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矿业快报》2003,19(7):38-38
世界煤炭产量近年来基本在 3 6 .6亿~40亿 t,中国既是产煤大国 ,也是煤炭消耗大户。美国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的另一产煤大国 ,产量在 8.5亿~ 9.4亿 t。美国亦是世界煤炭出口国之一 ,每年出口煤炭在 70 0 0万~ 82 0 0万 t。欧洲是美国煤炭出口的传统市场 ,美国每年向欧盟的 1 2国出口 2 70 0万~ 3 80 0万 t,其他欧洲国家为 50 0万 t。亚洲是美国煤炭出口的另一市场 ,其中韩国与日本是最大买主。过去 5年 ,美国对亚洲的年出口量在 1 1 0 0万~ 1 70 0万 t,且有逐年减少趋势 ,如 1 995年美国向日本出口煤炭为 1 0 6 9万 t,而在 1 998年则下…  相似文献   

2.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70%以上。因此,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煤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我省原煤平均增长能力,1980~1984年间为19.5万t,而1985~1986年间则增加到95万t,提高了近5倍。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空     
《中国煤炭》2006,32(2)
【数据解读】2006年我国需煤22·5亿t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预测表明,2006年我国国内煤炭需求将达到21·7亿t左右,其中发电用煤12·1亿t,占到了总需求的55·76%,加上出口约8000万t,总需求将达到22·5亿t左右。2006年全国产煤将达22亿t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月的预测,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达到22亿t。预测表明,动力煤进口关税的下调及国际煤炭价格的走低,促使我国煤炭进口量进一步增长,其中仍以炼焦煤和无烟煤为主要进口煤种,预计今年煤炭进口量将达3000万t。煤炭出口实行配额管理,全年预计完成8000万t。煤炭消费将进一步集中,电力、钢铁、石油加…  相似文献   

4.
动态·信息     
中国煤炭生产、需求与出口预测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上升,1992年,原煤产量达到11.1亿t,预计1995年为12.3亿t,2000年达14亿t。煤炭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1990年占能源总消耗的74.2%,目前接近75%。同样,煤炭也是我国化工工业的基础,其三分二能源需求由煤炭来解决。1992年,我国的煤炭需求量为10.34亿t,占总能耗的73.9%,2000年为13.41亿t,2010年将达20.06亿t。据1992年的资源调查,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9543亿t。在煤炭出口方面,1992年共出口煤炭2020万t,其中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分别为1400万t和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煤炭统计如下:(1)澳大利亚今年1~4月份煤炭出口量为4142.8万t,其中动力煤出口量为1847.9万t,炼焦煤2294.9万t。到今年6月澳大利亚煤炭库存量达780万t;(2)加拿大今年1~3月份煤炭产量1796.9万t,煤炭出口量达677.9万t。煤炭进口量为15.3万t;(3)日本是煤炭进口大国,今年1~5月进口煤炭达4617.146万t;(4)韩国煤炭进口量今年1  相似文献   

6.
煤炭净进口 热议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山西煤炭》2010,30(5):30-31
山西煤炭首次出现净进口 海关总署发表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煤炭净进口10343.4万t.分析人士认为,我国作为煤炭净进口国的状况将持续一定时期.到2020年,我国每年仍将需求约50亿t标准煤,其中原煤大约45.3亿t,这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的煤炭总量.  相似文献   

7.
《煤炭学报》2007,32(11):1195-1195
根据中国煤炭行业协会预测,至2010年中国煤炭产量年增长率为3.5%.这意味着,2006-2010,中国的煤炭产量将增加4~28亿t.同时意味着,2010年中国的纯进口量将达到1.5~2.3亿t,大大高于以前预测的7000万t.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业》2006,15(4):80-80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近日预测,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达到22亿t。预测表明,动力煤进口关税的下调及国际煤炭价格的走低,促使我国煤炭进口量进一步增长,其中仍以炼焦煤和无烟煤为主要进口煤种,预计今年煤炭进口量将达3000万t。煤炭出口实行配额管理,全年预计出口8000万t。煤炭消费将进一步集中,电力、钢铁、石油加工、水泥、化工五大行业用煤比重将达到80%。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空     
行业点击      1~ 2月我国煤炭产量增长出口量下降1~ 2月 ,全国生产原煤 2 36 0 1万t,同比增长2 5 .0 %。其中 :国有重点煤矿生产 3993万t ,同比增长 1 7.6 % ;国有地方煤矿生产 4 1 34万t,同比增长31 .1 % ;乡镇煤矿生产 5 475万t,同比增长 4 2 .8%。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分别占全国原煤产量的 5 9.3%、1 7.5 %、2 3.2 %。 1~ 2月 ,全国出口煤炭 1 370万t ,同比下降 5 .3%。四家煤炭出口公司中 ,神华集团和五矿集团分别完成 4 6 1万t、39万t ,同比分别上升 33.1 %、9.5 %。中煤公司和山西地方分别完成 6 90万t、1…  相似文献   

10.
今年11月,是我国煤炭设计40周年.我们重庆煤炭设计研究院,从1953年3月建院起,至今也走过了近40年的设计历程.近40年来,完成矿区总体设计95部、规模32182万t/a,矿井初步设计430部、其规模20783万t/a,洗煤厂初步设计105部、规模8162万t/a,其它单项工程可行性研究114项,初步设计428项,单位工程施工图2万余项,科研34项,标通设计387项,技术调查报告159项,业务建设203项;获优秀勘察设计奖国家级5项、部级19项、省级18项,获科技进步奖国家级4项、部级4项、省级10项;为发展我国煤炭设计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全国以及火电、冶金、建材和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基于无偏灰色(GM)、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逻辑斯蒂(LOGISTIC)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分别构建了各行业组合预测模型,并运用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指标检验组合模型拟合精度,筛选出各行业最优组合模型并预测2020—2030年各行业消费趋势。研究表明:最优加权组合模型的R、MAE、MAPE和RMSE等检验指标均优于单项模型|分别构建了权重为(0.32,0.68)的我国煤炭消费总量预测模型GM-ARIMA、权重为(0.28,0.14,0.58)的火电行业预测模型GM-LOGISTIC-ARIMA、权重为(0.40,0.60)的冶金行业预测模型GM-LOGISTIC、权重为(0.32,0.68)的建材行业预测模型ANN-ARIMA、权重为(0.79,0.21)的化工行业预测模型ANN-ARIMA|预测未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和火电行业消费量呈小幅增长趋势,2030年分别达到41.67亿t和22.10亿t;冶金和建材行业消费量呈稳定趋势,2030年分别达到6.60亿t和5.04亿t;化工行业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30年达到3.78亿t。  相似文献   

12.
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和平  吴立新  郑德志 《煤炭学报》2019,44(7):1949-1960
煤炭在相当长时间内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为预测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尤其是煤炭消费需求,以更好的指导煤炭工业发展,系统分析了中国近20 a经济发展、各分能源消费、能源弹性系数等变化特点,根据变化情况对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弹性系数等进行了阶段划分。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了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需求;提出了煤炭等各分能源增量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贡献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采用分能源增量贡献值法测算了2025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需求。研究表明:2000—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可划分为规模速度型、中高速增长型和质量效率型增长3个阶段;能源消费总量可划分为更多依靠高耗能重工业的粗放发展、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和新常态高质量发展3个阶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分能源增量贡献值也明显呈现出3个阶段特征。研究认为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需求为55亿~56亿t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需求分别为28亿~29亿t标准煤、11亿t标准煤、6亿t标准煤、10亿t标准煤,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52%,20%,11%,18%。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煤炭占比由2007年最高72.5%降至2018年59%,2025年进一步降到50%~52%;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18年的14.3%增加至 2025年的18%。  相似文献   

13.
丛威  张志鹏 《中国矿业》2012,21(6):9-12
"十二五"时期是煤炭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科学预测2015年的煤炭需求量对于制定"十二五"煤炭产量总量控制目标十分必要。本文应用协整模型,结合马尔科夫模型,对2015年煤炭需求量进行预测。认为我国在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2015年我国煤炭需求量高、中、低三种情境下分别为36.65亿t、38.37亿t和40.17亿t,可以完成我国"十二五"期间CO2减排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约束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王迪  聂锐 《中国煤炭》2012,38(2):13-16,69
从原煤生产、煤炭进出口、社会库存、主要耗煤行业变化等方面预测了我国2012年煤炭供需变化,研究认为:煤炭供给受前期产能建设的影响,2012年将达到37.93~38.48亿t,国内原煤生产依然占据煤炭供给的主体地位,煤炭进口与社会库存仅能起到供需平衡稳定器的作用;2012年煤炭需求预计35.2亿t,其中电力行业耗煤总量19.29亿t,约占全国煤耗总量的54.8%;总体来看,2012年煤炭供过于求,供需平衡的差额将达到2.73~3.28亿t,为此应合理控制煤炭产能建设;煤炭价格受运输运力、生产成本与国际进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12年国内煤炭价格有上涨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17年,矿业市场好转迹象明显,全国地质勘查投入降幅收窄,采矿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全球重要矿产品价格明显企稳回升。中国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矿产品需求保持增长。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5.9亿t标准煤,增长3.6%;消费总量44.9亿t标准煤,增长2.9%;能源自给率为80.0%。煤炭产量35.2亿t,进口2.7亿t;原油产量1.9亿t,进口4.2亿t,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铁矿石产量12.3亿t,进口10.7亿t;黄金产量426.1t,消费量1 089.0t。全球油气行业走出谷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显著。同时,也存在民间投资信心不足、部分矿产品过于依靠国际市场且进口集中度高等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向好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矿产品需求将呈缓慢增长态势,矿产品价格将小幅上扬,矿业企业利润将进一步好转,这将促进新一轮矿业企业的并购和资产再配置。  相似文献   

16.
论述中国采煤的历史,中外采煤技术的发展。建设性提出封闭式采煤方法的设计方案及该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2006年我国原煤产量超过20亿t,这意味着有120亿~200亿m3的煤层气被排到大气中,浪费了能源,也污染了环境,此外瓦斯爆炸问题一直是个"顽疾"。采用封闭式采煤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文章以黑龙江省2002年和2007年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计算模型,分别分析了投入结构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利用Excel2007软件计算了产出结构中的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感应度、感应度系数、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等一系列经济指标,对比分析了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对省内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煤炭产业与其自身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关联程度最强;煤炭产业关联范围较大,其前向关联程度高于后向关联程度;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撑作用大于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2011-2013年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南省矿业行业废弃物排放与利用、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水平及土地资源损益情况。河南矿业万元增加值废渣排放量是全省工业平均排放量的2.2倍,万元增加值废水排放量是全省工业平均排放量的1.57倍,煤矸石和煤矿废水的利用量最大,利用率最高;矿业行业平均万元能耗0.798t标煤,接近于全省平均值,低于工业耗能平均值,煤炭采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是矿业行业能耗大户;矿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20.17t,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约50%;每采出百万吨矿石,需要新增占用损坏土地2.388hm2,矿业每实现百亿元产值,需要新增占用损坏土地0.0062hm2,矿业每实现百亿元利润需要新增占用损坏土地0.053hm2。  相似文献   

19.
煤炭需求影响因素及情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宏  李仲学 《煤炭学报》2007,32(5):557-560
以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了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产品替代和主要煤炭消费部门活动水平等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煤炭需求情景分析模型,对2010年和2020年的煤炭需求进行了情景分析及预测,得出了2010年和2020年国内煤炭需求总量分别为226 810万t和269 041万t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是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优势矿种铜储量9 000万t、镍480万t、金5 800t,镍矿产量在2 500万t/a以上,铜精矿28万t/a,金23t/a。镍矿、铜精矿、精炼铜和金是主要出口矿产,矿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3%。金属矿产勘查投入集中在铜矿、金矿领域,自2010年以来,新增金储量715t,铜1 000万t;非金属勘查集中在油气和煤炭。能源矿产产量不足,能源自给率仅为53%,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和煤炭。矿业相关的电力、钢铁产能不足,限电情况普遍,2016年进口钢铁达790万t。通过分析矿业及相关产业供需,找出该国亟待投资的领域,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在菲律宾镍矿加工、煤炭利用、能源勘探、电力、钢铁等领域有较好的投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