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深圳市上南水厂于2017年6月实现"臭氧-炭砂滤池"短流程深度处理工艺的改造,将一、二期石英砂滤池改造为炭砂滤池,对比研究了改造前后其对浊度、NH_3-N、有机物、细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炭砂滤池滤后水浊度略微上升,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砂滤池,且炭砂滤池挂膜成熟后细菌总数为10~2 CFU/mL左右。在运行过程中对炭砂混层、反冲程序、炭滤料流失的问题进行改进优化,为老旧水厂的炭砂滤池改造及运行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炭砂滤池带来的生物泄露问题,保障出厂水微生物达标,在"臭氧-炭砂滤池"短流程深度处理的基础上,对水厂紫外消毒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新增2套低压高强管道紫外设备。工程投入运行后,效果较好,经过紫外消毒杀菌后细菌总数下降了99%,且次氯酸钠投加单耗降低了50%左右。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高程、紫外取样点和次氯酸钠主消毒工艺进行了优化。可为同类型水厂的消毒工艺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滤池自动反冲洗控制系统是水厂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出厂水水质和节能降耗.目前,国内大部分水厂的滤池自动反冲洗控制主要通过滤池工作的时间周期来启动反冲洗指令.根据沙口水厂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研究出一种新的滤池自动反冲洗控制模式,并对新系统的节能降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该系统对滤池的工况监测、滤后水水质监控以及反冲洗节...  相似文献   

4.
林春敬  李婷  陈虹  周业成 《净水技术》2023,(S1):325-330
单水反冲滤池反冲洗方式单一、冲洗强度不足,导致滤池过滤效果下降,滤池出水水质波动,水厂供水安全难以保障。针对该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双阀滤池强化反冲洗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不具备升级改造条件的老旧中小水厂单水反冲滤池导致过滤效果下降问题。该改造方案主要通过曝气装置对滤池滤料进行人工曝气冲洗,实现滤池气-水结合反冲方式,恢复滤池过滤效果,实现滤池稳定高效运行。人工曝气处置后,滤池运行效果显著提升,出水浑浊度由0.24 NTU降低至0.16 NTU,滤池颗粒物去除率提高了12%;反冲洗周期由12 h延长至16 h,反冲水量年度节约了10.8万m3。该人工曝气方案投资少、无需对原有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不会影响水厂正常运营生产,简单适用,可在存在相似问题的中小水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水厂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常规水厂活性炭滤池与深度处理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活性炭滤池长期运行过程中对氨氮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从稳态生物膜模型与非稳态生物膜模型中形成的生物膜所需基质浓度方面做分析,研究进水氨氮浓度对滤料生物膜生长及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水厂活性炭滤池运行1个月后,活性炭滤池去除效果趋于稳定,平均去除率达93.63%,形成的非稳态生物膜,对低营养进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能应对浓度相对高的氨氮。深度处理水厂活性炭滤池进水一直维持较低氨氮水平,从连续5年的监测数据看,大部分的氨氮浓度月平均值0.02 mg/L,导致活性炭滤池表面形成了稳态生物膜,生物量与活性趋于稳定,去除效果受限,无法应对低营养进水及突发性高氨氮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混凝+A/O+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为主体工艺对具有高色度、高SS含量、成分复杂、难于深度处理和排放要求高等特点的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工程实例。经实际调试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COD、SS和色度去除率均在95%以上,出水达到了GB 4287-2012表3直接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
Ⅴ型滤池在自来水处理工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滤池类型,具有良好的过滤、冲洗、调控性能,出水质量稳定、可持续运行,可实现自动化管理,它的核心技术就是它的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高效的反冲洗不仅是保证过滤处理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净水厂实现"节能减排"。本文通过对马龙县二水厂Ⅴ型滤池水冲洗系统设计方案探讨,确定滤池水冲洗系统设计方案,供设计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全兴  张建 《净水技术》2020,39(5):171-174
气水反冲洗滤池具有其他滤池无法比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型水厂生产。该文总结了应对V型槽扫洗乏力、滤后水外溢、出水浊度异常、池内生长藻类、滤后水水质提升等问题的经验,可供气水反冲洗滤池的运行参考,以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D江原水多次出现原水藻类升高的现象,造成水厂出厂水铝超标风险显著升高。对D江原水藻类升高期间的出厂水铝含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工艺水厂,将砂滤池改造成炭砂滤池,炭砂滤池对碱性进水的pH缓冲作用和除铝作用显著优于砂滤池,能保障出厂水铝含量达标;在有臭氧-活性炭工艺的深度处理水厂,经活性炭滤池后,pH值和铝含量进一步降低;用硫酸铝混凝替代聚合氯化铝混凝,能显著降低出水pH值和铝含量,保障出厂水铝含量达标;不宜将聚氯化铝和硫酸铝混合使用,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白色颗粒物易堵塞投加管道及设备,且会降低混凝剂的混凝效能;降低砂滤池滤速可强化除铝作用,必要时可作为应急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北方某城镇净水厂滤池为研究对象,在水厂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以滤速、连续滤后水浑浊度、滤后水中颗粒数、反冲洗废水浑浊度、反冲洗强度、反冲洗滤层膨胀度为评价指标,开展滤池的运行评估。结果表明:煤砂双层滤料滤池具有运行周期长、出水浑浊度低且稳定的优点;3座评估滤池的滤速不同,建议通过调整滤池出水管控制阀的开启度,实现同一水厂不同滤池滤速的同一性;滤池实际的反冲洗强度与设计值差别较大,建议降低反冲洗强度,将滤池的膨胀度稳定在20%~30%;滤池的反冲洗时间有待进一步的优化,根据反冲洗废水浑浊度分析的结果,水冲洗时间可以考虑从7 min减少到4 min。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在不同运行参数下的净水效果比较,得出影响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主要因素,包括滤速、停留时间、炭层高度、余臭氧浓度、水温等,通过这些参数的改变最终得出闵行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的基本控制参数.活性炭层高度为2.0 m,接触时间15min(即滤速8 m/h);进活性炭滤池水的臭氧浓度应为0.05~0.2 mg/L;水温大于9℃时,活性炭滤池除NH3率可达90%以上;气温对NH3去除率有较大影响,因此活性炭滤池最好设在室内.  相似文献   

12.
介绍某水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考察了不同进水浑浊度对组合工艺长期运行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组合工艺各单元的有机物种类及分子量分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长期运行结果表明:(1)组合工艺对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有机物指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2)臭氧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量有机物,故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COD_(Mn)2、UV_(254)和DOC有良好的去除作用。整个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在40%~50%,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在80%~90%。(3)臭氧活性炭工艺对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砂滤工艺主要去除D0CDA。(4)上向流BAC柱活性炭颗粒间空隙率较大,降低了对浊度的机械截留,其后置的砂滤池可起到稳定出水浊度,保证出水微生物安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型臭氧-炭滤-消毒-砂滤组合净水工艺处理北江微污染原水,研究了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启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气水体积比为0.2:1,启动20 d后,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9%左右,滤池挂膜成功;采用两段式气水混合反冲洗方式,反冲洗周期3~5 d,可有效控制水头损失,维持滤池稳定运行。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启动完成后,试验系统最终出水CODMn、氨氮、亚硝氮、浊度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  相似文献   

14.
毕爱军 《净水技术》2020,39(8):36-43
针对水源水质存在的微污染问题及出水水质提升的需求,在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了后置下向流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解决了一般常规处理工艺难以消除的微污染问题,使处理水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工艺设计上对布置形式、池型选择、设计参数、设备选型进行了优化,将深度处理工艺后置,采用较厚炭层和砂层的下向流活性炭翻板滤池,并在预臭氧和后臭氧-炭滤工艺处分别设置超越管,保证了深度处理效果优良及工艺运行操作灵活。通过对工艺的技术和经济分析总结,为水质提升工程提供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平原水库夏季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滤前曝臭氧的方式,改变上层滤料的类型,对比3种滤池对水中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臭氧处理前水的pH为6.84~7.32,COD_(Mn)为6.1~7.3mg/L、UV254为0.162~0.194 cm~(-1)、NH_3-N的质量浓度为1.5~2.0 mg/L的条件下,臭氧-煤砂滤池对水中COD_(Mn)、UV_(254)及NH_3-N的去除率分别为60.5%、87.3%和73.2%,臭氧-活性无烟煤-砂滤池对水中COD_(Mn)、UV_(254)及NH_3-N的去除率分别为81.3%、93.4%和88.3%,臭氧-炭砂滤池对水中COD_(Mn)、UV_(254)及NH_3-N的去除率分别为84.5%、95.2%和92.2%。3种滤池对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3%以上。相比传统煤砂滤池,采用臭氧与活性滤料联用能够提高滤池的生化性能,对季节性高有机物、高氨氮含量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国内一自来水公司三个水厂的两个原水水质、净水工艺及出厂水水质。结果显示第一水厂的出厂水质较为理想,第二水厂次之,第三水厂为第三。第三水厂由于水源的问题导致出厂氨氮季节性超标,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水源水质,以提高出厂水质。第二水厂需进行工艺改造,实施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以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第三水厂一期系统臭氧生物活性炭池置于砂滤池后较二期活性炭滤池置于砂滤池前出水有机物CODMn及TOC略低,但两者基本相近。建议第三水厂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水源水质,或再增加一道臭氧生物活性炭工序。  相似文献   

17.
《广东化工》2021,48(7)
本文主要介绍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作为深度处理工艺用于高比例工业废水提标改造项目的实际案例情况,根据该工程运营状况表明,该工艺能有效降低常规生化系统无法处理的污染物,对有机物与氨氮有较高的去除率。处理后出水可稳定达到《四川省岷、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早期建设的水厂V型滤池运行中出现的滤后水浑浊度超标等问题,检测了反冲强度、滤砂含泥量等一系列参数,找出了滤池运行工况不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大幅降低了滤后水浑浊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西南某市水厂对双阀滤池进行的技术改造,包括对结构、进水系统、滤板系统、出水系统、反冲洗系统等所作的调整。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V型滤池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较改造前有显著提高,出水水质稳定在0.5 NTU以下,最低可达到0.2 NTU。滤池运行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改造滤池较新建滤池节约投资5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水厂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投加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是降低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关键净化工艺。为确定臭氧的合理投加量,利用小试装置开展了臭氧氧化对砂滤池出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CODMn、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均有所增加,但幅度弱于UV254;当臭氧的投加量达到3.0 mg/L时,臭氧氧化后的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可增加30%以上,UV254与TOC的比值趋于稳定;砂滤出水的溴离子浓度为100~300μg/L的情况下,当臭氧的投加量达到3.5 mg/L时仍未检测到溴酸盐。综上所述黄浦江原水水厂深度处理工程运行时,臭氧的投加剂量控制在2.5~3.5 mg/L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