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扰动区2处不同修复模式样地以及1处天然林样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修复模式边坡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以揭示该工程扰动区不同修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样地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机碳含量均高于人工修复边坡;土壤p H值从大到小为植被混凝土基材、客土喷播、天然林。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量与有机碳呈相关性,表明向家坝工程扰动区边坡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紧密相关;土壤C/N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向家坝水电站坝址扰动区不同边坡土壤C/N的变化主要由有机碳决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研究了陕西安塞县植被恢复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林草地和农田的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为1.17—1.21g/cm2,差异较小,但均比农田(1.31g/cm3)低约11%,不同植被类型地各层土壤不同粒径的土壤团粒结构百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天然草地和农田,其中刺槐×侧柏在所有土层中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粒结构含量都是最高的,并且0~20cm土层中〉2mm的团粒结构达到10.71%。实施植被修复后,与农田相比,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好于纯林林,天然草地和农田较差,天然草地略好于农田。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6,(5):88-91
以宁夏盐池县3种不同草地治理措施(封育、自由放牧和退耕还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草地之间植物组成、土壤紧实度、植被特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不同草场治理措施下,草本植物均占绝大多数,灌木型植物较少,群落结构的不同主要来自草本植物;封育草地优势物种为黑沙蒿、赖草和刺沙蓬,但是优势地位不明显;自由放牧草地和退耕还林草地优势物种分别为猪毛蒿和苦豆子,优势地位明显。②相对于自由放牧和退耕还林两种治理措施,封育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草地恢复措施。③土壤紧实度与植被生物量、平均高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与盖度和密度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生物量与平均密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44,说明生物量与植物平均高度有着密切关系;植被盖度和密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与平均高度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河套灌区局部秋浇条件下农田水盐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河套灌区局部秋浇条件下田间水盐运动的特殊性,选取典型试验区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全面灌溉相比,灌溉区地下水位在局部灌溉后回落更为迅速,灌溉可以达到很好的洗盐保墒效果;而非灌溉区则部分承泄了灌溉区的排水,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含盐量都显著升高,尽管在灌溉结束后其地下水位会随着排水过程而相应回落,但在其上涨过程中却促使盐分向上层土壤运动,从而增加土壤剖面的含盐量。分析还进一步表明,局部灌溉条件下,非灌溉区水盐运动所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灌溉面积所占整个区域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区堤防植物多样性特征与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区重点堤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路踏查、样方调查和种子萌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加固土料堤防地上植物多样性特征与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区重点堤防高等植物共计106种,隶属于38科,89属,以草本植物为主,禾本科、菊科和大戟科为优势科;不同加固土料堤防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种子库密度以水稻土最高,其次是建筑垃圾,山地黏土最低;不同植草模式下0~10 cm土层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以自然修复模式最大,其次是假俭草植草模式,以狗牙根植草模式最小;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物种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上植被密度、重要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堤防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物多样性特征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成果对于鄱阳湖区重点堤防的除险加固与管理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龙  贺光华 《人民长江》2008,39(20):50-51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但人们节水意识不强,农业水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很大的浪费。根据伊犁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降水、蒸发、气温、水文地质的不同特征及作物组成、耕作制度、灌水方式、经营水平等各种因素,将规划的灌区划分成高耗水区、中耗水区、低耗水区3个不同的灌溉区和6个不同灌溉亚区。针对各耗水区的情况,分别提出了节水措施及节水规划目标。为落实水权,建设节水型社会,还要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但人们节水意识不强,农业水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很大的浪费。根据伊犁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降水、蒸发、气温、水文地质的不同特征及作物组成、耕作制度、灌水方式、经营水平等各种因素,将规划的灌区划分成高耗水区、中耗水区、低耗水区3个不同的灌溉区和6个不同灌溉亚区。针对各耗水区的情况,分别提出了节水措施及节水规划目标。为落实水权,建设节水型社会,还要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8.
根据研究区生态环境特点同时结合水电工程临时施工占地扰动性质,将其划分为河谷、亚高山和高山3个不同代表性区域探讨植被恢复需关注的问题以及恢复的可行性。西藏横断山高寒地区河谷区植物生长限制因子主要为水分和土壤等,在施工前期应注意收集表土,后期恢复过程中应加强植物生长初期保水,在条件合适地区可考虑引水灌溉,恢复目标可适当考虑人工草地及经果林;亚高山区尚无成熟的恢复模式及成功经验;高山区类似区域植物恢复研究多以草甸恢复为主,在利用草皮切割移植、撒播草种等方式作用下,草甸恢复可行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城市化背景下草地植被根系层蒸散发和土壤水分的变动特性,选取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农水与水文生态实验场的禾草坪为研究区,对集中降雨事件同期的土壤水分变动过程进行分析,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推求草地植被生长期内根系层(0~30 cm深度)的蒸散发量,并分析其变化特性。基于Richards方程构建研究区的一维土壤水分计算模型,在检验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对草地植被根系层土壤水分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草地根系层土壤含水量在集中降雨期间有较明显的增加,而后逐渐减小,但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幅度和变动过程存在较明显的差异;ET与降雨的联系密切,在集中降雨发生后,ET通常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计算时段内,所构建的一维土壤水分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化背景下草地植被根系层蒸散发及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提供部分基础数据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辽北风沙区适宜的玉米调亏灌溉模式,本文采用测坑试验,以充分灌溉(CK)为对照,在苗期分别设置轻度(ML)、中度(MM)和重度水分亏缺(MH)处理,研究苗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均提高了玉米株高;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提高了玉米茎粗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而重度水分亏缺降低了玉米茎粗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轻度和重度水分亏缺对玉米叶面积指数无影响,中度水分亏缺显著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均提高了玉米产量,且中度水分亏缺对产量的提升幅度最大。综上,辽北地区玉米苗期调亏灌溉以中度水分胁迫为宜。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对比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相近外,节水幅度、水的生产效率均明显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灌溉处理。通过连续两年的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不同频率水文年型中比较适宜寒地水稻的节水、低耗、高效的灌溉新技术,对于提水灌溉的水稻作用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资源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丝毫不能懈怠。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节水已有明显成效,但我国农业是用水大国,新时期面临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农业的干旱缺水呈现愈来愈严重的态势。在调研及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阿克苏河流域典型农田小区、试验区、典型分区调研与分析,科学地总结出灌区作物水分生产率与灌溉效益的关系,得出灌区主要农作物的最佳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为实现高效、节水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灌溉挤占生态用水等问题,以生活、工业、灌溉、河道生态基流、河谷林草及补湖生态用水为调度目标,设置开源、节流方案集,建立了以生态缺水量和社会经济缺水量最小为目标的水库群生态调度模型,采用人机对话模拟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各节流方案的河谷林草和补湖供水保证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缓解了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间的矛盾,但2017现状水平年和2025远景水平年需水方案的灌溉保证率未满足设计要求;当开源+节流方案调水量超过1.0亿m3时,满足农业灌溉、河谷林草和补湖的供水保证率要求,消除了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间的矛盾;随着调水量超过1.0亿m3且持续增加,对河谷林草、补湖缺水量、破坏深度等影响不大,推荐1.0亿m3为最佳调水量。  相似文献   

14.
应用能值理论及其统一的衡量标准,将决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主要指标——灌溉用水量与灌溉设施投入转化为同一的量纲,可克服传统方法计算农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时,无法衡量自然环境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的缺陷,定义农业灌溉总能值投入量和生产过程总能值投入量的比值为效益分摊系数,为农业灌溉效益的准确计算提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白涛  许佳  邓铭江  慕鹏飞  李永兵  赵星 《水利学报》2021,52(8):989-1000
为提高干旱地区灌溉效率,保障河谷林草的正常生长,本文以额尔齐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深入阐述了漓漫灌溉理论,提出了漓漫灌溉主要技术。据此分析计算了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态需水量,制定了河谷林草的漓漫灌溉制度,相比传统的农业灌溉,更注重于考虑生态的修复和保护。计算结果表明:(1)河谷林草的生态需水集中在4—9月,且缺水量最大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为漓漫灌溉生态调度起始时间的界定奠定了技术支撑;(2)生态工程布置和漓漫灌溉分区确定的生态工程与灌区一一对应的靶区漓漫灌溉模式有助于改善河道外植被的供水条件,保证河谷林草最大程度地吸纳水分;(3)制定的漓漫灌溉制度可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以及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依据。在实施漓漫灌溉后,通过生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现了河谷林草的生态保护目标,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研究成果对促进流域河谷林草、湿地等生态目标的改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确保流域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相对均衡、保护与修复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对农业用水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1年和2004年在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对农业用水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有利于提高作物单位用水的生产率(产出能力和经济价值)。因而,有效地促进地下水灌溉服务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水平,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Here, more than 100 years of incumbency reports on officers of the irrigation bureaucracy of Punjab, Pakistan, a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highlight how representation 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partition within the irrigation bureaucracy. The data show that the irrigation bureaucracy increased through staffing its representation of local communities and is in its appointments responsive to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Therefore, it is argued that empowerment of the local community can be achieved without 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 but through the irrigation bureaucracy itself.  相似文献   

18.
周琴  侯丽娜  王琲 《人民长江》2018,49(10):26-29
通天河及江源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绝大部分地区只适宜生长牧草,农业以放牧为主,传统的放牧方式靠天养畜,单位面积草场产草量低,超载过牧是导致天然草场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了通天河及江源区草畜平衡问题,同时指出,通过对中重度退化草场全面实施禁牧,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并在适宜地区适度发展人工灌溉草场,改变传统的天然放牧方式,可提高草场质量和载畜能力,逐步缓解局部牲畜超载情况,保持草畜平衡,维护草原和江源区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form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Tools such a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 and Expert System (ES) are used for efficient utilisation of th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S in irrig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I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MIS for a case of an irrigation system in South India. The MIS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rrig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This study also makes a comparison of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ith and without MIS and demonstrates that MIS helps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0.
The wrong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ursuing the goal of one‐sided expansion of water‐consuming cotton and rice monoculture has led to heavy withdrawals of river flow for irrigation.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of diminishing inflow, the Aral Sea began to shrink in volume and area and is now on the verge of total collapse. The tragedy can be averted if recommendations of the recently elaborated concept for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sea are realized without any delay. This could save the sea as a productive water body and normalize the socio‐economic, ecological and medical situation in the Aral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