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SiO2、nCaCO3、有机膨润土为无机填料制成耐高温厌氧胶,研究了填料对耐高温厌氧胶油面黏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吸油量的大小影响厌氧胶的油面黏接性,当w(SiO2)=4%~6%时,油面黏接强度损失最小,耐高温厌氧胶的油面黏接性较优。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醋酸乙烯酯(VAc)为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自交联单体和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型PSA(压敏胶),并探讨了软/硬单体质量比、引发剂掺量、乳化剂掺量和自交联单体掺量等对PSA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GMA掺量的增加,凝胶含量逐渐增大;当m(BA)∶m(VAc)=85∶15、w(AA)=2%、w(引发剂)=0.9%、w(乳化剂)=0.8%和w(GMA)=6%(均相对于软硬单体总质量而言)时,制得的PSA具有相对最好的粘接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α-Al2O3微粉、SiO2微粉A(w(SiO2)=95.21%,w(ZrO2)=3.31%)和SiO2微粉B(w(SiO2)=97.50%)为原料,先分别配制成w(α-Al2O3微粉)=30%、w(SiO2微粉A)=20%、W(SiO2微粉B)=20%的浆体,测定氯化钙加入量(相对于微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2%、0.05%对各浆体ζ电位的影响;然后再分别配制成w(α-Al2O3微粉)=65%、w(SiO2微粉A)=50%、w(SiO2微粉B)=40%的浆体,测定氯化钙加入量(相对于微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02%、0.05%对各浆体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氯化钙溶液之后,α-Al2O3微粉浆体的ζ电位绝对值立即大幅度减小,且减小幅度随着氯化钙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黏度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随氯化钙加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2)加入氯化钙溶液之后,两种SiO2微粉浆体的j=电位绝对值均立即小幅(<5 mV)减小,且减小幅度随氯化钙加入量的增加变化不大;而其黏度变化均很小,并且随氯化钙加入量的增加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水性聚氨酯(WPU)乳液为胶粘剂、硬脂酸钠为赋型剂和甘油为保湿剂等制备固体胶棒。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固体胶棒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w(WPU)=25%~35%、w(赋型剂)=5.5%、w(水)=30%~40%、w(保湿剂)=4%、m(硬脂酸)∶m(NaOH)=6∶1、中和反应时间为30 min、中和反应温度为80~85℃和最终体系的pH值为8~9时,固体胶棒具有赋型性好、涂抹性佳、储存稳定期长、粘接性能强、硬度适中、成本较低且环保等优点,完全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彭小琴  陈亮  陈炳耀  凌辉  李军 《化工进展》2012,31(9):2058-2063
以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BPA2EODPT)、环氧丙烯酸酯(E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主要原料,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和气相二氧化硅(SiO2)为耐热改性剂,异丙苯过氧化氢(CHP)为引发剂,N,N-二乙基对甲苯胺(DPT)和糖精(SA)为促进剂和助促进剂,对苯醌(BQ)、乙二胺四乙酸四钠(Na4EDTA)和对苯二酚(HQ)为稳定剂,优选出耐高温厌氧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m(BPA2EODPT)︰ m(EA)︰m(TMPTMA)=3.1︰1︰2.5、w(BMI)=6%、w(SiO2)=4%、w(CHP)=3.5%、w(DPT)=0.4%、w(SA)=2%、w(BQ)=0.07%、w(Na4EDTA)=0.04%、w(HQ)=0.11%时,厌氧胶的综合性能较好,耐热性能及贮存稳定性能俱佳。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含量、乙醇含量、尿素含量、交联剂含量和反应温度为试验因素,以胶粘剂的固含量、黏度、干态粘接强度和湿态粘接强度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制备乙醇/尿素复合改性SPI胶粘剂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当w(SPI)=11%、w(乙醇)=35%、w(尿素)=4%、w(交联剂)=0.3%(均相对于SPI水溶液质量而言)和反应温度为60℃时,乙醇/尿素复合改性SPI胶粘剂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其固含量为10.340%、黏度为52.0 Pa·s、干态粘接强度(2.540 MPa)和湿态粘接强度(1.370 MPa)均满足Ⅱ类胶合板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改性聚氨酯树脂、增塑剂、粘接促进剂、乙烯基MQ硅树脂、碳酸钙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对ABS塑料粘接良好的改性聚氨酯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氨酯树脂按照n(-NCO)∶n(-OH)=1.6∶1.0,w(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5%、w(乙烯基MQ硅树脂)=8%(相对于密封胶总质量而言)时,密封胶对ABS塑料的粘接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为软单体,乙酸乙烯(VAc)为硬单体,丙烯酸(AA)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为功能单体,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耐热型高剥离强度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PSA)。研究了各单体比例,交联剂的选择和用量等对PS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BA)∶w(2-EHA)=2∶1,w(VAc)=12%,w(AA)=5%,w(HEA)=1.5%时合成的压敏胶性能综合良好,加入0.6%异氰酸酯交联剂,可获得较高的粘接强度和耐高温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埃及的研究人员制备莫来石-氧化锆和尖晶石-氧化锆复合材料。他们首先利用煅烧铝矾土(w(Al2O3)=86.0%,w(SiO2)=6.7%)和硅灰(w(SiO2)=94.29%)在1400~1500℃下煅烧得到莫来石,利用镁砂(w(MgO)=99.5%)和烧结氧化铝(w(Al2O3)=99.6%)在1500℃下煅烧制备出了尖晶石;然后将制备出的莫来石和尖晶石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氧化锆细粉(w(ZrO2)>98%)混合,混合料在100MPa下压制成型后于110℃干燥,再分别于1400℃、1450℃、1500℃、1550℃和1600℃热处理2h,制备出了莫来石-氧化锆和尖晶石-氧化锆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显微结构。试验结…  相似文献   

10.
纳米二氧化硅填充PVDF聚合物微孔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能  付红平  洪若瑜 《精细化工》2008,25(2):109-113,117
以丙酮及N,N-二甲基甲酰胺为混合溶剂、聚偏氟乙烯为成膜物质、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二氧化硅(PVDF/SiO2)复合微孔薄膜。研究发现,溶剂组分质量比对薄膜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当m(丙酮)∶m(N,N-二甲基甲酰胺)=19∶1时,薄膜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为3.26 MPa;经纳米SiO2改性后,复合薄膜力学性能随SiO2质量分数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在w(SiO2)=20%时,薄膜拉伸强度达最大值6.36 MPa;复合薄膜孔隙率随SiO2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当w(SiO2)=40%时,孔隙率达最大值113.9%。  相似文献   

11.
文章合成了一种乙二氨基乙磺酸钠盐(AAS),并以其为亲水单体,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为原料,采用丙酮法合成了一种用作层压胶的水性聚氨酸分散体(WPU),并通过纳米二氧化硅乳液(SiO2)对其进行改性。研究表明当NCO/OH值为1.25时活化温度最低,剥离强度最大;SiO2添加比例为10%时耐热性及剥离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煤系高岭土酸处理除铝后剩余的物料为硅源,与Li2CO3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可在高温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锂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观察和分析了所合成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并使用差热-热重联用分析仪(DTA-TG)研究了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收CO2性能,吸收量可达31.07%(质量分数)。与以市售SiO2为硅源制取的硅酸锂相比,低温时高岭土-硅酸锂具有更快的吸收速率,具有明显的低温吸收CO2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陈亮  凌辉  陈炳耀  李军  方江林 《粘接》2012,(8):43-47
以丁腈橡胶(NBR)为主体材料,通过硬丁腈与软丁腈搭配,使用白炭黑(SiO2)、酚醛树脂(PF)、环氧大豆油(ESO)、低毒溶剂体系,研制出低毒液体密封胶。研究了硬丁腈NBR3604与软丁腈N237H的配合比、混合溶剂的配比及用量、SiO2、PF及ESO用量对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m(NBR3604)∶m(N237H)=70∶30、v(DMK)∶v(120#溶剂油)∶v(DMC)∶v(SBAC)=5∶50∶25∶20,SiO2、PF和ESO质量分数分别为30%、15%、5%,制得的密封胶综合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范剑明 《无机盐工业》2019,51(11):65-68
分级研究了热活化条件下高铝煤矸石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铝硅溶出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煤矸石试样做了表征分析。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酸碱浓度和固液比对热活化处理后高铝煤矸石中Al2O3和酸浸渣SiO2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浸溶出Al2O3反应过程中,固液质量比和酸浸时间对溶出率的影响最为显著,酸浸过程的最优工艺条件:初始盐酸质量分数为20%、酸浸温度为90 ℃、酸浸时间为2.5 h、固液质量比为1∶6,在此条件下,Al2O3的浸取率达82.95%;强碱溶解酸浸渣溶出SiO2反应过程最优工艺条件:碱溶温度为95 ℃、碱溶时间为2.0 h、NaOH质量分数为20%、固液质量比为1∶10,在此条件下SiO2溶出率为69.74%,碱溶温度和碱液浓度对溶出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菱镁原矿和镁砂产品进行了物相组成分析,菱镁石原矿粉中主相ω( MgCO3)达到96%,杂质主要是CaCO3和SiO2;轻烧镁砂中的MgCO3大部分已经分解为MgO,但还有质量分数32%的MgCO3未分解,并在低温煅烧的情况下生成了微量的新相CaMg(CO3)2和Mg(OH)2;重烧镁砂中的...  相似文献   

16.
以特级矾土细粉为主要原料、铝酸盐水泥为结合剂、六偏磷酸钠为减水剂,磷酸盐选择磷酸二氢铝,采用浇注成型的方法制备高铝质磷酸盐陶瓷,考察了保温时间、煅烧温度和磷酸二氢铝添加量对高铝质磷酸盐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磷酸二氢铝可以提高高铝质磷酸盐陶瓷的性能,磷酸二氢铝用量为6%(质量分数)时,制备的高铝质磷酸盐陶瓷的抗弯强度达到24.15 MPa;磷酸二氢铝用量超过6%后,对高铝质磷酸盐陶瓷的抗弯强度不利;添加6%磷酸二氢铝,形成的主要物相有石英、刚玉、磷酸盐、硅线石和莫来石,说明添加磷酸二氢铝有利于陶瓷新相的形成。高铝质磷酸盐陶瓷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矾土粉用量为96%(质量分数),铝酸盐水泥用量为4%(质量分数),减水剂用量为外加0.1%(质量分数),磷酸二氢铝用量为外加6%(质量分数),保温时间为4 h,煅烧温度为1 250 ℃  相似文献   

17.
采用预聚体法以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PEA)、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和气相二氧化硅(SiO2)为原料,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E-300)为扩链剂制备了聚氨酯/气相二氧化硅(PU/SiO2)复合材料,并利用SEM、电子万能试验机和DSC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气相SiO2粒子在PU基体中分散良好;PU/SiO2复合材料比纯聚氨酯材料具有更优的耐撕裂性能和拉伸性能,耐热性能也提高。当气相SiO2的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且当扩链系数为0.80时,材料耐撕裂强度提高29.45%,拉伸强度提高33.74%。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昆阳磷矿的硝酸酸解液与硫酸铵反应制备硫酸钙的工艺条件,分别研究了硫酸铵用量、硫酸铵质量分数、温度、加料时间、反应时间对晶体大小和共晶磷含量的影响。确定了结晶过程适宜的工艺条件:硫酸铵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90 ℃、加料时间为20 min、反应时间为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磷质量分数为0.179%、氟质量分数为0.06%的半水和二水混合晶型的硫酸钙结晶,该硫酸钙具有晶体粗大整齐、过滤强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柱层层析硅胶为原料,添加粘合剂制备了大孔SiO2载体,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Mo-CA/SiO2催化剂(CoO,MoO3质量分数分别为3%,12%,n(CA):n(MoO3)=1:1)。利用BET和XRD技术进行物化性能表征,以噻吩硫脱除率考察了柠檬酸(CA)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大孔SiO2载体比表面积380m2/g,孔容0.39cm3/g,中孔(2~50nm)占据90.2%;添加CA后,活性组分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XRD谱无CoO和MoO3特征峰;在T为300℃、P为3.0MPa、LHSV为2h-1及氢油体积比为600时对噻吩硫脱除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