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在道路施工中,水泥综合稳定土可以有效改善路面基层的性能。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可以测定水泥综合稳定土中水泥和石灰的总剂量,却不能精确分辨水泥综合稳定土中水泥和石灰的比例。本文从水泥综合稳定土水泥石灰剂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入手,阐述了水泥综合稳定土水泥石灰剂量检测的重要性及现有检测方法中的诸多局限性,经过试验,提出了水泥综合稳定土水泥石灰剂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汪晶晶 《山西建筑》2010,36(18):255-256
基于路基施工技术的规范,结合某高速公路当地特殊的土质,总结了石灰稳定土施工工艺,并提出灰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从而确保该地区高速公路石灰稳定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的交通运输纽带的现代公路也因为其上交通流量与行驶频度的急剧增加,对公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作为一种较为经济的方法,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也逐渐开始占据三、四公路的主流。现结合工程实践,对采用路拌法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工艺进行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磷石膏与石灰、水泥综合稳定路基土,分别对石灰磷石膏稳定土与水泥磷石膏稳定土进行CBR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了磷石膏综合稳定路基土的推荐配合比。结果表明:石灰磷石膏稳定土和水泥磷石膏稳定土的CBR、抗压回弹模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而提高;石灰磷石膏稳定土中石灰掺量为5%~7%,且当石灰与磷石膏的质量比为1∶1.5时,水泥磷石膏稳定土中水泥掺量为4%~6%,且当水泥与磷石膏的质量比为1∶2时,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水泥石灰赤泥稳定土混合料底基层的路用性能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赵汉文  冀健伟  董学林  贾季 《建筑技术》2023,(18):2301-2304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作为路基中主要承重层,目前对其动力特性研究较少。为深入分析交通载下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动强度特性与稳定性,以通锡高速公路路基填筑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动三轴测量系统对土样进行动力荷载试验,研究不同动应力、围压、频率下土体动强度特性变化规律,并基于试验结果所得动粘聚力Cd及动内摩擦角φd,采用ABAQUS软件对路基沉降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及模拟结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7.
王敏 《山西建筑》2006,32(4):159-160
就大交线石灰水泥综合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工艺,从备料、路拌法施工、场拌法施工、摊铺、整型、碾压、养生多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其工程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公路建设中,经常会用水泥和石灰作为施工原料,二者混合成综合稳定土,将会提升公路路面的稳定性。在施工中,需要将这些原料进行配比,测定原料的配比应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但现有的检测方法在测定水泥综合稳定土中剂量时,可以检测出混合料的剂量,却无法对水泥和石灰剂量进行测量,这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做到精准控制,很容易导致公路路面质量存在问题。为此,应提出新的检测方法,能够对水泥综合稳定土中水泥、石灰的剂量分别进行测定,这对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石灰干化污泥的再生利用,以干化污泥作为路面基层材料为主要应用研究对象,在充分利用干化污泥中石灰活性的条件下,分别配制了干化污泥稳定土、干化污泥石灰稳定土、干化污泥水泥稳定土和干化污泥粉煤灰稳定土,并以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为主控指标,通过干化污泥与土、石灰、水泥、粉煤灰按照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混合料的强度对比,进行了配合比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配合比优化,利用石灰干化污泥配制的稳定土强度可以满足道路基层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10.
殷培南 《建筑知识》2013,(10):340-340,342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的迅速增加。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底基层)属半刚性结构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整体性、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抗冻性及与面层结合好的技术特点,易于摊铺施工。这种路面结构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的石灰稳定土、石灰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本人以施工及管理工作实践并结合其它实践资料,谈谈对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底基层,它不仅具有经济和环保意义,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后期强度和较好的水稳性。但用于稳定土的素土以粘土(亚粘土)为佳,塑性指数在12-20之间。但各地土质千变万化,当塑性指数为6-10为低液限粉土,在不可能更换土壤时,仅用石灰、粉煤灰来进行综合稳定,其主要指标之一强度满足不了规范要求。在徐州-宿迁高速公路(宿迁段)底层施工中,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施工控制与质量要求上,做了一些尝试,并简述了施工工艺和配合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许艳 《山西建筑》2012,38(4):172-173
对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综合稳定土的常见病害的研究,提出了防治裂缝和起皮的有效方法,达到了在施工中控制综合稳定土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武强 《山西建筑》2010,36(20):276-277
简述了水泥稳定土的基本性质,根据河南泌阳—桐柏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经验,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从而确保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鹏  许庆虎 《安徽建筑》2011,18(5):189-190
通过击实实验和无侧限强度实验,研究了水泥石灰稳定皖北粉砂土强度与水泥石灰总剂量的关系,同时对水泥石灰总剂量一定的情况下,对不同水泥石灰比稳定土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古劲松  杨平 《山西建筑》2003,29(15):119-120
结合铜陵市的交通现状、气候条件等基层因素类型,分别对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类的性能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于铜陵市公路建设的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水按一定重量比例进行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也是底基层与路面两层的中间结构,水稳性和抗冻性都较石灰稳定土好。水泥稳定碎石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增长,由于这些优点使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使用扩展到更高级别的公路上。然而因为和水泥相结合,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机械作业要配套,管理工作要到位。从原材料、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公路路面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晓禹  何绍利  栾海  李勇志  李秋毅 《四川建材》2011,37(5):149-150,154
通过石灰类复合固结土、水泥类复合固结土、石灰水泥综合类复合固结土试验、研究和分析,确定了长松高速公路辅道路面结构,提出了设计和技术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研究确定了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程泽梅 《山西建筑》2005,31(24):157-158
介绍了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灰剂量的检测原理,举例说明了其路拌法的施工过程,描述了稳定土中灰剂量的测定方法,提出了施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从而保证基层和底基层的压实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实际工程,对砂性石灰稳定土如何用水泥改良进行阐述并探讨了混合料中水泥、石灰剂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入手,对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湿胀干缩性和热胀冷缩性进行了分析,对施工期沥青面层的温缩裂缝、反射裂缝和对应裂缝进行分析,得出沥青路面施工期出现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