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直播田杂草防除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管国兴 《农药》1995,34(4):43-45
1994年对直播稻田进行了药剂除草研究。结果表明:播前用5%丁草胺颗粒剂1公斤/666.7米^2,播后再用10%苄嘧黄隆可湿性粉剂15克/666.7米^2处理,对稗草、阔叶草及总体杂草株防效分别为94.6%、87.3%92.3%;鲜重防效分别达99.4%、92.8%、99.3%。播后5天单用苄嘧黄隆15克/666.7米^2,对稗草、阔叶草、总体杂草株防效分别为80.4%、69.4%、77.4%;鲜  相似文献   

2.
几种除草剂防除直播稻田稗草和千金子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宏海  仇伟全 《农药》1995,34(4):39-40
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早稻芽期每亩用10%吡嘧黄隆可湿性粉剂10克、立针期每亩用30%丙草胺乳油100毫升、17.2%哌草丹-苄嘧黄隆可湿性粉剂200克、一叶一心期亩用34%二氯喹啉酸-苄嘧黄隆可湿性粉剂28克、二叶一心期每亩用50%二氯喹啉酸丁湿性粉剂25克加10%吡嘧黄隆可湿性粉剂10克,对稗草和千金子均有理想的防除效果,鲜重防效分别为88.3 ̄99.1%和92.3% ̄100%,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3.
郑宏海  陈俊成 《农药》1996,35(7):40-42
田间试验表明,35%丁草胺-苄嘧黄隆在水稻播种后6天用150克/667米^2,12%He草酮在水稻播种前3天用150毫升/667米^2,对直播单季稻田主要杂草千金子、稗草、异型莎草、矮慈姑、节节菜、鸭舌草等均具有显著的防除效果,总草防效分别达97.3%和95.6%。根据直播单季稻田杂草分布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应用丁草胺、哌草丹-苄嘧黄隆、丙草胺、吡嘧黄隆,能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4.
腈菌唑在小麦,土壤上残留与降解的动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夏昕  吴剑英 《农药》1996,35(10):29-31
本试验为腈菌唑在辽宁、江苏两地的两年残留测定,作物为小麦。分析目标为麦粉、麦杆、青植株、土壤,四种试材分析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均为75%以上。1993年土壤的半衰期辽宁、江苏分别为27.2天和23.7天,小麦青植株的半衰期辽宁、江苏分别为2.1天和2.5天;1994年土壤的半衰期辽宁、江苏分别为25.8天和36.7天,小麦青植株的半衰期辽宁、江苏分别为4.3天和3.3天。试验施药剂量为25毫克/公斤(2.5克/亩)及50毫克/公斤(5.0克/亩)两种,在收获期小麦麦粉及麦杆中的残留量都低于参照的允许残留量0.1毫克/公斤及2.0毫克/公斤,安全间隔期为20天。分析结果表明腈菌唑对小麦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除草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卫群  胡昌弟 《农药》1995,34(6):23-24
本文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除草王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甲黄隆、苄嘧黄隆、乙草胺含量的方法,采用CLC-ODS色谱柱,以水和甲醇作流动相,在254纳米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甲黄隆、苄嘧黄隆、乙草胺变异系数(%)分别为0.74、0.63、0.81,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2、0.9995、0.9996,保留时间分别为4.8、8.5、15.5分。  相似文献   

6.
二氯喹啉酸防除稻田杂草试验示范总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于明  郑龙植等 《农药》1995,34(1):44-46
1990-199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对4-6叶期稗草具有特效,在稗草1-3叶期施用剂量30-40克/亩,4-6叶期施用剂量40-60克/亩,均对水稻安全,施药时,以排干稻田中的水,喷雾处理药效最佳,宜与灭草松,2甲4氯,苄嘧黄隆混用,扩大杀草谱 ,可防除整个水稻生育期杂草,持效期为30-35天。  相似文献   

7.
灭多威在棉花及土壤中降解动态及残留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慕卫  王开运 《农药》1996,35(3):31-33
按生产上常规用量,每亩喷施20%灭多威乳油60毫升防治二代棉铃虫,施药后7天在棉叶上及14天在土壤中其降解率分别为98.81%及88.09%;半衰期分别的1.56天及4.98天。防治二、三、四代棉铃虫,按有效剂量施药6次,有效成分72克/亩,棉籽和土壤中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23及0.084微克/克;再加大50%用量,有效成分108克/亩,最大残留量仅为0.034及0.214微克/克。结果表明,灭多威在棉叶上及土壤中降解较迅速,常规用量下,对棉籽及土壤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8.
宋宝安  胡德禹 《农药》1996,35(11):22-23
本文采用Lichrosorb Si-60色谱柱,以正二十二烷为内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除草净粉剂有效成分扑草净,乙草胺,苄嘧黄隆含量的方法,扑草净,乙草胺,苄嘧黄隆变异系数分别为0.47,0.39,0.4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1,0.9992,0.9997。  相似文献   

9.
徐德锋 《云南化工》1997,(1):48-49,5
采用Nova-Pak C18不锈钢色谱柱进行反相液相色谱分析,以甲醇:水=65:35(V/V)为注动相,以邻苯二甲醇二乙酯为内标物,用内标法测定田草灵除草剂中苄嘧黄隆和异丙甲草胺的含量,结果表明,各有效成分与内标物色谱峰分离完全,杂质无干扰,测定结果,苄嘧黄隆和异丙甲草胺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4%和1.07%,回收率分别为99.4% ̄100.8%和99.1% ̄101.3%。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根据我省稻田扁杆草的主要发生规律,选用苄嘧黄隆等药剂进行不同药剂与药效关系、苄嘧黄隆不同施药技术与药效的关系等应用条件研究。试验结果首先明确了亩用苄嘧黄隆有效剂量1~2克能有效控制扁秆草危害,与除稗剂混用,可达到一次性防除稻田杂草。其次,提出了苄嘧黄隆分期施药是提高控制扁秆草危害的重要技术,亩用有效剂量1克施用2次,其对扁秆草的各项性状的抑制和防除效果优于亩用有效剂量2克1次施用,在治本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嘧黄隆—草甘膦可湿性粉剂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分光光度法对51%可湿粉剂中嘧黄隆和草甘膦的定量分析测定方法,该法对嘧黄隆和草甘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0%和0.87%,回收率分别为98.26-101.25%和97.35-102.54%。  相似文献   

12.
李品刚  曹德昌 《农药》1996,35(6):43-44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8%稻草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25-825克剂量下,以杂草的总防效为92.3-99.1%,稍优于其他水田除草剂,如稻田净、10%苄.甲可湿性粉剂,乙草胺-苄嘧典隆混剂,吡嘧黄隆和苄嘧黄隆,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3.
菌核净系列新农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乐聪  夏汉鑫 《农药》1994,33(3):40-42
在湖北武汉、武穴、江西宜春等地进行了菌核净、复方菌核净等农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核净系列新农药对油菜菌核病防效良好,亩用有效成分26.7克时防效均达80%以上。适宜的使用浓度为亩用有效成分20.0~26.7克,菌核净完全抑制菌核形成和菌丝生长的有效成分浓度分别为2ppm和20ppm,抑制子囊孢子萌发的LC50为17.75ppm;兼具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有内渗性但无内吸性。在施用浓度为  相似文献   

14.
徐德锋 《江苏化工》1996,24(5):54-55
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β-萘酚为内标物,对氯嘧黄隆进行定量分析。本文法的变异系数为0.71%,回收率为98.9% ̄101.7%,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  相似文献   

15.
选用Nova-PakC_(18)柱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以内标法定量,测定混配除草剂可湿性粉剂中苄嘧黄隆和快杀稗的含量。结果表明,各有效成分与内标物色谱峰分离完全,杂质无干扰。九次重复测定苄嘧黄隆和快杀稗含量的标准偏差为0.87%和0.97%,变异系数分别为0.69%和0.65%,回收率分别为99.2%~101.1%和99.1%~101.6%。  相似文献   

16.
王青松  林党恩 《农药》1995,34(8):40-42
本文阐述根据我省稻田扁杆Biao草的主要发生规律,选用苄嘧黄隆等药剂进行,同药剂与药效关系、苄嘧黄不同施药技术与药效的关系等应用条件研究。试验结果首先明确了亩用苄嘧黄隆有效剂量1 ̄2克能有效控制扁秆Biao草危害,与除剂混用,可达到一次性防除稻田杂草。其次,提出了苄嘧黄隆分期施药是提高控制扁秆Biao草危害的重要技术,亩用有效剂量1克施用2次,其对扁秆Biao草的各项性状的抑制和防除效果优于亩用有  相似文献   

17.
郑宏海  赖朝辉 《农药》1995,34(6):14-16
本文通过敏感性测定和安全性试验,明确了水稻各类型品种对吡嘧黄隆的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籼稻(早稻)品种耐药性较强,嘉籼75-8、嘉有293在不同时期亩用10%吡嘧黄隆10 ̄20克,均表现安全;粳、糯稻(中稻、晚稻)品种耐药性较弱,宁67、秀水11、祥湖84等在芽期使用或较高剂量使用,易产生明显药害。  相似文献   

18.
烟嘧黄隆防除玉米田杂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希 《农药》1995,34(7):37-39
本文报道苏北垦区烟嘧黄隆及其混配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及其评价。每公顷用烟嘧黄隆30 ̄50克对本地玉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均有显著防效。烟唑黄隆与莠去津混用(20 ̄30克+500克/公顷)可以提高效果,并减轻对后茬小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分光光度法对51%可湿粉剂中嘧黄隆和草甘膦的定量分析测定方法。该法对嘧黄隆和草甘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0%和087%,回收率分别为9826%~101.25%和9735%~102.54%。  相似文献   

20.
35%丁苄可湿性粉剂1994~1995年防除水稻秧田和直播田杂草的试验。结果表明:秧田在播种后10天使用丁苄(商品量)1.5、1.8、2.25千克/公顷,对稗草的防效为89.7~93.7%,总杂草防效96.8~99.2%。直播稻田在播种后5天使用丁苄1.8、2.25千克/公颂,对稗草的防效92.9~94.1%,总杂草防效97.8~99.0%。丁苄对水稻安全。与10%苄嘧黄隆可湿性粉剂和50%丁草胺乳油相比,可扩大杀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