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组合挂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车辆进行纯滚动转向时各车轮的理论转角。以车轮的最大转角误差为优化目标,利用ADAMS动力学模型,对(3~40)轴线两纵列组合挂车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分别得到各自转向板上连接转向拉杆的孔位。在转向节板的可制造化处理上,按加权求均值的方法对连接拉杆孔位进行了合并处理。结果表明合并处理后得到的孔位既实现了转向节板的可制造化,又满足了组合挂车的转向要求。  相似文献   

2.
多轴重型全挂车机械液压全轮转向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型多轴全挂车的机械液压全轮转向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对转向机构的运动学关系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转向机构转弯半径差及车轮转角差的加权和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应用复合型优化算法针对5轴线全挂车转向机构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能有效改善整车的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MATLAB多轴挂车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组合式多轴挂车的转向机构进行分析后,建立了挂车转向系统机构的优化设计模型应用MATLAB的优化工具箱对设计模型进行了优化求解,给出了针对任意一轴线上转向机构的MATLAB优化程序一使用该优化程序对某专用车辆厂生产的多轴挂车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是正确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4.
重型组合式多轴挂车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型组合式多轴挂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转向机构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这类挂车转向系统机构的优化设计模型。应用复合形优化算法对建立的优化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并使用Ⅶ语言编写了图形用户界面程序。使用该优化程序对某专用车辆厂生产的多轴挂车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实用。  相似文献   

5.
张勇  艾志久  马海峰  赵江  王斌 《机械》2014,(2):55-59
设计了一种污水罐在线清洗车,重点对新型污水罐在线清洗车转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Ackerman转向原理,将清洗车转向系统的实际转角关系无限趋近于理论转角关系作为优化目标,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优化,得到了整体最优解,以此作为转向系统梯形机构的初始参数,依据现场工况对转向系统重要零部件进行设计计算,建立各主要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内外侧车轮转角曲线与理论曲线较为接近。车轮的极限转角远远大于普通车辆的极限转角,从而能够满足清洗车转向系统较高的机动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自行走液压全挂车,能实现空车自行走、重载拖行、辅助驱动、主动转向、被动转向、平台升降等。重点介绍了自行走液压全挂车液压系统原理,并分析了如何实现自行走和拖行走的切换及主动转向和被动转向的切换。最后介绍了电控原理并对多车并车模式下各车轮位转角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汽车全液压式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从汽车转向运动学出发,对SGA3550自卸式汽车全液压转向机构进行设计。以汽车转向时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为设计参数,对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对转向过程的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液压系统设计方案对转向机构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全液压式转向机构液压部分的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从汽车转向运动学出发,分析了SGA3550自卸式汽车全液压转向机构的设计。首先以汽车转向时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其次,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全液压式转向机构模型,通过对转向过程的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液压系统设计方案对转向机构性能的影响。最后说明了全液压式转向机构液压部分的设计计算过程,主要包括转向动力缸、全液压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轴车辆全轮转向系统方案,设计相应的转向传动机构,建立了该机构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中的非线性优化命令进行设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该机构所决定的转向曲线与理论阿克曼曲线能较好吻合。且车轮理论与实际转角误差较小,有较高运动精度。同时,该机构能够很好地与转向液压系统配合,进而实现对车轮转角的实时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0.
多轴线液压板挂车转向机构优化程序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轴线液压板挂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转向机构中各构件的位置关系和运动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加权角差和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利用复合型优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求解,并编制了易于使用的通用转向机构优化程序;程序优化结果有效地克服了转向纵拉摊断事故的出现,同时很好地改善了整车的转向性能,其应用于某专用车辆制造厂生产的多轴线挂车转向机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是正确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12):1795-1797
以10×6型汽车起重机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汽车转向理论阿克曼定理建立了多轴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及运动学模型,运用ADAMS对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及转向性能分析。在分析了轴间内轮转角误差及各轴内外轮转角误差的基础上,选取转向机构上的几个硬点坐标为设计变量,分别以轴间内轮转向角累计误差和各轴内外轮转向角累积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运用ADAMS对转向机构的Ⅱ轴、Ⅴ轴进行轴间内轮转角和Ⅰ轴内外轮转角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汽车双前轴转向机构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X3400双前轴转向自卸车的设计为例,建立了转向传动机构的数学模型,编写了转向传动机构设计程序,计算结果可以满足双轴转向转向轴内外轮之间,前后轮间的转角匹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叉车转向机构的设计应使叉车外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偏差最大值最小,并作为目标函数,进一步确定约束条件,用MATLAB自身提供的优化算法,进行叉车曲柄滑块式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及转向梯形机构及中间摇臂机构的数学模型。基于各机构转角误差最小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双前桥转向机构的优化结果以及转向性能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及转向梯形机构及中间摇臂机构的数学模型。基于各机构转角误差最小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双前桥转向机构的优化结果以及转向性能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空作业车转向系统的转弯半径的分析,确定了最小转弯半径和车轮转向偏转角的设计原则;利用ADAMS虚拟样机仿真的方法对转向机构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尺寸可以降低实际车轮偏转角与理想偏转角的差异,并且降低了转向油缸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轴线矿用车自重大、工作路况复杂恶劣、轮胎磨损消耗大的特点,提出可切换转向模式的矿用车转向系统,并建立280t矿用车多轴线转向机构的参数化模型。提出基于“当量理论转角”的多轴线矿用车转向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不同转向模式转角误差协同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协调匹配不同转向模式下的各轮转角误差。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转向机构八字转向总体性能优于常规转向模式,与原始设计相比更加符合车辆运输工况的实际需求,优化目标加权当量转角误差值由优化前的3.021下降为2.550,下降幅值为15.57%,说明整体效果比较明显。研究结果对于设计多轴线车辆转向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小型车式移动机器人实现精确转向的要求,对其转向机构的构型设计与参数优化问题展开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四种不同构型方案的特点,确定了采用一种舵机驱动的双梯形转向机构;推导了该机构的运动学关系式,并以跟踪理想阿克曼转角为优化目标,以布置空间的不干涉条件等作为约束,建立了该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借助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求解分析,确定了转向机构最终的构型组成与尺寸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机构能精确地近似实现理想的阿克曼转角关系。  相似文献   

19.
转向梯形机构对轮胎磨损、转向力和转向半径都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平面投影和空间运动学分析方法,结合矿用汽车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特点和工作特性进行建模分析,搭建转向梯形机构的平面运动数学模型和包括前轮定位参数、考虑车身侧倾和轮胎侧偏特性在内的空间运动学的数学模型,以转向过程中外侧车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应用MATLAB软件完成了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确定了转向机构的设计参数。将蒙特卡罗的方法用于带有加工误差的转向梯形机构的求解,保证了转向过程中转向轮转角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采用球面四杆机构作为转向机构与方向盘之间的运动传递 ,并建立了车辆转向曲率与转向机构输入构件转角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球面四杆机构输入—输出关系和机构优化综合数学模型 ,最后绘出误差曲线 ,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