白垩世冲断活动强烈。上述伸展、挤压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强烈差异性形成了准噶尔盆地复杂的叠加、复合地质结构,不同构造单元差异演化明显,油气聚集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不同成因类型的盆地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小同,而同一成因类型的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或不同的构造部位,构造/断裂活动时空演化的不均衡件导致层序地层发育的差异性.构造对盆地的层序界面形成与层序内部充填起列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海盆地珠一坳陷第三系具有下断上坳、先陆后海的双层结构,断陷期盆地由西江、恩平、惠州、陆丰、韩江凹陷组成.由于区域构造位置、各凹陷边界断裂几何形态和性质以及古地貌的不同,导致符凹陷层序地层构型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差异性.构造活动对层序地层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盆缘同生断裂对层序地层构刑的控制作用--盆缘断裂控"型"、构造调节带对主体物源方向的控制作用--转换带控"源"、古地貌形态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古地貌控"砂".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Cross 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划分为1 个二级层序, 5 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的顶界面为侏罗系与三叠系之间的不整合面, 底界面为延长组的底, 最大湖泛面为盆地内部广泛发育的张家滩页岩。在二级层序内部, 依据沉积间断面、湖泛面、冲刷面、沉积转换面及岩性转换面, 可识别出三级层序, 并总结了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依此特征对地震大剖面进行了层序解释, 分析了延长组地层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伸展模式及其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63,自引:7,他引:63  
渤海宵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陷盆地.综合分析盆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及盆地构造特征,大陆岩石圈的伸展变形机制可理解为上部以简单剪切伸展变形为主、下部以纯剪切伸展变形为主的“双层或多层分层伸展模式”.盆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的“事件”序列表明,地幔热作用是控制盆地区裂陷伸展的动力学过程的主要因素,而板块边界作用力传递到盆地区的区域应用场则是深断裂发生走滑活动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2.
渤中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构造发育史和沉积特征,渤中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及9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为区域不整合面,三级层序界面在凹陷不同部位分别为局部不整合面、顶超面、下超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根据边界断层和古地貌特征,渤中凹陷斜坡带层序构型分为陡坡型、缓坡型、断阶型,分别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构造演化阶段性、边界断层、斜坡带古地貌是控制渤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和层序构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是经历了多个原型盆地发育演化的大型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区域构造不整合面。通过对构造层序和主要构造不整合分布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13个二级构造层序;主要构造不整合显示出一定的分布特征,大体从隆起区、斜坡区和坳陷区,常由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或平行不整合到整合接触带。高角度不整合带,对油气的分布、运聚成藏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破坏作用。不整合的发育,可以成为油气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可以为油气提供良好的储集场所和空间;也可以使先期油气藏遭到破坏和封闭重建,发生二次成藏。阐明不整合界面的特征,可以对分析盆地演化、古隆起古地貌恢复提供有利的依据.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紫荆关-武陵断裂带以东的我国大陆及广大海域,属中国大陆板块东部陆缘扩张区,是中、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动非常活跃的大陆边缘。它有规律地分布着五种不同类型的大陆边缘扩张沉降带。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深部地幔物质活动规模的性质差异、受邻近板块影响的不同和早期已形成的构造性质差异及其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了由内陆原始裂谷型盆地至原洋裂谷型盆地的演化系列,并且形成了以离散型为主的、由陆相演化为海相沉积的含油气盆地。这些带和盆地是:(1)东北型双弧后陆缘扩张沉降带及其近海型原始裂谷盆地(松辽盆地),(2)华北型环形扩张沉降带及其半岛型原始裂谷盆地(华北-渤海湾盆地等);(3)南海型边缘海扩张沉降带及岛屿型、海底山型、海底高原型等原始裂谷盆地和原洋裂谷盆地(南海中央海盆等);(4)东海型拉开陆缘扩张沉降带及其弧陆碰撞型盆地和弧间扩张盆地;(5)江汉型内陆小规模扩张沉降带及其内陆盐湖型原始裂谷盆地。所有这些带和盆地各有其不同的含油建造和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5.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在早白垩世阿普特期发育了区域性分布的盐岩。在对南大西洋中段两岸6个主要含盐盆地的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各盆地盐构造样式的地震剖面解析,将盐盆划分为伸展区、过渡区和挤压区3个盐构造带。巴西大陆边缘盆地发育的盐下烃源岩现今仍处于生油窗内,而西非盐上烃源岩的成熟速率高于盐下烃源岩,主要由于盐岩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能抑制盐下烃源岩的生烃,促进盐上烃源岩热成熟。盐流动产生多种样式的盐构造,为盐上油气聚集提供了构造圈闭条件。盐相关圈闭是盐上重要的圈闭类型,富集的油气储量占南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盐上油气总可采储量的84.8%。伸展区发育的盐窗作为输导通道,控制油气主要于盐上层系成藏。同时盐岩作为厚层的区域盖层控制了过渡区到挤压区的盐下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6.
叠合盆地构造解析几点思考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以多期叠合为特征,盆地演化具有阶段性,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海陆分布和盆地原型。缝间就位和山间就位是我国叠合盆地的重要特点,反映了盆地经历了多期次的伸展裂解、俯冲消减、碰撞闭合以及后碰撞期的伸展挤压旋回。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中,应该特别重视对古生代非典型克拉通和中新生代非典型前陆盆地及其叠合历史的研究,确定关键构造变革期及其对盆地转型的影响,分析盆地不同构造期变形样式及其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变化,揭示基底盖层统一构造变形历史,恢复盆地系统形成过程和耦合历史,为叠合盆地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7.
张莹 《岩性油气藏》2012,24(2):16-20,76
贝中次凹是海拉尔盆地最富油气的构造单元之一,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和坳陷期3个阶段,形成了贝中次凹现今的复杂构造格局。西部断阶带、东部断阶带和中央洼槽带的低隆起组成了典型的纵向均衡伸展褶皱。由于拉张和重力的联合作用,其内部产生了掀斜断块和滑动断阶等类型的次级伸展构造样式。伸展褶皱是伸展盆地中重要的含油气构造,与其相关的有利圈闭、沉积相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贝中次凹油气聚集严格受伸展褶皱作用的控制,即中央低隆起带为复式油气聚集带,边界断层附近的滑动断阶有利于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8.
松潘-阿坝地区盆地演化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潘-阿坝地区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经历两个主要拉张-挤压构造阶段。一是由元古代晚期中国古陆解体开始,在早古生代形成分隔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天山-祁连-秦岭洋,在松潘-阿坝地区北缘发育被动陆缘盆地。早古生代洋盆随原特提斯的消亡,经加里东期的俯冲,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最终形成加里东俯冲造山带,由此导致被动陆缘盆地的反转。二是在晚古生代以来,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扩张,在扬子西缘出现的裂陷槽及其间的小洋壳,松潘-阿坝地区西(南)缘形成张裂大陆边缘,发育浊流沉积盆地。晚三叠世随古特提斯的闭合,经印支运动张裂陆缘发生反转,形成印支褶皱造山带。其后,随着新特提斯的俯冲消亡,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这一地区与青藏高原一起发生隆升,其东部受龙门山陆内俯冲影响,发育陆内褶皱造山带,最终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因此,松潘-阿坝地区沉积组合类型、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的特点。松潘-阿坝地区总体处于过成熟的早期阶段,进入生成大量甲烷气阶段,具有寻找天然气的前景。从区内已有化探及非地震勘探成果表明,若尔盖坳陷为油气保存条件最好的地区,是松潘-阿坝地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