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直径泥水盾构在上软下硬岩性多变地层长距离掘进时,容易出现沉降控制难、盾构姿态不易控制、刀具磨损严重和刀盘结泥饼等现象。以环城北路—天目山路提升改造工程01标段为工程依托,针对工程盾构直径大、盾构隧道穿越地层变化大和上覆土浅的特点,从盾构隧道刀盘选型、刀具布置等方面对盾构机进行针对性设计,总结了上软下硬岩性多变地层盾构选型的具体措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带压换刀的风险,保证施工质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在上软下硬岩性多变地层长距离掘进时,容易出现沉降控制难、姿态不易控制、滚刀磕碰严重等现象。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项目为依托,通过研究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施工技术,从刀盘刀具配置、掘进参数控制、姿态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济南地铁R3号线在盾构施工中穿越泉脉发育地质段中风化石灰岩层,涌水量较大,围岩变形控制难度较大,属于典型的上软下硬富水石灰岩地层,通过对上软下硬地层大断面盾构掘进参数进行过程控制,并采用新型的渣土改良技术,有效的控制了地面沉降,提高了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技术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在穿越复杂地层掘进施工时,仍面临多项科学技术难题。通过南京长江隧道、扬州瘦西湖隧道和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针对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总结了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穿越诸如淤泥质粉质粘土、硬塑膨胀性粘土、粉细砂与砾砂(岩)复合等复杂地层时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超浅覆土始发、掘进和接收技术,泥水平衡盾构机膨胀土地层适应性改造技术,刀盘刀具严重磨损后常压下刀具更换技术,全断面黏土地层高效环流及出渣技术,硬塑粘性土地层的盾构施工技术与开挖面稳定性控制技术,4.2 bar高压气环境下动火焊接技术,江中高水压、超薄强透水地层长距离掘进技术,大直径盾构轴线控制与小半径曲线精准接收技术,超大型管片高精度预制技术和双层大直径隧道内部结构快速施工技术等,对推动我国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广州市岩溶地区的某盾构区间上软下硬地层的盾构施工技术,该区间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溶发育强烈,针对本区间的上软下硬地层,分析盾构掘进过程中的重难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修建过江隧道通常要穿越两岸防洪大堤,盾构的掘进势必会扰动大堤下卧地层,引起地层位移,以往工程实例研究显示,大堤沉降比普通地表沉降要大很多,而不均匀沉降过大将导致大堤开裂,威胁到大堤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本文基于长沙市南湖路湘江隧道工程实例,对大直径泥水盾构斜下穿湘江西岸防洪大堤过程中,大堤超载、偏压以及大堤下卧饱和粉细砂地层引起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大直径泥水盾构斜下穿大堤时泥水压力、顶推力参数设置和饱和粉细砂地层中掘进速度控制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软下硬地层掘进盾构施工中极易出现地表沉降、刀具磨损等的难题,如何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控制掘进参数、判断刀具磨损及仓内状况是盾构施工管理的重点,本文结合广深地区上软下硬地层施工经验,对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策略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
以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1号隧道施工项目为依托,研究复杂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轻轨施工技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大直径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在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展盾构性能参数研究、始发盾构掘进技术研究和盾构正常掘进研究。该施工技术方案解决高烈度地震地区地层复杂环境下高铁盾构掘进施工问题,盾构掘进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赵光  刘涛涛 《建设监理》2021,(11):79-84
以某大直径盾构法铁路隧道泥水盾构顺利始发及试掘进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盾构软弱地层中超浅覆土始发、穿越市政管网、通勤道路、不良地质下盾构停机地表沉降等关键技术的控制以及关键参数的选择,为后续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艳滨 《工程质量》2009,27(11):7-13
大量浅埋隧道盾构掘进易出现开挖面失稳、隧道上浮、地面冒浆及地表沉降大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就此问题,结合上海人民路新建双线越江隧道工程,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穿越浅埋段的施工风险进行全方位分析,对双线盾构浅埋软弱地层近距离掘进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腾蛟  陆帅 《工程机械》2023,(4):117-121+13
针对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关键难点,依托和燕路过江通道某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开展研究,首先介绍该区段上软下硬地层的地层分布,探究盾构施工技术的主要难点,然后通过施工中记录的掘进参数,分析掘进换刀前、后主要掘进参数的波动情况,基于推进平均速度、刀盘转矩、总推力以及管片浮动的变化情况,探究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控制方式,最后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施工关键问题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可为类似盾构施工工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狮子洋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江底破碎带施工,介绍了泥水盾构在长距离江底掘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施工风险及采取的施工对策,说明采取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掘进参数控制技术、带压进仓换刀技术及相邻隧道侧向交替超前预加固技术可以保证盾构顺利穿越江底裂隙发育带。泥水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层中泥水盾构掘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西气东输二线长江盾构越江段工程,经过对复杂地质岩性及实际情况研究,系统分析了越江隧道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的适应性,这将直接决定和影响盾构隧道的施工成本、进度及安全风险。通过对开挖面稳定性控制、掘进参数调整及信息共享的研究,成功解决了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的掘进及盾构姿态难控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李长山 《山西建筑》2015,(6):152-153
通过对深圳地铁5号线盾构下穿碧海花园小区施工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重点论述了辅助措施的重要性与局限性,分析了在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盾构掘进所不可避免的风险,并探讨了盾构穿越该段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工程机械》2021,52(9)
珠海兴业快线工程是目前已在建的转弯半径最小的超大直径隧道工程之一,其需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全断面岩层、软土地层等复杂地质。对该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施工难点进行分析,主要从盾构刀盘设计、驱动设计以及推进系统设计等方面开展盾构的针对性选型设计,对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的设计和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兰州地铁1号线迎门滩站—马滩站区间隧道采用泥水盾构穿越黄河粗粒径砂卵石地层,是中国下穿黄河的首条地铁盾构隧道。总结兰州地铁1号线泥水盾构下穿黄河的经验,以及高水压粗粒径砂卵石地层盾构机选型、盾构掘进参数设定、穿越黄河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经验,对泥水盾构在粗粒径砂卵石地层下穿黄河的风险控制和国产盾构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泥水盾构下穿黄河掘进参数对风险控制十分重要,盾构推力、泥水压力、注浆压力与水压力密切相关;深层沉降实测表明泥水盾构掘进对地层变形控制效果好,盾构顶部仅约0.5D范围为轻微扰动区;掘进以平衡水压力为主,采用Terzaghi塌落拱理论计算的泥水压力值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可更换滚刀非正常磨损的成因,解决大直径泥水盾构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时滚刀非正常磨损的问题,以武汉地铁某越江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总结了该工程盾构在上软下岩复合地层中掘进时滚刀非正常磨损类型,基于工程基本情况,分析了造成滚刀非正常磨损的原因。从滚刀的设计装配及选型、滚刀的配置及安装工艺、盾构施工参数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后期施工表明:采取的措施可有效延长滚刀使用寿命,改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铁1号线迎门滩站—马滩站区间隧道首次在兰州粗粒径砂卵石地层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法掘进,该区间全程穿越富水粗粒径砂卵石地层,需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下穿黄河,地下水压力大,施工环境复杂,地表沉降控制难度大。以该区间泥水盾构掘进为研究对象,对泥水平衡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理论及现场实测分析,结合盾构掘进参数的控制方式,分析此类粗粒径砂卵石地层掘进控制与地表沉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富水粉质黏土地层中,盾构掘进模式的选择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盾构掘进效率和地层沉降控制效果.因此,根据泥水平衡盾构和土压平衡盾构掘进特点、隧道穿越的地层特点以及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盾构掘进模式评价模型,并综合采用专家经验法和工程类比法,确定了模型中各因素的权重;利用该评价模型对泥水平衡模式和土压平衡模式掘...  相似文献   

20.
扬州瘦西湖隧道采用泥水盾构法施工,穿越地质为全断面膨胀性粘土,地层呈中膨胀性,遇水易崩解,粘结力强,易粘结成团,颗粒微细,泥浆量大。通过对该地层的特性分析,采取盾构刀盘冲刷系统和泥水循环系统改造措施,增设大块分离功能,采用多级分离,长距离管道输送,多级沉淀等方法,有效解决了大直径泥水盾构在全断面膨胀性粘土掘进粘刀盘,结泥饼,掘进困难,泥块泥团难输送,泥水难分离等施工难题,使泥水盾构首次在该地层得到成功应用,提高了掘进进度,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