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软件定义网络将网络的数据层和控制层相分离,具有可编程性强和全局网络视图的优点,这一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流调度中。然而,数据中心网络中大象流和老鼠流共存的流量特征是流调度技术的一大挑战。对基于流量特征的流调度策略进行了综述,首先梳理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数据中心网络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大象流、老鼠流、大象流与老鼠流三个方面的流调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探讨了相比于传统的流调度技术,在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下基于流量特征的流调度策略的优势。最后针对目前基于流量特征的流调度技术面临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云计算技术和分布式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大象流量激增,这部分大象流在调度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碰撞,造成链路拥塞。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动态优先级多路径调度算法(DPMS)。该算法根据数据中心流量的特点制定大象流和老鼠流调度模型,充分利用各网络节点间的冗余链路,提高资源利用率;并结合组表优化SDN架构中控制器和交换机的通信模式,降低了数据包处理时延。实验结果表明,相比ECMP和Hedera这2种调度策略,DPMS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链路利用率,减少了平均流完成时间,网络的整体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左攀  束永安 《计算机工程》2021,47(9):113-119
针对数据中心网络(DCN)中因大象流而引起的网络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动态多路径负载均衡方法。在拓扑感知和流量信息监控的基础上对大象流进行标记,将收集到的网络流量信息输入前馈神经网络以预估每段链路的负载,并结合优化蚁群算法为大象流寻找最优路径,使大象流根据链路的实时状态完成路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网络传输时延,提高链路利用率和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4.
王红运  束永安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7):2148-2150,2166
针对数据中心网络中等价多路径路由算法(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ECMP)无法有效调度大象流而导致流量负载不均衡及易造成网络拥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动态多路径负载均衡(ant colony algorithm based dynamic multipath load balancing,ADMLB)算法。ADMLB算法首先通过控制器获取网络负载信息,同时检测大象流并标记,然后调用改进的蚁群算法,根据大象流所需带宽选择多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ECMP和现有流调度算法相比,ADMLB算法降低了链路延迟时间,有效提高了链路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数据中心网络中大象流携带大量数据造成网络拥塞和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提出基于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的大象流负载均衡(elephant flow load balancing ,EFLB)。当网络负载超过阈值时,控制器利用Openflow特性将检测到的大象流分裂为多个老鼠流,并根据收集的网络拓扑和链路状态动态地计算负载最小的下一跳交换机,确保负载均衡。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等价多路径路算法(equal-cost mulit-path routing ,ECMP),EFLB机制提高网络吞吐量和链路利用率,更好地实现网络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方法调度大象流时容易造成数据中心网络拥塞和负载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算法ACO-SDN。对大象流调度问题建立整型线性规划ILP(integral linear programing)模型,优化目标为最小化最大链路利用率。通过重定义蚁群算法的参数和操作求解ILP模型,得到大象流重路由的最优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与ECMP(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和GFF(global first fit)流量调度算法相比,ACO-SDN算法降低了网络最大链路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网络对分带宽。  相似文献   

7.
哈希表在网络报文处理,尤其是带状态的报文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网络流量的快速增长,传统软件哈希表难以满足网络性能需求,而查找是影响哈希表性能的关键之一,如何提升哈希表的查找速率也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经研究表明,现有的网络流量呈现Pareto分布特征,即存在少数的大流量数据——大象流.基于当前数据中心广泛采用的软硬协同计算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DPDK+FPGA的大规模软硬协同哈希表架构.根据现有网络流量特征,将流量分成大象流与背景流.同时也将哈希表分成硬件表与软件表.在FPGA中构造小规模硬件表,卸载所有报文的哈希计算,以及大象流的哈希查找.在软件中基于DPDK构建大规模软件表,利用FPGA卸载哈希计算,加速背景流的查找.软件拥有所有流信息,利用采样法识别大象流并将大象流的键值对信息(key-value)更新到FPGA的硬件表中,以加速软件中大规模软件表的查找速率.采用Xilinx U200加速卡和通用服务器作为硬件平台,实现了软硬协同的大规模哈希表,并利用测试仪构造了符合当前网络特征的流量数据,以DPDK精确转发为例,验证了软硬协同哈希表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大象流哈希查找完全卸载...  相似文献   

8.
代荣荣  李宏慧  付学良 《计算机应用》2022,42(12):3863-3869
针对数据中心网络的传统流量调度方法容易引起网络拥塞及链路负载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差分进化(DE)融合蚁群(ACO)算法(DE-ACO)的动态流量调度机制,对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大象流调度进行优化。首先,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捕获实时网络状态信息并设定流量调度的优化目标;然后,通过优化目标重定义DE算法,计算出多条可用候选路径,作为ACO算法的初始化全局信息素;最后,结合全局网络状态以求得全局最优路径,并重新路由拥堵链路上的大象流。实验结果表明,以在随机通信模式下为例,与等价多路径路由(ECMP)算法和基于蚁群算法的SDN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ACO-SDN)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平均对分带宽分别提高了29.42%~36.26%和5%~11.51%,降低了网络的最大链路利用率(MLU),较好地实现了网络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9.
陈琳  张富强 《软件学报》2016,27(S2):254-260
随着数据中心网络规模的迅速增长,网络带宽利用率低下导致的网络拥塞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负载均衡提高数据中心网络链路带宽利用率和吞吐量成为了研究热点.如何结合流量特征、链路状态和应用需求进行流量的合理调度,是实现网络链路负载均衡的关键.针对数据中心突发性强、带宽占用率高的大象流调度问题,提出一种面向SDN数据中心网络最大概率路径流量调度算法,算法首先计算出满足待调度流带宽需求所有路径,然后计算流带宽与路径最小链路带宽之间的带宽比,结合所有路径的带宽比为每一条路径计算路径概率,最后利用概率机制选择路径.算法不仅考虑了流带宽需求和链路带宽使用情况,而且全局地考虑了流调度和链路带宽碎片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最大概率路径调度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网络拥塞,提高带宽利用率和吞吐量,减少网络延迟,从而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传统负载均衡算法对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大流进行调度时,会造成部分链路负载过重、网络整体负载不均衡等问题。将负载均衡问题转化为多商品流问题进行求解,结合软件定义网络集中控制的思想和数据中心网络的流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大流调度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网络负载均衡算法。根据阈值将数据流划分为大流和小流,结合路径上大流分布度和可用负载度对大流进行重路由,以减小大流对网络负载均衡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在流量大小分布不均衡的数据中心网络中,该算法与传统的等价多路径算法和基于全局最先匹配的动态流量调度算法相比,在平均对分带宽上获得了更大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中心网络的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间隔质心的流水印缺乏纠错能力且难以抵御多流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间隔压缩的鲁棒网络流水印算法。该算法在基于间隔质心流水印基础上利用编解码技术增强其纠错能力,将携带同一水印信息的网络流量采用动态间隔压缩的方式调制为多种模式以抵御多流攻击。同时在检测端对水印进行分层检测,减少检测端计算资源浪费。实验结果表明,当检测阈值设为0.8时,误报率低于5%,且水印检测率可高于原始间隔质心方法10%左右,合并多条水印数据流后也无明显静默间隔。可见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隐蔽性,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流水印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攻击流量阻断存在攻击流量检测准确率较低、阻断效果较差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无线传感网络攻击流量阻断模型。基于字符(单词)的词频矩阵,利用TF-IDF算法将有效载荷的特征自动提取出来;根据特征结果使用随机森林算法通过词频矩阵对网络流量实行分类,基于分类结果对网络中的流量攻击实现溯源,完成异常无线传感网络检测;利用流表的报文过滤实现无线传感攻击流量的阻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检测攻击流量时,准确率最高可达100%,调和平均数最高为99.18%,错误率最高仅为7.3%,假阳性率最高仅为5.5%,同时能够有效阻断网络攻击流量,在较短时间内将网络恢复至正常,具有良好的攻击流量检测效果和攻击流量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无检测器道路交通流数据质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交通流数据质量检测方法要求的原始数据量较大,而无检测器道路可获得的交通流数据又非常有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无检测器道路交通流数据质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不同检测点获得的原始交通流数据处理成一组数据序列,通过对数据序列的灰生成、灰色关联度计算及标准化处理,求得不同数据序列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参数λ_i,根据需求选出阈值λ,比较λ_i与λ之间的大小,实现无检测器道路交通流异常数据检测的目的。运用杭州市某一局部路网的浮动车交通流原始数据,将该方法与基于相似系数和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检测效果优于基于相似系数和的检测方法,平均错检率降低了21.00%,平均准确率提高了28.64%。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传统指数平滑法在滤波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之间存在一个因累积误差而导致右偏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衡指数平滑的交通流数据预测方法。该方法对传感器采集的异常数据和缺失数据进行处理,对于超过阈值的数据,则用前一时刻数据取代该数据;对于缺失数据,则插人前后时刻的均值。对处理过的数据采用平衡指数平滑法进行滤波。通过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传统指数平滑的右偏移误差,提高数据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速网络流量难测量的问题及长流占网络流量大部分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级CBF的长流识别算法,对报文进行抽样,将抽取的报文通过经过一系列哈希映射到长流信息表中,查找是否存在该流信息,若存在则更新流信息,若不存在则将该报文用多级CBF结构对流信息进行过滤,报文数达到阈值的流被识别为长流,并在长流信息表中创建和维护该长流的信息.该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短流因为哈希冲突而被误判为长流的概率,降低了资源开销,对指定报文数为阈值的长流识别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际交通流变化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应用交通流预测模型获取更准确的交通流信息,是智能交通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结合的预测模型。模型主要思想是通过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和Mallat算法对原始交通流数据进行平滑降噪处理,处理过程选用db10小波和软阈值去噪函数使得交通流曲线更加平滑稳定,更能真实反映交通流的真实情况;再采用激活函数为Tan-Sigmoid,训练函数为trainlm,各层神经元节点数为1-12-1的三层BP神经网络对消噪后的交通流数据进行训练,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对实际交通流信息进行预测,最后获取准确的交通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分析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0.03%,最大相对误差为0.39,拟合度(EC)达到0.96。仅使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交通流数据进行预测后得到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8%,最大相对误差为0.89%;实验对比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卡尔曼滤波、GM(1,1)预测模型对交通流的预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误差指标大大减小,拟合度大大提高,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能较准确地反映交通流真实情况。而经过小波去噪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为交通流的实时动态预警提供了更加准确真实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