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云峰 《住宅科技》2007,27(11):32-35
对现代住宅中邻里关系缺失进行分析,从交往空间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从中国传统民居中吸取优点,设计现代交往空间,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现代院落效果,解决现代邻里关系融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共空间对村民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邻里关系都有着重要的维系作用.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沙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探讨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明确指出了村落的公共空间设计重点不在于设计漂亮、华丽的空间,而在于切合村落现状公共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解读公共艺术"家园性"主题在白塔寺再生计划中的作用,文章以调研考察、项目评价、展览策划为方法,对公共艺术提升社区氛围的方式进行了解读。家园性公共艺术对社区记忆的表述不但为邻里关系、生活起居、住区单元的互动提供了话题,也为老城空间的氛围提升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4.
邻里关系对和谐社区的构建起着关键作用,网络时代的技术发展对邻里关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虚拟交往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社交方式,其在改变邻里社交行为的同时,弱化了人们对物质空间的关注。本文借2018华·工坊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创想青年家"之契机,从网络时代的邻里关系转型出发,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通过建筑设计重构邻里关系,并以此提出居住新模式,为未来青年人的居住产品设计提供了思路与样本。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艺术都被认为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如何更为真实而全面地反映现实世界是传统艺术一直追求的目标。建筑艺术毋庸置疑,一直以来都担负着创造现实、创造世界的重任,且建筑空间和建筑形体通常都具有艺术的属性。文章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艺术主张和观念的转变来探讨现代建筑的产生,并从构成主义雕塑作品和立体派的思想观念分析现代建筑的本质性意义,最终形成对现代建筑和现代美术的"现代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住宅单元间交往空间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宇 《安徽建筑》2002,9(5):15-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量新建的居住小区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但是一个新的问题一直困绕着设计师和其他社会学家,即人与人之间交往、邻里关系中的亲和性在减弱.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世界城市论坛以"城市权利--促进城市平等"为主题,提出了"世界城市运动" (World UrbanCampaign)工作主张,作为协助世界范围内人居实践获取知识、专业技能和论坛经验的途径,以便各国了解并改善当今城市化重大挑战的政策发展.现就本届论坛主题和大会成果等方面做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8.
自从2006年"国六条"细则出台后,对于"90·70"政策,社会上陆续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意见.对于这些不同的意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宋春华指出,这些意见反映的是不同的市场主体的调控主张和权益预期,折射出来的是不同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的原动力是"传承"与"创新",在两者的平衡中,西班牙馆设计师找到了完美的出发点.主持设计师贝娜蒂塔·塔格利亚布(Benedetta Tagliabue)擅长从自然界寻找灵感,并主张设计必须根植于传统并将传统融入新的生活."篮子"和"柳编"两个创意,正是设计师理念的具体体现,被赋予到展馆的建造细节中.  相似文献   

10.
"megalopolis"一词,在19世纪20年代之前出现于一般性刊物之中,意为"特大城市".20世纪时这一词汇在学术作品中出现,主要被格迪斯和芒福德用来表示一个过于巨大而注定走向灭亡的城市,而戈特曼则用其定义一个巨大的,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区域,尤其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城市连绵区.戈特曼的定义主导了地理学词典,但却被地理学之外的学科所忽视.牛津英语字典极力主张认可戈特曼(即地理学者)的用法,而地理学词典的编辑则极力主张对他们的定义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1.
近代民国民居建筑中邻里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靖 《城市建筑》2013,(6):207-207,209
通过对民国建筑背景的解读与分析,探讨民国建筑设计里呈现的邻里关系图景及其人文价值。并期望通过传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民国建筑的居住氛围具有的合理性与可取性,论证近代民国建筑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希望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中日趋显现的"邻里关系"淡漠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重点,而在历史进程中,大规模的"破坏性保护"失去了历史街区保护的意义。本文基于"小规模、渐进式"的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理念,以问题导向为研究基础,运用ARCGIS结合数学模型"泰森多边形"在构建历史街区邻里关系的应用,探索一种新的历史街区空间秩序有机更新的方法,结合技术手段,建立一种更加有效有据的空间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林西社区物业工程处有一对相亲相爱的建筑工人.有人说家庭就是柴米油盐,有人说爱情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我的家一直是用"爱"和"安全"做基石.  相似文献   

14.
"国情"是一直在变的东西 回国后,给Norman感受最深的东西是建筑师所谓的"国情".他发现很多国内建筑师、设计师、甚至开发商老是拿"合国情"来做设计标准,就好像"国情"是固定的法则.但在Norman眼中,"国情"这东西并不见得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5.
张丽平  李杰 《建筑》2021,(22):49-54
当建筑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实际施工人往往被赋予突破合同相对性直接向发包人主张工程款的权利,事实上在未付工程款范围内享有优先权.因此,实践中采取"单个项目单独清偿"的方式具有必然性.破产抵销权本质上也属于一种优先权,相关主体行使破产抵销权时,会与实际施工人的优先权产生冲突.在此类问题中,应当坚持破产抵销权中的"相互性"原则,当抵销的债权债务主体涉及实际施工人、债务人等多个主体时,抵销权的主张将不予支持,以此保护实际施工人及其他债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正社区邻里交流空间可提供邻里交流平台、激发社区活力,凝结生命共同体,组成多层次的共享空间,更是将社会交往关系和邻里情感关系维系在一定范围内的基础。在社区环境中,邻里交流是社区居民发生社交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从传统的熟人社会转型到新式的、平等的、单纯的社会关系的重要一环,邻里交流空间则成为邻里关系从陌生到熟络再到相互认知的纽带。然而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从以往低矮民居到高层建筑过渡后,邻里关系生疏、漠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一些高层住宅社区,只有道路、没有交流空间的设计,使传统邻里关系的"远亲不如近邻"发展到邻里间"形同陌路",邻里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与人情味。然而在当前,人们除了物质条件的改善需求,更需要精神上的交流,如果居住社  相似文献   

17.
许鹏程  黄耀志 《山西建筑》2009,35(11):18-19
从住宅市场化前后的住区邻里关系对比,找出邻里关系淡漠的原因,通过邻里活动对邻里关系的影响分析,进而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住区规划思想需要做到的几点转变,从而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谈住区中的邻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菊 《山西建筑》2007,33(24):207-208
介绍了邻里关系的变革,阐述了邻里关系的复苏,从网络社会下的新地缘、聚合和分散的社区、择邻等方面对新邻里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邻里关系与楼市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两年前.我刊就已经介绍过"HOL"的作品--中山歧江公园的灯塔设计、龙粤数码港的钢构件以及歧江公园的生态桥方案设计.只是一直.都与"HOL"的工作室主人缘悭一面.这次.为了完成这一期的主题--工作室,终于有机会来到"HOL"的工作室,与其主人(传闻中的"鬼才"谢应敏)一席详谈.  相似文献   

20.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国中心城市,特别是东北部和中西部的老工业城市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现象,引起学界和政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拯救中心城市,很多学者和政要提出或尝试了众多改革方案.其中,安东尼·唐斯的"开放郊区"和戴维·腊斯克的"没有郊区的城市"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提出通过整合大都市区,将郊区和中心城市合二为一的方法来解决中心城市问题.虽然在现实政治中,这些主张很难得到全民的认可,却不失为一种改革的难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