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提高部队油料保障能力为出发点,基于油料保障能力视角,建立了部队后勤油料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油料保障水平的模糊评估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来验证模糊评估的可行性,并分析提高油料保障能力的方法,为提高部队油料保障能力提供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
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信息化,它使作战理论,作战方式和军队体制编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对后勤保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后勤装备作为后勤保障能力的首要标志和保障的主要物质手段,必须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满足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本文针对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后勤装备的发展趋势,探讨我军后勤装备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远洋测量船舶的油料保障特点,围绕指挥调度、决策分析和油料供应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构建的油料供应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硬件构成、软件功能及使用的关键技术。经实际运行表明:系统具备汇集油料需求、油料消耗及储备情况等数据信息实现查询、统计、报表、监控等功能,提高油料勤务保障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剖析了感知与反应后勤的本质,揭示了美军感知与反应后勤对我军装备保障转型建设的几点启示:树立并坚持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重视装备人才建设,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装备保障体制结构。论述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战争,油料的消耗量巨大,仅仅依靠军队自身的力量是不能满足战争需求的。只有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利用军地成品油供应保障资源构建一个统一的系统,才能在战时发挥综合力量。机动管线输油是战争和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油料保障的有效手段,研制能够充分利用民用油料资源的新型装备,可实现与民用油料设施设备的快速对接,对提升油料保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宁 《兵工自动化》2008,27(6):57-58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由传统的机械化为主导的装备的保障向信息化为主导的装备的保障的方式转变,是装备保障领域的新课题。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刚起步,急需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装备保障信息化的特点和当前我军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的现状,提出和阐述对加快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油料保障向多样化接力式调运保障模式演变,致使保障调运计划优化难度加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Agent的油料保障调运模型;应用Agent技术,在决策者Agent与保障单位Agent之间构建“多对多”交互场景,根据保障单位的运输能力、行驶路径等参数,对油料保障调运任务进行分派;论述深度优先搜索模型算法,分析油料保障调运计划生成过程;以联合作战油料保障调运为仿真实例,验证模型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研究对于提高作战油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志顺 《兵工自动化》2006,25(11):34-35,39
后勤信息化水平测试的模糊综合评判,采用隶属度函数建立模糊评判矩阵元素值实现.包括建立因素集、备择集、权重集、单因素模糊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其二级层次综合评判含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后勤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后勤装备、后勤信息化人才等的综合评估.一级层次综合评判按最大隶属原则评估.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应“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还应积极推进新军事变革,“创新军事理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发展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推进后勤建设和改革.完善战时保障能力”。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26日,在一场久违的春雨中,第四届北京国际军事后勤装备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个厂家以及国内140多个厂家的1700多台(套)军事后勤装备参加了展示,展出面积达23600平方米。该展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分会于1987年共同创办,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这项5年一次的展览为各国军队后勤装备提供了交流的舞台,为各生产厂家提供了沟通技术和洽谈贸易的机会。此次展会展出的后勤装备包括军需、卫生、油料、野…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后勤保障网链建设中的应用,加快后勤信息化建设步伐;主要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功能优势,并结合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后勤保障需求实际,从标准规范、信息安全、试点推广和人才建设4个方面探索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后勤保障网链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军事物流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军事物流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工具与设备、军事运输管理、科技应用与信息化水平、物流人员素质,及物流体系的抗毁伤能力等。根据该因素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得出评判指标的熵权,由此建立军事物流能力评价模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后勤保障模式的转变,实现以信息为主导,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后勤保障,提高后勤保障效能,提出了将数据链技术应用于我军后勤保障的构想。分析了后方勤务数据链的概念、功能以及同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后方勤务数据链的体系架构进行了重点研究;针对基于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后勤保障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构建后方勤务数据链的可行性以及对后方勤务数据链组网建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弹药保障的速度和效率,增强弹药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对信息化条件下弹药保障需求分析进行研究.从弹药包装、弹药保障模式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阐述我军弹药保障的现状,系统分析弹药成套化保障和弹药可视化保障研究的必要性及动态,以及弹药保障的发展趋势.该研究为通用弹药信息化保障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分析思路,可为弹药信息化、精确化保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三次抗震救灾行动后勤物资动员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西南地区3次抗震救灾行动后勤物资动员的主要做法,在分析三者共性和区别的基础上,从物资储备体系、物资应急采购、物资输送方式和动员信息系统4个方面,对后勤物资动员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婧婷  郭继坤  邵芳 《兵工学报》2021,42(2):408-421
信息系统是战区联合作战后勤与装备保障指挥要素整体联动、效能体系释放的“神经系统”。基于全军军事信息系统依托的“网-云-端”结构理论,结合最新发布的统一体系结构框架方法原理,遴选出符合我军战区联合作战后勤与装备保障指挥信息系统构建需求的具体领域模型,并设计开发流程,而后在统一体系结构框架提供元模型基础上进一步 “裁剪+修改+融合” 建立符合我军信息系统基本数据要素需求的统一认知元模型。以元模型为约束,深入剖析后勤与装备保障指挥信息系统能力、功能、结构、服务、安防5个重点建设角度的理论交互机理,完成模型集成构建。根据战区联合作战想定案例情况,采用对象Petri方法对指挥信息系统动态模型进行执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集成设计结构合理、过程逻辑正确,可以满足指挥信息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外军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包括:进行军队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进行新军事革命与作战模式改革、建立军用信息数据库并注重信息的采集、保存和利用.其发展趋势则含:军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改革后勤工作方法,加快高素质知识型军事人才培养、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体系建设、武装力量结构一体化步伐,以及指挥网络化系统的建设进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战术数字信息链“J”系列报文格式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满  陶然  许楷 《兵工学报》2008,29(11):1389-1394
针对战术数字信息链在信息化作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国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以“J”系列为代表的典型数字信息链报文格式。从报头、报文与报文封装等角度分析了固定格式报文、可变格式(VMF)报文、自由正文报文和往返计时报文4种类型的典型特征及其应用,并提升出其演进策略,指出战术数字信息链格式标准的发展策略对数字信息链应用起到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数字信息链建设现状,提出了从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建设思路,充分有效发挥后发优势,并最终提高我军战术数字信息链和信息化作战的技能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秦世越 《兵工自动化》2021,40(1):22-26,42
为解决我国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种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建设的系统架构.研究美国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建设过程,分析其思想及应用技术,并给出相应的技术建议.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形成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及安全保障,确保人员在合适地点、合适时间获取合适信息.  相似文献   

20.
阮亮 《兵工自动化》2008,27(10):39-40
介绍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必要性及数据仓库技术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在概念模型基础上进行粒度的划分、表中数据的提炼和逻辑关系模式的定义,由此设计逻辑模型。通过实例提供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的一种思路,为数据仓库技术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